“对等关税”,在逼世界绕开美国做生意 | 新京报专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8:32 3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题为《通过对等关税调节进口,以纠正导致美国商品贸易持续巨额赤字的贸易行为》的行政命令,悍然宣布将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就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发表讲话。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题为《通过对等关税调节进口,以纠正导致美国商品贸易持续巨额赤字的贸易行为》的行政命令,悍然宣布将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

这项行政命令的目标是解决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增加财政收入,促使产业回流和国内就业,从而提升其经济安全,它的核心是所谓的“对等关税”。具体措施是,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针对特定国家加征更高的税率,以匹配其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虽然世界各国此前对特朗普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的关税冲击已经有所预期,但是这次出台的关税政策的范围和力度依然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受其影响,全球股市在4月7日出现了“黑色星期一”:日经225指数下跌了7.8%,韩国KOSPI指数下跌了5.6%,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下跌了4.2%,上证综指下跌了7.3%,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13.2%……欧洲和美国各主要股指自4月2日以来的最大跌幅也都超过了10%。

中国对美国给出了强硬的回应,发布了包括对美国实施34%的报复性关税在内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美东时间4月7日,特朗普在其社交账号上威胁称“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征收50%的额外关税。”对此,4月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关税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认为,特朗普现在宣布的关税政策只是他的一种“谈判策略”,即,促使其他国家与美国谈判,然后在某一个让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较低的税率上达成妥协。

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现在美国政府官员,尤其是特朗普本人的态度仍然是没有兴趣就税率讨价还价,并呼吁其他国家不要采取报复措施,声称对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美国只会以进一步提高关税来回应。

考虑到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以及特朗普本人的性格,关税战的具体走势可能是难以预测的,但是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美国高关税政策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一直在不断积累。因为自从奥巴马政府后期以来,美国最近几届政府提高关税的总体方向是明确的。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他下台时美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超过了19%。拜登延续了特朗普的对华高关税政策:到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时,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为19.1%。

事实上,拜登执政时代还搞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特别突出的是《芯片和科学法案》,并对特定中国产品加征了关税,比如电动汽车、锂电池。

意图通过加征关税来引导制造业回流、提高就业,某种程度上成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政策,只不过,特朗普走得更远。

因此,无论关税战会以何种形式结束,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世界都必须面对美国的高关税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4月7日,行人经过日本东京的一处电子股指显示屏。图/新华社

“对等关税”正在挑战全球经贸格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关税战以及相关的谈判过程,特别是特朗普本人的多变,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就足以对全球经贸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了。

4月1日,美国著名保守派经济学家、94岁高龄的托马斯·索维尔就指出,当人们无法预判制定规则的人接下来怎么做,只会紧握现金,减少投资和消费,而“如果人们都握着现金,我们就会尝到1930年代大萧条的苦果。”

长期坚定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对冲基金大佬比尔·阿克曼也认为,美国发动了一场“经济核战争”,当市场崩盘时,新的投资会停止,消费者会停止消费,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削减投资并解雇员工。

而就“对等关税”对全球经贸格局的重塑而言,我们可以先从如下参与关税战的三个“主要角色”的角度来分析,一是美国本身,二是作为美国的对手或可能对手的主要经济体,三是其他小型经济体。然后再看一看全球范围内的总体格局。

先来看美国,试图通过高关税来让制造业回流,消除贸易逆差的企图很可能会落空。

特朗普认为,美国制造业外流的原因是外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使得外国产品的价格更低,因而通过高关税拉平价格差距就可以推动制造业回流,进而扩大国内就业并重塑世界产业和经贸格局。

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全球经贸格局主要与各国的生产要素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以及各个行业的特有性质(如必须大规模生产或有极高的启动成本,存在规模收益等)有关,关税相比之下只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因素。全球经贸格局和供应链分布的决定是非常复杂的,增加关税通常不一定能使制造业回流。

同时,在高关税下,美国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物价上涨(除非外国货币出现了非常大幅度的贬值,但这又与特朗普的其他政策目标相矛盾),美国民众将蒙受通货膨胀之苦,于是经济增长将会受到冲击,金融市场肯定会做出激烈反应。这样一来,美国经济可能因为关税战而下滑,那么需求也会下降,从而反过来导致制造业的进一步萎缩。

此外,高关税几乎肯定会导致外国的报复性关税,这是因为给定一个国家发动关税战的前提,其他国家的最优反应就是报复。如果这种相互报复的情况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将整个世界拖进经济衰退的泥潭,进而反噬美国。

再来看可以与美国“较一下劲”的其他主要经济体。这些主要经济体,除了中国之外,还有日本、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大多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他们在维护旧有国际经贸体系方面有共同利益,经常在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等方面采取共同行动,甚至在世界经贸活动中形成遏制中国的默契。

但是,特朗普此次关税战可能会打破这种默契。在此之前,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某些商品频繁更改关税税率、起征点和开征时间,达到了朝令夕改的程度,加剧了这些国家的供应链紊乱,已经引发了他们的不满和反制。这对中国加快转型和全球化布局、扭转美西方在全球供应链中妄图“去中国化”的不利趋势可能是一个机遇。

然后是其他小型经济体。越南等国已经表示愿意对美国实施零关税,但是美国方面又声称“非关税作弊行为”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这些小型经济体做出这种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们并没有意识到,“对等关税”不是彼此关税税率相等,甚至也不是相互实施零税率,因此它们说到底只能搭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便车。

总而言之,美国这一次“对等关税”政策,将特朗普的“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的孤立主义立场暴露无遗,这种“以一国挑战全球所有其他国家”的做法,无疑是全球经贸关系一体化的一个严重倒退,而且会使美国面临巨大的风险。

当美国与其他国家之前的经贸关系障碍重重,其他国家之间却仍然存在正常的经贸关系时,美国就很可能会被排斥在世界经贸体系之外,美国市场也将日益孤立和萎缩,最终将丧失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话语权。

当然,目前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即美国与部分国家形成一种“世界层面上的内循环”,如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核心,再联合其他一些国家,达成经贸协定。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显然已为构建这种“内循环”设置了障碍。

撰稿 / 贾拥民(均衡研究所学术顾问,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