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对等关税”措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多国股市暴跌。“黑色星期一”后,各国纷纷寻找应对之策。中国官方果断出手,连环反制。中央汇金、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在4月8日盘前就已直接“明牌”。
特朗普“对等关税”措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多国股市暴跌。“黑色星期一”后,各国纷纷寻找应对之策。中国官方果断出手,连环反制。中央汇金、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在4月8日盘前就已直接“明牌”。
护盘中国资本市场,险企如何当好“主力军”?先从政策“松绑”开始。
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则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二则简化档位标准,三则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还提高了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即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
此外,监管还进一步放宽了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深度调整之际,监管再度为险企投资端“松绑”,以便更好发挥其经济“稳定器”作用。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将加大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险企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同时,这也有助于引导险资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黑色星期一”下的护盘行动
全球金融市场在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性下惶恐不安。
4月7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多国股市遭重挫,原油、贵金属也未能幸免。
从中国资本市场来看,4月7日收盘,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收盘跌幅分别为7.34%和9.66%,恒指下跌13.22%,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跌17.16%。
不只是中国,特朗普的决策让寒意弥漫了整个亚洲资本市场。日经225指数跌幅超过8%;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下跌5%后,触发暂停程序化交易5分钟;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开盘下跌5.9%。
出于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期,市场中的“国家队”中央汇金率先出手。4月7日午盘时段,中央汇金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4月7日收盘后,两家央企——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分别宣布增持中国股票资产的消息。中国诚通公告,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增持ETF和中央企业股票,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国新则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坚决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积极支持关键领域科技创新,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此轮护盘,如果说国家队是“先锋部队”,那么“中坚部队”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据Wind不完全统计,从4月7日盘后到4月8日开盘前,总共有75家公司发布了回购公告,20家公司发布了增持公告,让投资者看到上市公司抛出的“真金白银”诚意。
险资将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弹药”
4月8日一早,在股市开盘前,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汇金公司重磅发声。中央汇金明确了自己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
就在汇金公告几分钟后,人民银行也跟进表态,称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而当日上午稍早前,金融监管总局也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根据原银保监会在2020年7月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分为七个档位,并划定相应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限制。
按照监管最新的《通知》要求,中保新知梳理发现,当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三个区间的险企权益配置比例可以增加: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200%的险企,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由25%提高到3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50%—300%的险企,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由35%提高到4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350%的险企,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由45%提高到50%。
截至2024年末,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200%,其中,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50%至300%之间,分别为256%、281%。
H股上市险企中,截至2024年末,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98%、239%、245%。
这也意味着,A股上市险企中,符合《通知》要求、直接可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的险企就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
富国基金测算显示,保险行业2024年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预计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入市资金,从实操层面看,截至2024年末,上市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在150%—300%区间,新规下对应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为30%—40%,2024年保险资金“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配置比例在10%—20%之间,仍有较大理论上限空间。
头部险企“明牌”表态
4月8日,头部险企已经开始行动,发挥其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人寿表示,作为保险行业“头雁”,公司立足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努力成为服务资本市场发展的主力军,为资本市场注入“真金白银”。对于上次的《通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资产表示,《通知》有利于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和更好把握资本市场机遇,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优势和稳定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寿资产将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产配置,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坚定当好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投资者。
新华保险表示,作为一家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和重要机构投资者,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公司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积极发挥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高能级战略资本的优势,加大权益类底仓资产配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当好服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中国太保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广大投资者信心,公司董事长傅帆于4月8日提议以公司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股份用途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等法律法规允许的用途,以提升公司长期价值。
中国太保表示,目前该事项正在筹划之中,公司将制定合理可行的回购股份方案,该回购事项需按有关监管规定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中国平安表示,作为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价值坚定看好。中国平安将认真研究,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中国人保表示,我国经济的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中国人保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将充分发挥行业“头雁”作用,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审慎投资”理念,积极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投资机遇,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保力量”。
中国太平表示,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保险集团,中国太平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做好耐心资本,加大国家战略、实体经济、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过去一年,在政策鼓励险资作为“耐心资本”“长线长投”下,险企已经调整了投资策略,增加了权益资产配置,从投资端为净利润大增奠定了基础。从股票投资来看,2024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均增加了股票投资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险企层面,为给中国资本市场护盘,打出了一套组合牌,充分体现了各方对中国资本市场配置价值的认可。
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融资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中国上市企业质量稳步提升,代表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上市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核心资产的吸引力还将持续提升。可以预见的是,险资将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充分发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作用。
截至4月8日收盘,沪指涨1.58%,深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3%。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3200股飘红,当日成交1.65万亿元。
来源:中保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