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寻子24年、悬赏千万的“励志父亲”一时之间成了感动中国的符号,然而短短十几天后,舆论却急转直下,网友群起围攻,对他展开了全民审判。
2025年3月14日,深圳富豪谢岳与失散24年的儿子谢浩男相认的视频刷爆网络。
镜头前,谢岳紧抱儿子泪流满面,高呼:“祖坟冒青烟了。”三个妹妹围在一旁哭成泪人。
镜头后的网友们用掉三包纸巾。
这个寻子24年、悬赏千万的“励志父亲”一时之间成了感动中国的符号,然而短短十几天后,舆论却急转直下,网友群起围攻,对他展开了全民审判。
1
谢岳寻子的故事充满戏剧性。
2001年,3岁的谢浩男在深圳沙河医院附近被拐,父亲谢岳自此踏上寻子征途。
他卖掉两套房产,走遍全国张贴寻人启事,甚至在2023年抛出“悬赏千万寻子”的重磅炸弹,声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24年间,谢岳帮助300多个家庭寻亲,成为“98寻亲群”群主,却在2024年初因不堪冒充者骚扰,公开宣布不再接受DNA比对。
这些细节曾让他的形象近乎悲壮,直到警方通过DNA数据库比对出在河北参军的谢浩男。
认亲现场,谢浩男的坚韧经历同样赚足眼泪——被拐后因养父母家贫辍学打工,参军改变命运,退役后考上双一流大学研究生。
他拒绝父亲赠送的奔驰G63和银行卡,称“靠自己努力”的姿态,与谢岳的急切形成微妙反差。
然而温情尚未消散,3月27日,谢岳宣布直播带货,直言“已有品牌方带着50万现金上门”,其抖音账号粉丝数已飙升至131万,儿子账号也有124万。
网友嘲讽:“24年寻子泪,3天流量变现,这效率堪比深圳速度!”
2
更致命的争议来自谢家扑朔迷离的家庭关系。
认亲宴上,陪同谢岳出席的女子非谢浩男生母。直到宴会结束,谢浩男生母始终缺席,谢岳解释妻子因抑郁需静养。
但在网友们的追问下,谢岳不得不承认早已与前妻离婚,并表示原配因为他执著寻子,花钱花精力而心生不满,称现任妻子在寻子过程中“出钱出力”。
但有网友了解到谢浩男生母在儿子丢失后,一边照顾三个女儿,一边支持丈夫寻子。离婚后仅靠快递站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困顿。
而谢岳却带着现任买豪车,秀恩爱。
尽管谢家后来放出全家福,生母素颜亮相螺蛳粉宴,但网友仍从她“呆滞眼神”中解读出“豪门排挤”,认为谢岳对前妻缺乏同理心,甚至被嘲讽为“现代陈世美”。
这种联想并非空穴来风。
1952年,官员李民为娶新欢逼迫原配丁华离婚,邓小平亲自批示严惩“当代陈世美”;2022年,江西程某读博后起诉供养自己13年的妻子,被斥为“现代陈世美”。
当谢岳回避家庭质疑、忙于对接品牌时,公众的愤怒已超越事件本身,直指权力与财富对道德底线的践踏。
3
谢岳另一个“人设崩塌点”在于悬赏承诺。
他曾高调宣称找到儿子即支付千万酬金,但警方破案后却表示“希望不再提及此事”。
网友要求其兑现捐赠承诺,却只得到带货预告的回应。
这种反差让人想起他曾帮助的寻亲家庭——孙海洋之子孙卓首次直播带货销售额500万,解清帅全家卖货被指溢价。
当谢岳公开感谢孙海洋是“引路人”时,公众猛然惊觉:寻亲故事正被批量复制成带货剧本,苦难成了新型流量密码。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寻亲家庭往往缺乏关注,而“成功案例”却通过商业化收割善意。
有评论尖锐指出:“当谢岳们坐在直播间喊‘家人们下单’时,那些还在街头贴寻人启事的父母,连直播设备都买不起。”
这种不平等折射出流量经济的残酷法则:只有极致的故事才能突围,而突围者必须持续制造戏剧性维持热度。
4
谢岳的选择有其现实逻辑。他早年做服装生意,4家公司6套房产的背后,是实体店受电商冲击的危机。
24年寻子耗费巨额财富,抓住流量变现看似合理。
但当他说“不想赚钱是假的”时,公众看到的不是坦诚,而是精心算计——认亲第三天就让儿子开通抖音,20天火速筹备直播,连螺蛳粉宴的残汤都被解读为“卖惨道具”。
这场狂欢中,每个人都是共谋者。
网友一边痛骂“消费亲情”,一边贡献点击量;媒体上午歌颂父爱,下午深挖黑料;平台算法将谢家推上热搜,再因争议赚取更多流量。
就连谢浩男拒绝豪车的清高姿态,也被质疑是“为立人设铺垫”。
当流量成为终极正义,真相早已碎片化——人们不在乎谢母是否真的抑郁,只想要“富豪抛妻”的狗血剧情;不关心DNA比对的技术进步,只想看“豪门认亲”的连续剧更新。
5
事件最荒诞之处,在于它暴露了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于真情实感的执著。
谢岳24年的寻子历程被压缩成3天热点,亲情被包装成“吸粉-变现”的数据游戏。
儿子谢浩男越是表现出独立(拒绝物质、专注学业),越反衬出父亲的功利;父亲越是强调“合理赚钱”,越让人怀疑24年坚持的纯粹性。
这种割裂恰如网友评论:“我们以为自己在围观亲情,实则参与了场大型真人秀的众筹。”
更深层的隐喻在于,当谢岳从寻子父亲转型带货网红,他不仅改变了身份,更唤醒了人们对消费公众同情心的警惕。
曾经,孙卓被拐是家庭悲剧;如今,谢浩男回家成了商业IP。
当眼泪变成流量,团聚变成生意,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或许正在被遗忘在算法的阴影里。
截至2025年4月5日,谢岳的直播带货尚未开启,但舆论场已分裂成两派:支持者认为他有权重启生活,反对者誓言抵制到底。
归根到底,谢岳的故事暴露了网络时代公众人物的困境:一方面,他的寻子经历确实感人至深,获得广泛同情;另一方面,其家庭矛盾、商业变现行为与公众期待的“完美受害者”形象产生冲突。
从“父爱如山”到“全网追骂”,本质是公众对“真实性与纯粹性”的执着,不希望自己的同情心成为流量经济下的牺牲品。
来源:有书共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