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印象中,喜欢叫别人“乡巴佬”的,大多数是一些没有教养的暴发户。
01
在我印象中,喜欢叫别人“乡巴佬”的,大多数是一些没有教养的暴发户。
万万没想到,美国铁锈带俄州工人家庭出身的副总统万斯,也有这个癖好。
最近,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退后一步并问问自己,全球化经济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从根本上说,它基于两个原则。承担巨额债务来购买其他国家为我们制造的东西。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向“中国农民”(china peasant)借钱,来购买“中国农民”(china peasant)制造的东西”。
在英文语境里,“Peasant”和“farmer”都是农民的意思,但“Peasant”带有明确的贬低色彩。
类似于个别沪爷说外地人都是“乡巴佬”一样。
有美国网民讽刺:“我怀疑万斯是否真的明peasant是什么意思,今天已经不是1950年代了”。
有时候,一些人的优越性,总是要通过一些贬低色彩的词才能彰显出来。
我相信,万斯是清楚peasant含义的。
毕竟,按照个别沪爷的标准,万斯自己就是个不折不扣“peasant”。
出身工人家庭,母亲沉溺毒瘾并多次离婚,父亲不要他,童年阶段被外祖父和外祖母接管照料。
在中国,类似于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
在社区居委会看来,则属于典型的问题家庭,政审什么的,大概率是要被刷的。
但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万斯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军转途径,摆脱了阶级,傍上了贵人。
且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比如对特朗普从公知变舔狗),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让万斯成名的那本书,也叫《乡下人的悲歌》。
可以说,万斯是最不应该叫别人“peasant”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从“peasant”中来,依靠“peasant”成名。
可惜的是,他在功成名就后,并没有到“peasant”中去。
02
上任一个多月以来,万斯被媒体曝光最多的事,就是带着老婆孩子到处公款旅行。
去佛蒙特州的度假村滑雪,被抗议者大骂:“万斯是叛徒,去俄罗斯滑雪吧。”
去格陵兰岛,想要格陵兰安排点群众迎接他,让他传播点来自美国的正能量,结果当地人说让他滚。
此外,万斯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也有些偏差。
他说,全球化经济,就是美国以承担巨额债务的方式,来购买其他国家为我们制造的东西,向“中国农民”借钱,来购买“中国农民”制造的东西”。
这话让我想到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康熙一脸淫笑:
“宝日龙梅啊,你可是强暴了朕,是死罪。”
中国赚美国的钱,是什么钱?
大多是辛苦钱。
欧洲卖给美国的打火机10块,我们卖2块,卷的就是一个辛苦。
也就是这种辛苦,供养出了美国无数的懒汉。
万斯也在他的书里描述了,回到老家,发现工人老乡不是吸毒,就是乱搞,拿着低保,啥事不干混日子。
那么为什么他们福利好呢?
还是基于美国利用美元、全球化贸易规则中的优势地位,来收割世界。
发福利需要政府掏钱吧?没钱了,借债。
因为美元地位高,所以各国也愿意借,中国、日本就是美国的两大债主。
借多了,利息都还不上了怎么办?
想办法赖。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美债危机。
结果到了万斯嘴上,倒成了中国的不是了,仿佛是中国逼着美国借钱一样。
有本事你们自己产嘛,让你们的制造业回流嘛。
对不起,现在的美国工人,已经到了美国的企业家宁可支付高额的关税,也不愿意用的程度。
发5万块钱的工资,依然迟到早退,动不动还罢工闹事,受不了啊!
库克去了一次郑州富士康,那是一口一个感恩。
马斯克去了上海工厂,直接把中国制造夸上了天。
我觉得这个时候,万斯应该是号召老乡争点气,拿出点当年针对印第安人的血性来。
好好工作,勤劳敬业,和谐守法,和中国人比比综合素质。
但万斯却把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把矛头对准中国:我们美国人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怎么就被中国拿走了?
其实,这样的困惑,一百年前的印第安人也有。
只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开口说话了。
03
当然,美国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对万斯提出了批评:说万斯太无知了,显然他需要去中国一趟。
“他所谓的中国乡巴佬正享受着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汽车;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犯罪率低下,他们还拥有更实惠、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更便宜的食品杂货”。
这些话不是我说的啊,是美国人说的。
在美国2025年消费电子展(CES),美国知名汽车记者乔治(Patrick George)在试乘完中国电动车后,甚至还说:
“中国电动车应该让所有西方车企感到紧张,自己就像是个乡巴佬一样。”
纽时的记者来到中国后,也说在这里看到了未来世界的样子。
前段时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当面嘲讽万斯:
“你去过乌克兰吗,你真能说出我们有什么问题吗?你应该来一下。”
反正都是旅游,学着网红Speed,来中国看看呗。
04
当然了,为了更好地向万斯展示中国的面貌,有些工作,我们也应该去落实。
比如,统筹城乡养老、福利待遇。
个别沪爷为什么看不起外地人啊?说白了还是手里有两个钱,喝过几杯咖啡,爱得瑟。
这时候,平衡城乡、区域之间的民生,就显得格外有必要。
城里个别老太退休工资动辄数万,但很多乡下老太只有几百,这里面优化的空间还很大。
如果没有了城乡差距,那么哪里还会有“乡下人”的说法?
再说了,现在不指望美国市场,总要提振内需吧。
富豪再怎么消费,一天也是三顿饭。
相反,给到普通人更多的补贴,就能激发他们买洗碗机、买扫地机器人的欲望。
给到他们足够的假期,足够的劳动法律保障,就能创造更多花钱的空间。
可支配收入、社保覆盖,城乡平衡,生育补贴,都是接下来我们要照顾的重点。
美国人能花钱,我们就不能花吗?
14亿的消费市场激发起来,不比那3亿市场大?
来源:木蹊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