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姑知道我们爷儿俩离得不远,常嘱咐我没事儿的时候去看看她孙子,“指点指点”。记得那年表嫂,也就是三虎的母亲,要去看望她儿子,我就凑着探家归队的时候一路陪着,把她老人家送到三虎的营房。
文:甄承民 图片和文章内容无关
光阴留不住,岁月催人老,这日子过得真快。你看,不知不觉间,表侄程三虎也到了退休年龄,前几天刚刚办了手续。
程三虎是我大姑家的大孙子,小我三岁;和我一样,也当过兵,只不过是我先他后的事情——我十八岁当兵,他十九岁入伍,都在南京。
他在野战部队服役,住在郊区汤山;我在省军区直属分队工作,在湖南路最繁华的地方。
大姑知道我们爷儿俩离得不远,常嘱咐我没事儿的时候去看看她孙子,“指点指点”。记得那年表嫂,也就是三虎的母亲,要去看望她儿子,我就凑着探家归队的时候一路陪着,把她老人家送到三虎的营房。
后来三虎在部队提了干,又进了院校培训。正当激情满满,仕途看好的时候,适逢大裁军,三虎转业回了故乡,被安排在建工局机关当了办事员。
一般来说,部队的军官转业地方后,在仕途上能够“东山再起”的不多。然而,程三虎却是个“另类”。三十年下来,这小子竟当上了正县级领导干部。
另外,三虎在文学等领域的建树,也是不同凡响的。实话告诉您,三虎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数年间,他连中三元,三位一体,作为一位转业军官,这在家乡小城,确实是凤毛麟角!程三虎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也是现代军人的象征和代表!
说真的,三虎的成长成才有着许多的道理,绝非偶然。不过,程三虎在部队圆了多年的“大学梦”,却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程三虎年届退休这事,却勾起我心中涟漪一片,不禁让我想起三虎当初在部队时为了上大学,那不同寻常的追风年华、逐梦岁月……
梦想,是人生起航的风帆;梦想,是东方升起的太阳。程三虎从小就有个梦想,然而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也很简单,不是当明星,做英雄;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梦”。
三虎和我一样,也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三虎自幼以煤油灯作伴,小人书启蒙,慢慢地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和感情。记得在高小和初中时,他写的学生命题作文,经常上板报、墙报,老师表扬,同学们也有夸奖。
正值程三虎童趣烂漫,文心启蒙的时候,赶上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书读不成了,他又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那块穷乡僻壤。
回乡后,三虎文心不泯,自学不辍,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走进那窗明几净的教室,寒窗苦读,再求长进。
记得十七岁那年,县化肥厂建成招工,三虎因成份好、表现好,又有初中文化,被生产大队和公社推荐去当工人。
当时学校不招生,工厂多年不招工,这次全大队只有一个名额。如果三虎上了班,就是国家正式的工人。出人意料的是,三虎竟把这次难得地跳出农门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后来闲谈,我问他原因何在?三虎笑着说:“你老人家千万别夸。不是我境界高尚,我的心思是等机会能够上大学,继续读书学习。”原来,县化肥厂招工的时候,农村中小学校已经复课,三虎正在读高一,他不忍心放下学业去当工人,挣钱养家糊口。
其实吧,梦想,既是一种希冀,又是一种欲望。一个人,因为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的动力;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你看,程三虎作为一个农村孩子,面对人生的岔路口,不求急功近利,志在学业长进,能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抉择,真的是难能可贵!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不经意间二年过去了。记得高中毕业时,那年徐州地区的师范学校招生,程三虎高兴得不能自已。
不过,那时候招生录取的是工农兵学员,实行的是推荐制度,也就是以所谓的家庭出身和个人表现为主。
要说这,程三虎一点也不含糊。三虎家往上数,三辈子都是“血贫农”,凡是沾边的亲戚也没有扯后腿的;而且这小子是三好学生,成绩很棒,早早地被生产大队和公社给推荐上去,就等学校录取了。
然而推荐制度也有弊端。就说那些招生条件吧,猛一听,十分“高大上”。可仔细一想,都是一些模棱两可,大而化之的条条杠杠。比如什么“根红苗正”呀,“高举紧跟”等等,都是一些可以三说三解的东西,如果上面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可就不好办了。
一句话,当年推荐上大学的办法给“走后门”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再加上当时招生考试初启,名额有限,“粥少僧多”,程三虎没有关系走“后门”,考学的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用农村话说,二分钱掉到水盆里——不听响!
人生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北京。三虎想,人,终归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决心另辟蹊径寻出路。也许是机缘巧合,那年初冬,程三虎从犹豫彷徨中走出来,投笔从戎,毅然跨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
程三虎很幸运,三年后当了通信排长,提了干部。那时部队的干部制度也是重成份、重表现、不重文化,直接从战士中择优选拔,三虎给赶上了。
然而,不到一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顺理成章,部队的干部制度也改为从院校培养提拔的办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那时,程三虎如沐春风春雨,心中泛起一片涟漪。从此,他文心重树,旧爱重拾,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总希望有一天能走进军校,再圆儿时的大学梦。
不过,任何思想的转变要有过程,制度的形成完善难免波折。
那时部队在落实院校培育制度时,首先采取的是推荐办法,就是军事院校往部队分配名额,部队推荐干部直接送院校培训,毕业后部队根据需要视情安排学员的工作岗位。
那年秋天,团里分到一个通信学院的学员名额。当时,程三虎以“全团又红又专的标兵”,已经升任司令部通信参谋,连级干部,二十五岁,高中文化,样样具备条件,同事们都说程三虎这次“十拿九稳”,只要团党委推荐此事就成了。
噢,又是推荐制?想当年,程三虎在地方也被推荐上大学,结果因为“走后门”的歪风邪气给毁了“大学梦”;那么,今天在军营,一个伟大神圣的去处,程三虎既然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应该是“一路绿灯”吧?
当时司令部还有一位通信专业出身的直属连队的连长,已经三十多岁。由于家在农村,小学都没毕业,文凭太低,以至于成长进步受到影响,多年没能提拔,正闹着转业。
可一听说有进院校的名额,学制两年,大专文凭,而且不要考试,他就揣摩着毕业后能够提拔营级干部,遂改变了主意。可巧团参谋长是他原先的老营长,他从入伍到如今都是参谋长手下的兵,彼此感情深厚。
连长向参谋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首长也反复思考过,认为程三虎年龄小,文凭高,更有培养价值。犹豫了老长时间,最后还是感情占了上风。
结果,程三虎“名落孙山”。世事扰攘,人心难测。原来军营也非圣贤之地,军人也食人间烟火!“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程三虎多年来的大学梦又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不过,这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首先要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然后就是“贵人相助”。往大了说,就是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组织的信任与爱护;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部队,概莫能外!
你看,程三虎的同事靠“贵人相助”,进了院校,理顺了仕途之路;那么,程三虎何尝不需要这种人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是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部队机关的日常生活,与地方上的机关单位差不多。只要不是外出驻训演习,又没有值班任务,在营房工作的时候,那些家属随军的首长和机关干部都回家吃住。长期在机关吃住的都是那些年轻的单身汉。
三虎当通信参谋时,每到晚上,司政后机关也就剩下二十几个三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或打打牌下下棋,或看看书看看电视什么的,也不寂寞。
可巧,新上任三个月的一个领导因家属在城市工作,没办理随军,他也成了单身汉,增加了与机关这帮子年轻人接触的机会。
有一天吃过晚饭,单身汉们齐集电视室,等着看《新闻联播》。那个领导闲着没事干,就亲自调试节目。
谁知道他老人家是个有心人,他边调边问:都说这台电视机是十八寸的,可我测量过多次,横着量、竖着量,这样计算、那样换算,就是凑不够十八寸。我家有个十四寸的,我也测量过,也不对。
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帮子小伙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没一个能答上来。
呆了大约半分钟,只看程三虎慢慢站起来,怯生生地说:“领导,我听说,听说电视的尺寸大小,可能是指电视屏幕的对角线。不过,我也没量过,不知,不知对不对?”程三虎的表现和回答十分得体。
“噢!这就对了。”领导顿时豁然开朗,这事根本不需要再去测量,所有问题迎刃而解,遂高兴地说。说话间领导转过头来看了看程三虎,满意地笑了。
这事如果放在现在的年轻人,太小儿科了。可在当年这应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事。领导对程三虎有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平日里,政委空闲时间喜欢到各科室看看,经常发现程三虎业余时间学军事学文化的身影,再加之平常工作中的不时接触,逐渐加深了对小程的了解,发现这小子是个“好苗子”。
不久,政委把程三虎从司令部调到某部门当组织干事,职务还从副连调为正连级,安排他在搞好组织工作的同时,兼管全团的战士考院校的招生工作。
那天,领导把程三虎叫到办公室,谆谆告诫他,要尽快熟悉招生制度,做长期打算,既要搞好应试战士的文化补习,又要趁机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原来,军队干部任用制度进一步实行了重大改革。就是除了不再直接从战士中提拔干部,改为院校培养制度之外,在职干部的院校培训也改为考试录取,不再采取单一的组织推荐制度。
自从兼职了文化干事,程三虎牢记首长的教诲,除了耐心地对应试战士的文化补习活动,精心组织,耐心辅导之外,他还请来部队驻地中学的名师,为应试战士分门别类地上课补习。
结果,那年全团15名战士考上院校,名列全师第一。与此同时,程三虎忙里偷闲,教学相长,自己的文化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年伊始,为了改变团级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军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各部队选拔一批年龄轻、觉悟高、军事强和文化高的连营级干部,作为进团级班子的后备力量,再经过文化考试后送院校培训——程三虎迎来了人生新的机遇和考验。
记得那年酷暑刚退,为了落实好这件大事,三虎所在团首先组织连以上干部推荐。结果确定了两位候选人,一个是程三虎;一个是一连的指导员,原师副政委的女婿。期间三虎得47票,一连指导员得了9票。
第二步团党委决议上报。团党委的七人,一人一票,结果是6比1,三虎落败。后来有关领导透露,支持三虎的一票是政委、团党委书记。原来,党委班子的人马,大多都是原师副政委的老部下,其结果不言而喻。
党的组织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老领导也只得服从。但作为党委书记总有他主持工作的优势。领导安排干部股把党委决议如实上报,另外把团里组织这次选拔推荐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情况也形成文字,同时上报。
到了第三步的师党委会。师长拿着A团党委的报告,皱着眉头说,A团党委为什么不尊重群众推荐的结果?我的看法是以尊重群众意见为好。
结果师党委一致同意师长意见,否定了A团党委决定,程三虎成了该团最后的幸运者。剩下的就是进院校上大学的最后一关——考试!
至此,在“贵人”和组织的帮助下,几经周折和坎坷,程三虎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程三虎经过一个月的文化复习,把考场当战场,驾轻就熟,一战成功,他以优异成绩考上炮兵指挥学院,终于圆了儿时的大学梦想!
转眼三年时光过去了,程三虎“悬梁刺股”、刻苦攻读,学业有成,高高兴兴地拿到了金光闪闪的大学毕业证书。
可谁也没想到,正当程三虎跃跃欲试,准备回部队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迎来了国家的百万大裁军。结果程三虎所在部队被裁撤。从此三虎仕进无望,不禁让人扼腕长叹!
其实,部队也很珍惜人才,拟将三虎平调其它部队继续保留使用。不过程三虎心有不甘,也可能是心性使然,有点赌气——“不干了!”三虎如是说。组织上尊重其意愿,只得安排其转业,回桑梓安家落户。
诗仙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很有道理。一个有心人,一个有准备的人,如果“藏器于身”,不坠青云之志,勇于拼搏,乐于奉献,那么,他不论身在何处,都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
你看,程三虎自从转业地方后,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决心“重打锣鼓另开戏”。后来,三虎有幸经过文化考试进了县委办公室,天从人愿,当了秘书。
自此,部队转业干部程三虎成了“下山虎,出水龙”,一发而不可收拾,终于找到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走上了人生一帆风顺的坦途……
三十年下来,程三虎竟然成就了如上文所说的一番事业。你甭说,这事还真的应了那句古语——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来源:过客匆匆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