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会儿我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寻思这货哪够吃的啊。光那个天妇罗炸虾我一个人能炫二十多个。
(ID:Maddog_wtf),作者:疯狗的轻武,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这大概是N年前某次去日本的时候拍的,主打卖点是天妇罗的一套单人定食。
那会儿我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寻思这货哪够吃的啊。光那个天妇罗炸虾我一个人能炫二十多个。
得亏那次还是公司跟团去的,这套看着没胃口的东西很多人都不想吃,于是我一个人炫了四份下去才勉强吃饱。
天妇罗这东西丢现在日本料理中,和炸猪排这种比起来好像也并不突出。但日本传统和食一直都是清汤寡水的,一桶泔水倒进水塘里估计连油星都起不来,天妇罗这种油炸“重口味”是怎么出现的呢
这篇咱们聊它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16世纪,葡萄牙人从好望角那边绕开阿拉伯帝国,抵达了印度,然后继续摸到马六甲,再往东亚区域摸。
1543年,葡萄牙雇佣的商船本身是想去宁波的,但因为风暴原因偏航并在日本种子岛搁浅,这就是日本很著名的“铁炮传来”事件
因为他们第一次从葡萄牙人手里见到了火枪
这张画里的牟良叔舎和喜利志多佗孟太就是当时船上的两个葡萄牙人
弗朗西斯科・泽莫托(Francisco Zeimoto)和安东尼奥・达莫托(Antonio da mota),这个音译让我很迷茫
随后日本,尤其是九州地区的各路大名就开始和葡萄牙人做生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枪支弹药。而葡萄牙人则要求在日本进行传教
在九州地区当时最欢迎这帮葡萄牙人的是大村氏,大名大村纯忠甚至还直接受洗成为吉利支丹大名(Kirishitan=葡语cristão=基督教)
这个大村氏的领地是就后来挨了“胖子”的那个地方——长崎
而葡萄牙的传教士、商人和海员们也在长崎形成了一个小社区,然后一些葡萄牙风格的东西就开始在长崎出现了
比如金平糖,日语叫コンペイトー,词源就是葡萄牙语的糖果confeito
还有面包,日语里叫パン(pan),词源是葡萄牙语的面包pão
玻璃,日语ビードロ(Bīdoro),词源是葡萄牙语vidro
这些例子很多不一一例举,而天妇罗也是葡萄牙词源,来自于葡萄牙语témporas 以及tempêro ,这两发音都和现在日语里的天妇罗tempura类似。
témporas 是ad témporas quadragesima里的,这就是天主教宇宙中的四季斋日
他们是在春夏秋冬各选一段时间作为斋期,这段日子禁食肉类,但鱼虾之类的不算肉,可以吃。
葡萄牙在四季斋日期间比较流行吃一种炸鱼(peixe frito jardim),直接翻译是花园炸鱼,裹上面粉丢油里,日常馋哭隔壁小孩。
葡萄牙花园炸鱼↑
可以脑补到,当时葡萄牙那群传教士自己在斋日吃着炸鱼炸虾,同时带着日本那帮新收的信徒吃。
而且日本当时明面上还有个肉食禁令,鱼虾蔬菜本身就是日常食材,这种来自葡萄牙的料理法推广起来就更方便。
另外tempêro 在葡语中是调料的意思
在脑补多一点就是,葡萄牙教士在témporas 斋日教日本人给那层面糊上tempêro 。
那些日本信徒有没有学会别的我不知道,但tempura这个词是肯定印在脑子里了,这也成了后来天妇罗这个汉字音译写法的基础。
不过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天妇罗流行
毕竟光有臭鱼烂虾是不够的,日本那会儿还没啥油
前面也说到过日本因为肉食禁令的缘故就没有大规模饲养四足哺乳动物的习惯,动物油天生就匮乏,光靠野猪猎鹿哪点油是不够的。
所以日本当时动物油主要是鲸鱼海豚的,但就这点油基本用来点灯...
另外芝麻和油菜虽然在江户时期之前就有,但种植规模和榨油都很少。价格也昂贵,也就因为鲸油之类的点灯有臭味,所以只有贵族、寺庙和喝花酒的地方才点的起植物油灯。
直到江户时代,日本整个社会稳定下来了,城市化发展也快了,商贸往来也增多了,对于油的需求也上来了。
然后慢慢的,油菜、芝麻的种植,机械压榨、水里驱动、杠杆技术这些榨油方法也开始普及。
对,日本是到江户时代(1603年起)才开始正儿八经榨油,之前他们烧菜是真的没一点油星子...
所以你可以想到,当天妇罗这种充满油脂味的东西出现以后能多风靡日本。
当然,日本人菊与刀的矛盾性格日常又犯轴了
一方面则是江户初期,上级阶层普遍鄙夷天妇罗这种普遍街边贩卖、又油腻腻不符合和食传统的食物,然后自己又偷偷用白布遮住脸,去街边吃的根本停不下来。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 完 -
(ID:Maddog_wtf),作者:疯狗的轻武,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小通长期撩想兼职投稿的小伙伴
【投稿】即可见详情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转载原创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来源:日本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