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往事:《大艺术家陶寿伯先生》(作者 言卓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01:03 1

摘要:陶寿伯先生的令名,早已播声于海内外。卓君有幸,在家乡的时候,仅闻先生艺术造诣之名,但缘悭一面,始自1952年春天,在台北客次遇见先生。同年四月台北市无锡同乡会假台湾省铁路局礼堂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时,先生众望所归,当选监事会监事及常务监事,余亦谬蒙同乡推爱当选理

大艺术家陶寿伯先生(作者 言卓君)

陶寿伯先生的令名,早已播声于海内外。卓君有幸,在家乡的时候,仅闻先生艺术造诣之名,但缘悭一面,始自1952年春天,在台北客次遇见先生。同年四月台北市无锡同乡会假台湾省铁路局礼堂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时,先生众望所归,当选监事会监事及常务监事,余亦谬蒙同乡推爱当选理事会理事及常务理事,从此常相见面,且经常同席与理监事会联席会议。每遇有讨论事项某些意见不能沟通的议案,先生即起而一言九鼎,力排众议,能将复杂的情况化导成泾渭分明,促致议争平息,照案顺利通过。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认真态度,足为后辈可风,我与先生二十八年来忝为知友者实肇始于此也。

今岁已未(1979)十二月十二日,欣逢先生七秩晋八诞辰,当有以为寿,既交非泛泛,自不宜随俗作一般祝颂之词。兹记先生幼年苦学奋发有成深具意义的志事,为其光辉的事业作证,为青年效法并以之为寿。

陶之芬字寿伯,一字知奋,早岁别署瘦芝半庵。年三十四刻印逾万方,以万石楼名其斋,偶亦称万石居士及万石楼主,年五十七刻石自号万石山人。七十六岁起,常自署畴中老人。先生江苏无锡人,生于逊清光绪二十八年岁壬寅十二月十二日子时(1903年1月9日)。祖父济善,字迎春,爱好书画,家中略有珍藏,自幼即受熏陶。年十四其母及祖父相继逝世,家庭多故,遂未克在学校循序就读。

十五岁冬,至苏州汉贞阁习艺,拜唐伯谦、仲芳昆仲为师,钱瘦铁为其大师兄。汉贞阁藏我国历代金石版碑文字及法帖达数千种,先生数年间,临摹迨尽,亦擅铐刻碑铭、砚铭及篆刻和拓裱碑帖等。年二十二岁,其父道三又谢世。是年夏得乡贤匡仲谋胞侄匡克明同学招至上海服务,与钱瘦铁交更密,复从沈恩孚习小学及孔孟之学,亦曾从李右之先生补习古文辞。年二十六,得穆藕初之介,识陈巨来,复由巨来之推荐,师奉四明赵叔孺。赵氏门下印人叫杰,即陈巨来、方介堪、叶露园及先生四人。同砚中尚有应昌期、赵鹤琴、徐邦达、潘子燮等。年四十六,复由巨来之介,入门大风堂,从张大千游。

在沪达二十八年,服务于报界者十余年,与陈定山、吴湖帆、贺天健、孙雪泥、郑午昌、唐云、潘天寿、林风眠、余绍宋、钱松岩、应野苹、王纪千、汪亚尘、刘海粟、颜文梁、王福庵、邓散木、马公愚、俞剑华及江寒汀辈,具为艺林旧友。年四十九岁离沪经香港而至台北举行画展,许世英、吴稚晖分别为撰序文,予以奖掖。溥心畲最推重先生画梅,曾约先生至寒玉堂为其门人作写梅示范达十余次之多,溥氏亦曾为撰画展序文为之揄扬。当年齐白石抵沪举行画展,黄宾虹于抗日胜利后由平赴杭,在上海与画友欢叙讲学,与先生均有一面之雅。先生艺坛书画篆刻三绝,书法力攻《天发神谶碑》及《散氏盘铭》,艺坛许为双绝。其题画行书由明人上追钟太傅,喜用秃笔,其意趣远似八大、石豁,近似吴稚老。丹青写梅五十年,色墨俱佳,吴稚老推为画梅圣手。近十年以独特风格之苍松问世,艺坛震惊。其山水、山茶、荷花、藤萝蔬果,咸学古人笔墨,开拓自创面目。刻印达六十二年,初从皖浙入手,继追秦抚汉,近数年汉白文融以《天发神谶碑》,用单刀法刻成,既有笔,又见刀,虽是印,有碑意,已形成先生晚年白文印风格。其朱文,好仿汉砖及瓦当,但仍有近似悲庵或牧甫者之作,其刻大篆亦最擅胜场者也。

陶寿伯(1902—1997),名知奋,又名之芬,别署万石楼主,江苏无锡人。自幼诚笃好学,15岁即投苏州刻碑名师唐伯谦门下,研习书法、篆刻、镌碑等技艺。25岁转师艺林宗师赵叔孺,学习篆刻、书画,登其堂奥。46岁又入张大千门下,成为大风堂重要传人。其绘画、书法、篆刻无一不精,并称“三绝”,尤工写梅,被称为“画梅圣手”。

无锡博物院藏现代陶寿伯《三色梅图》,纵124.5cm,横68cm,左上自题:“生涯凭此一枝笔,写我胸中三色梅。万石楼主陶寿伯写于台北,时年八十有九于元宵也。” 钤印:“陶之芬印”(白文)、“陶寿伯”(朱文),署款引首处:“江南”(白文),左下:“香雪海畔是我家”(朱文),右下:“万石楼”(白文)。图中梅树枝干从左往右取势,用水墨勾写皴擦,重墨点苔,瘦劲古拙、挺拔俊逸;红梅以朱红点写,艳似桃李、灿烂如霞;白梅用淡墨勾勒,冰肌玉骨、不染凡尘;绿梅以浅绿晕染,淡妍疏雅、清丽脱俗。作品笔法苍古,幽韵动人,呈现出梅花奇丽冷艳的姿色,仿佛在寒气中有暗香扑面而来。

来源:小马哥深度看无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