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栋梁)造价设计:2024清单计价标准与国际体系对比与接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7 05:30 2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工程造价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需求日益迫切。2024清单计价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保持了中国特色的管理优势,为中外工程造价体系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系统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工程造价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需求日益迫切。2024清单计价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保持了中国特色的管理优势,为中外工程造价体系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系统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24标准与国际主流造价体系在理念、方法和实践上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

计价模式方面,2024标准与国际通行做法实现了基本接轨。新标准采用的"量价分离"原则与国际上普遍接受的BoQ(Bill of Quantities)模式高度一致。在工程量计算规则上,2024标准参考了国际通用的SMM7(Standard Method of Measurement)体系,同时在细节上考虑了中国的施工习惯和计量传统。例如在混凝土工程计量中,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都按实体体积计算,但中国标准更详细地区分了不同构件类型的计量规则。某国际工程公司对比发现,采用2024标准编制的工程量清单,与按SMM7编制的清单在项目总量上差异不超过3%,大大提高了中外造价文件的互认度。

成本组成结构方面,2024标准与国际体系的差异正在缩小。传统上中国造价体系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而国际通行的是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总部管理费和利润。2024标准创新性地采用了"双维度"成本分类方法,既保留了传统的费用划分方式以满足国内管理需要,又新增了与国际接轨的成本结构分析框架。这种双轨制设计极大方便了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对比和分析。某海外EPC项目首次应用这种双维度成本结构,使中国总包方与国外业主的造价审核效率提高了40%。

合同计价方式的选择更加国际化。2024标准在保留中国特色的定额计价方式的同时,全面引入了国际工程中常见的各种合同计价模式,包括Lump Sum(固定总价)、Re-measurement(重新计量)、Cost Plus(成本加酬金)等基本类型,以及Target Cost(目标成本)、GMP(保证最高价格)等创新形式。标准还对每种计价方式的适用条件、风险分配原则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某国际机场项目采用2024标准推荐的Target Cost with Pain/Gain Share(目标成本加奖惩分担)模式,成功实现了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项目最终成本比预算节省了8%,双方按约定比例分享了节约收益。

价格调整机制的设计更加科学透明。针对国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价格波动问题,2024标准借鉴了FIDIC合同条件中的价格调整方法,建立了基于公式法的调价机制。标准附录中提供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调价公式模板,包括基于指数法的通用公式和针对特定材料的专项调整方法。更重要的是,标准明确了价格调整的触发条件和实施程序,减少了争议空间。某中东地区电站项目应用2024标准的调价机制后,因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争议减少了70%,项目结算周期缩短了50%。

国际工程常用的估概算方法在2024标准中得到系统引入。标准新增了国际通行的五级估算体系:Order of Magnitude Estimate(规模级估算)、Conceptual Estimate(概念性估算)、Preliminary Estimate(初步估算)、Definitive Estimate(确定性估算)、Control Estimate(控制估算)。每一级估算都规定了相应的精度要求和编制方法。这套体系与中国传统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阶段有机融合,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造价控制体系。某海外投资企业应用这种融合式估算体系后,项目前期估算的准确度从原来的±30%提高到±15%,大幅降低了投资决策风险。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标准更加国际化。2024标准在清单项目划分、描述规则、计量单位等方面都参考了国际惯例。例如在土方工程中,同时给出了按中国标准的"挖土方"项目和按国际惯例的"开挖与回填"项目两种列项方式,供不同项目选择使用。标准还特别重视工作内容的完整描述,要求每个清单项目都必须包括"工作内容、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三要素,这与国际上的Item Description要求基本一致。某中外合资项目采用2024标准的中英文双语清单后,中外双方对清单项目的理解差异减少了90%,报价评审效率显著提高。

争议解决机制的设计吸收了国际经验。2024标准新增了"争议评审委员会(DRB)"制度,借鉴了国际工程争议解决的成熟做法。标准规定,对于大型复杂项目,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设立DRB,由独立第三方专家定期审核项目造价问题,提出非约束性建议,尽可能将争议化解在早期阶段。这与中国的调解制度和国际的仲裁制度形成了互补。某跨境铁路项目采用DRB机制后,将可能发展为仲裁的重大争议减少了60%,节省了大量争议解决成本。

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拓展是2024标准的重要特色。标准在专业能力要求中新增了"国际工程计价能力"模块,要求造价工程师了解国际通用的计价规则、合同条件和商务惯例。为配合这一要求,国内多家高校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增设了国际工程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课程。某重点大学还与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合作开设了双语教学班,采用国际认可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同时获得中国造价工程师资格和RICS见习测量师资格,深受跨国企业欢迎。

2024清单计价标准的国际化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中外建筑标准的差异、市场环境的区别、商业文化的不同等。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中国建筑业的全球化布局,中国造价标准与国际体系的融合将不断深化。未来,中国工程造价行业将呈现"双循环"发展格局:在国内市场坚持中国特色,在国际市场遵循通用规则,最终实现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认可。

来源:电影的败家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