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行甲在公益领域的成就与其反腐经历一样引人注目。他于2016年辞去公职后,创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专注于贫困地区儿童大病救助、教育关怀及心理健康等领域,探索系统性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模式。以下是其公益事业的主要成果与特点
陈行甲在公益领域的成就与其反腐经历一样引人注目。他于2016年辞去公职后,创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专注于贫困地区儿童大病救助、教育关怀及心理健康等领域,探索系统性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模式。以下是其公益事业的主要成果与特点
一、**大病救助:从个案帮扶到系统性变革**
1. **“联爱工程”与儿童白血病兜底治疗**
陈行甲以儿童白血病为试点病种,在广东河源、青海、甘肃等地推行“兜底治疗”模式,联合政府、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覆盖医保目录内剩余费用,并推动特效药(如培门冬酰胺酶、伊马替尼)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每年为全国患儿节省2.2亿元治疗费用。例如,甘肃一名患儿完成复杂移植手术后自付仅6000元,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截至2024年,项目累计救治400余名患儿,综合救治成功率85%,并建立数据库探索“患者服务—医生能力提升—药物政策完善”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2. **安宁疗护与全流程关怀**
在甘肃推动建设儿童安宁病房(“拾光小屋”),提供临终关怀、心理支持等服务,目标打造全国示范样板,覆盖200公里半径内的需求家庭。
二、**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1. **“与你共飞翔”公益计划**
联合崇德教育,以新疆、贵州等边疆贫困地区为重点,通过导入儒家文化教育资源和科学幼教体系,改善幼儿园保教水平。截至2020年,已为300余所乡村幼儿园提供教学支持,培训672名幼师,并计划三年内帮扶5000所幼儿园。
2. **“传薪计划”助力英雄子女成长**
为抗疫牺牲英雄的子女提供长达22年的持续支持,涵盖助学金、心理辅导、学业指导等,截至2024年已覆盖163名儿童(包括李文亮医生的子女)。
三、**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精神困境**
通过“知更鸟公益项目”,聚焦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联合学校、家庭和医学专家进行早期干预。例如,曾救助一名六年级女生雁子,通过心理疏导避免其被误诊送医,强调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该项目案例被写入2022年全国两会提案,推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公益理念:探索创新与政府协同**
1. **“试验田”模式与可复制性**
陈行甲强调公益应成为社会问题的“试验田”,通过地方试点(如河源)积累经验后推广至更大范围(如青海、甘肃),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2. **政府合作与资源整合**
他主张公益组织与政府“融合式互补”,避免重复建设。例如,在甘肃与5家省级医院直接合作,利用政府医保体系提升效率,而非独立运作。
3. **拒绝“施舍式慈善”**
陈行甲提出“不做高级叫花子”,认为公益需超越单纯筹款,95%精力用于服务设计,仅5%用于资金募集,强调系统性解决方案而非短期救济。
五、**社会影响与认可**
- **奖项与荣誉**: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获“中国公益人物”,2019年《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其事迹被俞敏洪写入两会提案。
- **公众影响力**:抖音话题“陈行甲”播放量超12.6亿次,个人著作《别离歌》记录公益实践中的生死故事,引发广泛共鸣。
总结:从反腐到公益的延续性理想主义
陈行甲的公益事业延续了其反腐时期的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从巴东的“铁腕反腐”到公益的“系统性变革”,他始终以解决社会深层问题为目标。其项目不仅提供直接救助,更通过政策推动、模式创新影响更广泛人群,展现了公益组织的实验性与倡导功能。正如他所言:“公益慈善是温暖的,但需用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推进。”
来源:龙居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