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平阴丨翔鸾之乡、和圣故里……这里的故事知多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7:18 2

摘要:昨天以前的事,对今天而言就是故事。而平阴的孝直不一般,有老故事、典籍故事,有文化传承的故事。孝直位于平阴县南部,东与肥城市桃园镇、王庄镇相接,南与东平县梯门镇、大羊镇相连,西与平阴的洪范池镇接壤,北与孔村镇毗邻,孝直的这些邻居各有故事,注定了孝直是个少不了故事

说说平阴的孝直故事

吉水

说故事和讲故事,不完全是一回事。讲故事是复述故事,说故事,则有对故事的一些咀嚼思考。

昨天以前的事,对今天而言就是故事。而平阴的孝直不一般,有老故事、典籍故事,有文化传承的故事。孝直位于平阴县南部,东与肥城市桃园镇、王庄镇相接,南与东平县梯门镇、大羊镇相连,西与平阴的洪范池镇接壤,北与孔村镇毗邻,孝直的这些邻居各有故事,注定了孝直是个少不了故事的地方。

先说说,孝直这个地名的来历。今天的孝直,行政区划上有孝直镇,下面有孝直村。孝直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记忆着一个故事。古代,该村有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年轻时给本村一富户看家护院,对主人忠心耿耿,终身未娶。后来这家富户家道败落,无法在此生存,迁移他乡,老人便依靠其侄儿过日子。他的侄儿忠厚耿直,对老人非常孝敬,给老人养老送终。这件事,在当地声名远播,在交通、经济都不发达的古代,说起某地不一定有人知道,提到某地有个孝老的侄儿却很有影响,久而久之,这里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孝侄村”。


吉水摄

这个远古的“孝侄村”故事是靠谱的。今天平阴的孝直镇,毗邻长清区的孝里镇,古代同属鲁国,两地距离约50公里车程,直线距离更近。孝里镇南的孝堂山有一座建于汉代的石祠,传说是郭巨的祠堂。中国的二十四孝中,“为母埋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事的主人公郭巨是晋代人。孝里出了大孝子郭巨,孝侄便也成了当时一方村民的骄傲,村看村、户看户,“孝侄村”应是顺理成章。

但“孝侄村”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一个悬念,史书中只有孝直村,而无“孝侄村”的记载。1998年,在孝直村南出土的唐代咸通年间(约860-874年)李云墓志铭记载:“维山之岗,维水之傍,翔鸾之乡,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孙其嗣,积善传芳,终天无己。”“孝侄”怎么成为孝直的,该记载并无明确回答,但起码表述了三个历史信息,一是孝直村的别名为翔鸾之乡,此别名又系孝直村众多历史故事中的故事;二是该地的孝老耿直精神,子子孙孙世代绵延,薪火相传;三是表明至少在唐代,该地已被称为“孝直”,而非“孝侄”。晋代的郭巨在先,该墓志铭记载发生在唐代,孝子在前,孝侄在后,孝直的地名,时间顺序上符合常人思维逻辑。孝直历史上曾多次隶属肥城县,有人也考证过平阴及肥城县志,两地的地方志中也无“孝侄村”地名的记载。老故事的魅力正在于此,没有悬疑的老故事,激发不起后人溯源兴奋,史学家、考古学家没了压力,就难说是好故事了。

孝直人有天赋的骄傲资格,这里有“一山(尤寨山)、一水(马跑泉)、一圣人(柳下惠)”。讲孝直故事,和圣柳下惠是必说故事。都说春秋故事多,一个镇上出了一个圣人,还有关于他的成语典籍故事,够人羡慕。


吉水摄

孝直镇原来有个村,叫展洼村。2020年与其他几个村合并为现在的和圣苑村。和圣柳下惠的本名叫展获,字禽(或子禽),出身鲁国贵族,为鲁孝公的后裔,属“展氏”家族。《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展禽,鲁大夫”。展氏后人保存的《展氏族谱》尊柳下惠为展氏始祖。关于他年龄的主流说法,《烈女传》等古籍记载,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621年,高寿100岁。柳下惠在鲁国曾担任“士师”,是掌管刑狱的官员,因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得罪了权贵,在鲁国官场多遭排挤,先后三次被罢免士师之职。但他坚持原则,拒不妥协,故未能长期在朝任职。难能可贵的是,和圣的尊称不是由朝廷册封,元代虽曾追封柳下惠为“和圣”,但属于追加尊荣,并非严格意义的“册封”。和圣称号主要来源于战国时期,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列为四大圣人,并称:“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称赞柳下惠“言中伦、行中虑”,虽屈身降志但坚守道德,是“逸民”典范。后世,人们一是尊称其和圣,二是称柳下惠。展获的封地(或居住地)在鲁国的“柳下”,属于今天平阴和圣苑村一带,或今山东新泰柳里一带,“惠”是谥号,柳下惠去世后,鲁国因其德行赐谥“惠”,后来,还是孟子在《万章下》中直接称其为“柳下惠”,后世遂以此名为正统。

柳下惠能够在中华文化中流芳百世,有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叫坐怀不乱。坐怀不乱的典籍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

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世纪的《荀子·大略》,是现存最早说到柳下惠与女性接触而不逾矩的文献:“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意思是说,柳下惠和一位无家可归的女子共披一件衣服,却无人怀疑他有不当行为,其品德高尚早已闻名。到了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诗经》时补充了细节:“柳下惠妪(搂抱)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意思是说,柳下惠为受冻女子取暖,国人并不非议他。这是“坐怀不乱”定型的原始语言。到了14世纪,元代的胡炳文在《纯正蒙求》中,首次明确记载“坐怀不乱”的完整情节:“鲁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意思是说,柳下惠夜间在城门遇到一无家可归的女子,怕她冻死,便让她坐在自己怀中取暖,整夜无越轨行为。这一版本成为后世流传的经典故事模板。后来更有民间口头文学的多个版本,如同叙述昨天故事,细节丰富详实,生动传神,且广为流传。对比之下,笔者认为以下版本更符合正常人行为举止逻辑习惯:某年大寒季节的一天,柳下惠外出返回时天已很晚,城门关闭,只得在城门外过夜。到了夜里二更时分,冷风飕飕,寒气逼人,柳下惠寻见一处破庙,进庙避风。柳下惠走进庙里时,见一衣着单薄的贫家女子,躺在地上昏睡不醒。柳下惠怕女子冻死,出于同情,解开上衣把女子揽在怀里,并用自己的衣服给她裹上,以自己的体温温暖被冻僵的女子,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柳下惠和该女子没有任何非礼行为。据说该女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来试探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高尚美德,遂被传开,传颂了二千多年。

从公元前3世纪《荀子·大略》的最早记载,到14世纪元代胡炳文《纯正蒙求》首次明确记载“坐怀不乱”的完整情节,这中间经历了约1600年的悠悠岁月。坐怀不乱的典故,是一个几千年来人们推崇道德圣人的美丽传说,但柳下惠和一无家可归的女子共披一件衣服,无人怀疑他有不当行为的原始故事,可信度很高。这样的事,包括后来的美丽传说,没有传在任何别人身上,故事主人公始终是柳下惠,可见由古及今,从官场到民间,人们早已深刻认识贪官污吏的私德污秽不堪,私德如此严谨的坐怀不乱,发生在道德圣人和圣的身上可信,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成天方夜谭了。


吉水摄

有关柳下惠的故里、出生地、墓地等,现有多个不同版本,史学界并无定论。仅和圣故里,山东平阴孝直镇、兖州颜店镇故县村、新泰市九贤台、邹城市柳下邑村等都各有说法,有的还有历史遗迹。百家争鸣是好事,但争鸣离不开史实证据。目前,和圣苑村为展姓聚居村落,展氏后人存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及民国五年所修三部《展氏族谱》。2008年9月20日,在平阴县孝直镇中洼村发现明代隆庆年间的石碑,刻有“和圣柳下惠故里”,由当时的山东提学贺万祚题写。现在的和圣苑村委会院里,还保存着另外两通有关“和圣祠”的石碑,一块石碑上的字迹为“重修和圣祠堂”,为“乾隆二十五年立”,碑帽上刻有精美的云纹,中间有“皇清”两个字;还有一通石碑,内容是“重修始祖和圣祠堂碑记”,落款为“大清咸丰留念岁次丙辰阳日六十九代孙展瑞麟”。这些数百年的历史文物都是其他地方没有,或没有发现过的,是目前能够证明柳下惠故里所在地最有说服力的历史明证。

展姓在平阴,在孝直镇,不仅有古代和圣的存在,展姓后裔延续先辈忠孝节义的文化基因,成为平阴孝直人,今天不能不说的又一个故事。孝直镇前庄科村现完好存在的一座孝节牌坊,让那里的人们每天会想起那个犹在昨天的淳朴善良的村妇展氏。


吉水摄


吉水摄

平阴现存的牌坊文物较多,但与孝直展氏后裔有直接关联的仅一座——展氏节孝牌坊。3月26日,我和平阴友人一起去看过这座颇有来历的牌坊。该牌坊系清代雍正皇帝于雍正四年(1726年)颁旨敕建,为四柱洞门式,属典型的四柱三梁式石牌坊,正中额坊上题“敕褒节孝”四字,阳刻榜书;下层题刻“处士贾肇恒之妻展氏坊”。面阔6米 ,通高5米。褒奖处士贾肇恒的妻子展氏的节孝行为。明清时期,官府常为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女性(如节妇、孝妇)立牌坊表彰其德行,清代是节孝牌坊建造的高峰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守节妇女的表彰较为频繁,展氏孝节牌坊是当时的社会及官府对贾肇恒之妻展氏孝节德行的官方认可。牌坊上显示的“处士贾肇恒”,是清代康熙年间人,处士并非官职,而是对无功名,但有才德者的尊称,也包括乡野农民中德行或威望突出者。贾肇恒之妻展氏,是东平县展士介之女。

展氏出嫁前的名字,目前未发现有史料记载,十七岁时嫁给贾肇恒,婚后三年贾肇恒去世。后生下遗腹子贾士方。展氏二十岁开始守寡,历尽艰辛将贾士方抚养成人,直至六十五岁去世。其子贾士方通过纳捐取得例贡,后被任命为曲阜司乐厅的官吏。为表彰展氏的忠孝和节操,官方为她建立牌坊,并将她列入贾氏祠堂供后人纪念。现存的展氏坊已与民房混为一体,当年牌坊的下边是一条南北向的交通要道,牌坊的北面还有一座关帝庙。后由于村庄、道路数百年的变迁,路基不断抬高,牌坊下半截被埋入地下约2米。200多年前受人仰视的牌坊,今天面对的是劳动妇女半边天的地位,每天经过牌坊的人们,记起这位古代劳动妇女时,仿佛也听到牌坊对封建礼教摧残妇女人性的泣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域文化化百代人。孝直的忠孝耿直、和圣文化几千年来深深眷顾着这方土地,滋润着这里人们的精神家园。


吉水摄


吉水摄

走进今天的孝直,感受到的是现代天空下的一域淳朴恬静。在高楼林立的省会城市,你想看半个多世纪前的基层政府的办公用房是什么样,请到孝直镇来,现在的孝直镇人民政府办公用房,始建于1960年,至今65年。到这里来办事的许许多多外地人不好理解,觉得太过寒酸,还有一批批少男少女拿着相机、手机,慕名而来,像看文物一般新奇,这里也是他们打卡,采风,满足寻古探幽心理的猎奇之地。

1960年盖房时,当时的镇政府叫“人民公社”,也遇上三年严重困难,乡亲们对政府盖房给予全力支持,工作在这里的一代代孝直镇政府的人们,特别是在许多地方大兴土木时,不是没想过重新建设镇政府办公用房,但一次次搁下了,他们始终难忘乡亲们对镇政府的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支持,这是一份绿叶离不开根的情谊。这些年,他们没在楼堂馆所上动脑子,而是把钱用在民生事业、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投资9500万元用于境内汇河治理工程,河道两岸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2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评选活动中取得第二名佳绩;孝直镇和圣苑村三峡移民大棚项目全省第一名;孝直镇成为全市唯一的种子镇,付庄村、谷楼村、孝直村等13村被评定为济南市种子村。至2024年,全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95075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10062万元。


吉水摄


吉水摄

今天的孝直镇,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去处——贾庄竹园。到济南游览的中外游人,会游览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万竹园,而贾庄竹园,每年会长出三四万株不同品种的新竹,有人们不常见的南方毛竹,更有难得一见的珍稀竹种墨竹,成片的竹林规模是济南唯一的存在。这里的主人魏天举2010年从东北来此打拼,开始建设的是苗木基地,园内现有丹桂、金桂、石楠、海棠、樱花、紫微、子荆、黄金槐、小叶女贞等树种,各种球类绿植及观赏类盆景。老魏是个有想法,有故事的汉子,搞苗圃只是他创业故事的开始,每天感受孝直人的忠孝耿直,他想到这里是和圣故里,是孝侄的老家,中国人常常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耿直、纯洁,与柳下惠、与孝侄的品德和操守很是契合。平阴的气候、土壤并不是南方毛竹和墨竹理想的安身立命之所,但老魏把想干的干成了,今天的和圣故里,于是又有了贾庄竹园的新故事。

孝直这个地方,为什么人们对65年前建设的镇人民政府一往情深,为什么平地拔起一座贾庄竹园。答案是现成的,一千多年前唐代李云的墓志铭上说:“维山之岗,维水之傍,翔鸾之乡,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孙其嗣,积善传芳,终天无己。”

来源:掌上平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