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清明假期,河南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市场中表现亮眼。据了解,整个清明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1992.7万人次,旅游收入11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4.5%,旅游收入增长4.3%。
2025年清明假期,河南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市场中表现亮眼。据了解,整个清明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1992.7万人次,旅游收入11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4.5%,旅游收入增长4.3%。
其中,旅游收入居前五的景区分别为清明上河园(4353.28万元)、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4306.99万元)、万岁山武侠城(3350万元)、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882.98万元)、郑州方特欢乐世界(2715.1万元)。
红色游传承红色基因
清明小长假,红色旅游热度居高不下,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之选。
恰逢安阳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众多游客选择重走红旗渠,身临其境,回望那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感悟那条长渠里生生不息流淌至今的精神伟力。新县许世友故里同样游人如织,游客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辈的遗迹,体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
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一直都是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清明假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纷纷到此开展“清明祭英烈”纪念活动,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商丘永城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迎来豫鲁苏皖各地群众悼念英烈,清明假期游客量达19.1万人次。
焦作、许昌等地举办红色主题诗歌朗诵、红色故事会等活动,睢县推出革命英烈事迹图片展、红色书籍展等,河南豫剧一团、三团赴内乡县演出多场经典红色剧目……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赏花游带动消费增长
人间四月尽芳菲,百花争艳醉春风。全省各地以花卉资源为牵引,以“赏花+”模式拉动春季旅游消费。
日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老家河南·豫乡春韵”——河南春季乡村旅游主题线路产品,涵盖多种旅游类型;郑州举办第十届黄河樱花季暨春季黄河樱花风情游,新乡举办“黄河春色”赏花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安阳、焦作、许昌等地也推出各具特色的赏花主题旅游线路,带领游客畅享春日盛景。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更是以“花YOUNG洛阳城”为主题,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云台山景区创意打造万花之境,推出繁花列车、花房树屋、紫藤瀑布、莫奈山谷等众多打卡场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花。三门峡卢氏县百万亩连翘花、宁陵县万亩梨园让游客沉浸在春日浪漫之中。
乡村游绘就富美画卷
各地结合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激活乡村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信阳文新茶村推出集生态观光、文化休闲、农耕体验、儿童娱乐、户外运动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体验,游客在此乐享清明假期。济源王屋老街以古建筑群落为依托,打造了主题住宿、休闲娱乐、游玩赏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度假目的地,备受游客青睐。全国首个围绕蘑菇产业建立起的农旅融合项目“蘑菇点灯”在濮阳清丰县投入使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乡村踏青民俗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三门峡陕州地坑院人气火爆,游客们通过锤草印花、陕州剪纸、澄泥砚等触摸非遗带给时间的温度,感受地平线下的“人间烟火”。巩义海上桥村历史悠久,现存多座清中晚期古建筑院落,引人入胜。游客走在石阶小路上,清幽古意,流连忘返。
文化游尽显中原魅力
全省文化游热度高涨,各地通过“文化+科技”等多种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清明假期,许昌春秋楼景区开放夜游,推出大型光影秀《春秋忆梦》,展现关公约三事、夜读《春秋》、挂印封金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融合现代元素,重现三国历史场景。济源王屋山景区的“黄帝祭天”大型仿古实景演出以及黄河飞龙表演,为游客带来跨越千年的上古文化大餐。
郑州园博园举办巨型稻草国际艺术节,游客通过手机扫描让稻草人“讲述”农耕故事,有趣的形式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参与,好评不断。少林寺、龙门石窟等景区,游客借助AR导览与虚拟历史人物互动,沉浸式游览极大增强游客互动性与参与性。
特色演艺亦是精彩纷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持续为游客带来关于黄河文明与中原文化的深度戏剧体验;建业电影小镇开启“白天+夜晚”双模式,让游客全天候沉浸式感悟;漯河沙澧河景区举办千机飞“只有漯河”《郾城大捷》清明专场展演。
文博游畅享豫韵清明
清明假期,全省文博场馆接待观众300余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开展惠民文化活动(线上+线下) 3200多场次、惠民文化活动参与(线上+线下)90.3万人次。
河南博物院推出“穿越千年话清明—文物里的节气密码”线上直播活动,解码春祭等清明礼俗。济源市博物馆的“巧手绘纸鸢,清明寄情思”主题活动,集知识讲解、艺术创作、文化品鉴为一体,祭奠先人,缅怀先烈,传递文化温度。
驻马店市博物馆推出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游客可亲手尝试拉坯、彩绘等工艺,感受宋代钧瓷的魅力。巩义市博物馆通过诗词朗诵、团扇绘制等互动形式,加深游客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甲骨文里的诗意清明”文化体验活动,融合清明节文化内涵与诗词艺术,深受游客喜爱。
整个清明假期,全省各地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全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350人次,检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单位2643家次,发现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节前,各地市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对景区设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提升文旅场所风险隐患整改和化解能力。三天假期,全省文旅行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目标。
关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ID:hnlysjb)
来源:行走河南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