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虽然,有所未可。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
今天读《资治通鉴》,内容是:
夏,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虽然,有所未可。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
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陛下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之。乃更为法律,务益刻深,大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于是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逮者不可胜数。
读后感是:
一、沙丘之变:权力暗涌中的人性博弈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今河北广宗),这个决定秦朝命运的转折点,让赵高与胡亥的命运紧紧交织。史载胡亥继位后向赵高坦言:"人生如白驹过隙,吾欲穷耳目之乐,可乎?"(《资治通鉴・秦纪二》)这句话暴露出这位年轻帝王对权力本质的认知偏差 —— 将至高皇权等同于个人享乐的工具。赵高的回应堪称权谋教科书:"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同上)他精准抓住胡亥的恐惧心理,将潜在威胁转化为实施暴政的正当理由。这段对话发生在咸阳宫的议政殿,这座依塬而建的庞大建筑群,既是权力中枢,也是见证秦朝崩塌的历史舞台。
沙丘,这片看似平常的沙地,却因秦始皇的驾崩和那场惊天阴谋,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此地地势平坦,沙丘连绵,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作为帝王巡游途中的休憩之所,本应是宁静祥和之地,却因权力的争夺变得波谲云诡。而咸阳宫,作为秦帝国的心脏,承载着秦国数代君王的雄心壮志,它的建筑风格雄浑大气,宫殿群错落有致,彰显着帝国的威严。但在胡亥与赵高的统治下,这里却成为血腥杀戮与阴谋算计的温床。
二、严刑峻法:地理空间的政治隐喻
赵高提出的解决方案充满地理政治学的考量:"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同上)这种 "大清洗 + 利益重构" 的策略,在咸阳周边形成独特的权力真空。当十二公子被戮于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邮(今陕西咸阳东),这些处决地点的选择暗含深意 —— 咸阳市是商业中心,杜邮是军事要地,通过在关键节点制造恐怖,赵高将整个关中平原纳入高压统治网络。秦直道(今陕西淳化至内蒙古包头)的修建本为巩固北疆,此时却成为运送鲍鱼掩盖尸臭的通道。这种空间功能的异化,恰似秦朝统治逻辑的扭曲:本应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咸阳市,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是经济交流与繁荣的象征。在这里处决公子,无疑是向天下宣告皇权的威严不容置疑,任何对权力的质疑都将遭到最严厉的惩罚。而杜邮,这个军事要地,见证了无数军队的出征与凯旋,如今却成为公主们的葬身之地,使得军事力量也被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下。
秦直道,这条被誉为 “古代高速公路” 的伟大工程,是秦始皇为抗击匈奴,命蒙恬率领 30 万工人,历时两年半修建而成。它从九原郡一直到达甘泉宫,全长 736 公里,最宽处超现代道路标准路宽 16 倍。秦直道的修建,原本是为了行军打仗、运送物资,加强对北方边境的控制,抵御匈奴的入侵 。然而,在赵高和胡亥的统治下,它却被用来掩盖秦始皇死亡的真相,运送鲍鱼以掩盖尸臭,成为了权力阴谋的帮凶。
三、文化基因:楚地遗风与秦制冲突
赵高 "指鹿为马" 的典故,在近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获得新解。1975 年 12 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两批秦代竹简,其中《日出・盗者》中 “午” 对应的不是 “马”,而是 “鹿” ,而 1986 年 4 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的甲种《日书》竹简中 “午” 对应的却是 “马”。宋朝罗愿在《尔雅翼・释兽》中引用陶弘景的记载:“古称马之似鹿者直百金,今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土人谓之马鹿。” 由此可见,荆楚文化中 "午鹿" 与 "午马" 的混同,揭示了赵高行为的文化背景。
作为秦始皇幼子,胡亥深受楚地母系文化影响,这种文化基因使他更易接受赵高的谲诈权谋,与扶苏代表的中原正统形成鲜明对比。秦始皇的后宫中有不少来自楚国的妃子,这使得楚地文化在宫廷中得以传播。胡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对楚地文化中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方式习以为常。
咸阳宫的建筑布局亦体现这种文化冲突:主体建筑采用秦国传统的夯土高台,这种建筑风格在秦国历史悠久,体现了秦国的威严与庄重 ,而内部装饰却大量使用楚国纹样。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具有楚国特色的图案和装饰,如凤鸟纹、云纹等。这种空间混搭隐喻着胡亥政权的内在矛盾 —— 表面延续秦制,实则被楚系势力渗透。
四、清平乐・史鉴
咸阳古道,残照西风老。十二金人像倾倒,多少繁华梦了。
沙丘往事成烟,直道空余草绵。借问阿房遗址,可曾记得当年?这首《清平乐》以地理意象串联历史记忆,将秦宫遗址与现代视角结合,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又暗含对权力本质的思考。胡亥的悲剧警示后人:真正的统治合法性,不在于严刑峻法的威慑,而在于民生福祉的滋养。当权力沦为满足私欲的工具,再宏伟的帝国也终将崩塌于地理空间的裂缝之中。
来源:第一人称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