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移风易俗“三部曲”奏响文明建设新乐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9 09:12 4

摘要:在秦岭腹地的佛坪县,一场润物无声的文明变革正重塑着这座山城。全县44个村(社区)通过“制度破冰+道德浸润+文化滋养”的创新实践,在绿水青山间续写着乡风文明的时代答卷。

在秦岭腹地的佛坪县,一场润物无声的文明变革正重塑着这座山城。全县44个村(社区)通过“制度破冰+道德浸润+文化滋养”的创新实践,在绿水青山间续写着乡风文明的时代答卷。

制度革新 立下“硬规矩”

大河坝镇五四村新风广场,村干部和村民们坐在一起唠家常,分析酒席和礼金攀比给群众带来的负担,商议重新修订村规民约,约定今后操办红白事的宴席规模及礼金上限等内容。“有了这个约定,以后就不用为宴请和封红包的事发愁了。”村民陈小芳说。

去年以来,佛坪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县级指导、镇(街道)统筹、村级主治、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定期研讨移风易俗工作,让“硬杠杠”管住“穷讲究”。1000多名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通过多种议事活动,引导群众认同和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在长角坝镇两河口村,红白理事会的“三单工作法”正衍生出暖心的新版本。监督清单上除了酒席规模、菜品数量等“硬杠杠”,新增了“暖心服务”选项。村民操办红白事,理事会就组织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总管”“支客”,村集体流动宴席上门服务,每桌花销控制在500元左右。“这样一来,让我们既守住了规矩,又留住了情分。花销不大还体面!”刚办完丧事的邓存珍抹着眼泪说。

榜样引领 树立“新标杆”

在长角坝镇沙窝村“爱心超市”,村民李世华用50个积分换到电饭锅。“参加环境卫生整治加5分,红事简办加20分。”他展示的积分存折上,密密麻麻记录着20多项加分事项。

佛坪县将道德建设融入基层治理,用“典型培树+爱心积分”双轮驱动,激活乡风文明新引擎。2024年,全县打造“榜样矩阵”覆盖210个家庭,“孝善之星”“最美婆媳”等特色评选使美德具象可感。表彰“新风示范户”82户,开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290场次,让村民孝老爱幼、简办红白事等文明行为既能赢得掌声又可收获实惠。

“金灿灿的荣誉门牌比彩礼更体面!”大河坝镇十亩地村党支部书记杨友生指着门楣上的铜制标牌感慨。如今,在“十星级文明户”的门楣金匾前,在“善行义举”的先进事迹展中,在道德积分兑换现场的热闹场景里,崇德向善的种子悄然生长。这种精神富有的获得感,正通过“1+N”文明实践网络传递——由101支志愿服务队搭建的文明播报平台,用“讲演诵唱谈”等形式,让身边榜样从证书里走进群众心中。

文化滋养 培育“新民风”

一面面亮丽的文化墙、一个个红火热闹的文体广场、一间间翰墨飘香的农家书屋、一张张幸福淳朴的笑脸……佛坪县精心烹制的“文化套餐”持续滋养乡风:3万份移风易俗宣传册化身窗台“文明摆件”,“文艺轻骑兵”年均开展惠民演出180场,运用“院坝会”“道德讲堂”等开展理论宣讲2100余场次。更令人欣喜的是,全县涌现出70支农民文艺队,乡土文化能人牵头编排移风易俗主题作品28个。

陈家坝镇深耕孝德沃土,通过“孝善积分制”“家风调解室”巧解乡村德治密码;西岔河镇“乡贤传唱”焕新文化根系,退休干部、非遗艺人编写《新风三字经》传遍村舍;大河坝镇打造“文娱宣教综合体”,让夜话小广场成为移风易俗能量场;长角坝镇深挖“红色沃土”资源,以红军故事会、家风传承馆串起文明传承链……佛坪县以创新实践浇筑的“一镇一品”文明图景异彩纷呈。

历经三年深耕厚植,全县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费用平均降低了15%,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80%,文明家庭覆盖率提升45%。

佛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钦表示,移风易俗不是简单地破旧立新,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得到实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要在守护乡愁与拥抱现代文明间找到平衡点。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通讯员 曹英平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