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成长沃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第985医院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纪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09:42 2

摘要:“感谢儿科医疗护理团队,为我部军人子女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医疗服务,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3月10日一早,某部专程派人来到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第985医院儿科病区,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文职人员杨海霞手中。

该院腹腔镜模拟训练室里,文职人员操作器械。白子祺摄

“感谢儿科医疗护理团队,为我部军人子女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医疗服务,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3月10日一早,某部专程派人来到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第985医院儿科病区,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文职人员杨海霞手中。

“官兵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我们用心做好为兵服务工作,不同的是职责分工,相同的是一切为了打赢的使命担当。”该院领导介绍,他们通过历史传承立根、发展平台固本、组织关怀凝心等方式,大力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卫勤保障能力,近年来,文职人员年均医疗救治量占全院60%以上,官兵满意率连续3年超过95%。

赓续传统铸忠诚

“这是医院建立初期野战医疗队使用的药箱,当年它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3月初,该院院史馆内,卫勤处助理员、文职人员任凯雄指着药箱上已有锈迹的铜锁,向新入职文职人员讲述医院的发展变化。药箱旁,一本泛黄的《战地救护手册》上,“一切为了前线”的字迹十分醒目。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笔者了解到,在“党史馆里讲党课、军史馆里话军魂”活动中,该院组织文职人员赴多个红色场馆开展现地见学,引导大家在学习红色历史中赓续优良传统、经受灵魂洗礼。“接过药箱就是接过使命!”听完任凯雄的讲述,新入职文职人员姜宇航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这句话。

该院前身是八路军太行军区野战医院,在几十年风雨征程中,红色基因已融入医护人员血脉,并代代赓续传承。一次训练,文职人员程韶娟担任野战医疗队收容救治组组长,带领队友战风沙、斗严寒,快速开展伤员救治,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训练结束,程韶娟组织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救治流程、畅通卫勤保障链路等展开复盘研讨,激励大家不断提升卫勤保障能力。“上世纪70年代,一名工人被高压电击伤,心脏停止跳动十几分钟,辛海珠医生带领医护人员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成功挽救了患者,他们救死扶伤的事迹至今仍在传颂。”她激励队友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始终坚守医者仁心,时刻保持冲锋姿态,锤炼服务打赢本领。

红色历史是锻铸忠诚的教科书,也是激发奋斗强军动力的冲锋号。如今,该院每周都会组织一次战例复盘会,各专业领域专家轮流上阵,组织文职人员围绕经典战伤救治案例推演分析,大家履行职责使命的动力更加高涨。

搭台架梯促成长

3月14日凌晨2时许,手术室灯火通明,神经内科医生、文职人员武卫周手拿导管,紧急为一名脑血栓患者进行取栓治疗。这是他去年赴军队医疗单位进修回到医院后,开展的第73例脑血管介入手术。看到屏幕上闭塞血管血流恢复,他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得益于医院‘云梯计划’的出台,我收获很多、成长很快。”武卫周说。

为进一步提高文职人员能力素质,去年以来,该院制订人才培育“云梯计划”,组织文职人员分批次前往军地单位学习培训,效果显著——在该院自主建设的腹腔镜模拟训练室内,文职人员提升了病灶切除和创口缝合的精细度;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上,文职人员自主制作的微课上线,加深了大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把握,受到好评……去年以来,该院有10余名文职人员相继走上科室领导岗位,近30名文职人员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畅通育才通道,引导大家主动跳出自我满足的舒适区、打破向上发展的天花板,更好助推单位建设发展。”谈及奋斗历程,从普通医生成长为皮肤科主任的蔡小薇深有感触。她转改为文职人员之初,所在科室面临人手不够、设备不足等难题,经过几年接续奋斗,科室在全院医疗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蔡小薇告诉笔者,科室以季度为周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为每名文职人员配置军事、专业“双导师”,帮思想进步、帮技能提高、帮身心健康、带优良作风,精准育苗模式效益逐步释放。

心暖气顺干劲足

信息科主管技师、文职人员李凡没想到,自己能这么顺利走上领导岗位。

入职以来,李凡在多个大项任务中独当一面、挑起大梁,连续两年被评为“四有”优秀文职人员,开展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某课题研究取得了实用性成果,受到上级肯定。因业务能力扎实、工作表现突出,经医院党委研究,李凡被任命为科室主任。

“要让优秀者得到肯定,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该院制订完善科主任助理制度,大胆使用一批有能力、有干劲的文职人员承担管理工作。他们还持续探索推行文职人员绩效评价改革,更好调动文职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心头暖、心气顺,才能干劲足。这几年,该院持续谋实招、出实策,倾心竭力做好暖心服务:成立服务中心为文职人员排忧解难;组建心理训练营,帮助文职人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协调驻地教育部门,就近就便安排文职人员子女入托;为过生日的文职人员送上生日贺卡,为住院的文职人员及家属送去慰问金……

“组织给我平台,我还组织精彩。”老年病区医生、文职人员李晨娟多年如一日热情为老干部服务,谈及工作心得,她深有感触地说:“身着‘孔雀蓝’,守护‘夕阳红’,我倍感光荣。正是组织的培养关爱,让我有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在服务保障老干部的工作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和李晨娟一样,服务打赢、干事创业已成为广大文职人员的行动自觉。为圆满完成训练任务,文职人员曹晶杰轻伤不下火线,组织批量伤员救治,晚上加班修改方案;文职人员李玲带领团队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攻关,有效提高了专业诊疗水平……

出真招,换真情。“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让文职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该院领导介绍,单位文职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大家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信念愈加坚定。

来源:中国军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