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已事实死亡!词意被英语完全“蛀空”,中文要警惕走上老路

摘要:现代日语也曾经是一门伟大的语言,它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语及少量英语。日本人在融合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又重新组成了新的词汇,例如文化、经济、革命等等在现代运用广泛的词语,甚至是日语对汉语的反哺。

现代日语也曾经是一门伟大的语言,它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语及少量英语。日本人在融合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又重新组成了新的词汇,例如文化、经济、革命等等在现代运用广泛的词语,甚至是日语对汉语的反哺。

这些词汇使我们的语言系统更加丰富,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具象化。那时的日语结合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利用已有汉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展现出一种超凡的活力。

可如今这种活力随着西方文化的侵蚀而渐渐褪去,疑似名存实亡。当代的日本老年人,已经看不懂电视上的很多文字,和年轻人的交流也很困难。

这是怎么回事?中国如果不注意,是否会走上日本的老路?

近年来,日语过度“西化”,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英语等外语,常常在日语中掺杂英语来使用,作为一种潮流。

久而久之,就使得日语在年轻人的语言体系中自成一派,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已经运用到其电视节目中去。

这就使得不常接触新鲜事物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断层,许多老年人看不懂现在的电视节目,甚至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这种孤独感和与社会脱节的感觉充斥着日本老年人的内心,增加了社会矛盾。

如果说以前的日语是借鉴了西方词汇后,融合学者自身的思考,用汉字重新组成词汇表达概念及思想。那么,如今的日语就是照搬照抄英语了。

例如,在现代日语中“女朋友”的发音类似于英语中的“girlfriend”,“小提琴”与“violin”相似,“苹果”、“牛奶”等日常词汇与英语都极为相似。

这种趋势在如今的日本社会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许多学者担心在长时间的受西方文化影响下,原先的日语体系将不复存在。

这些学者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现代日语词汇不但以片假名的形式出现,令人难以理解,日语本身的语法也与英语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如果长时间使用英语词汇,必然造成语法、语言系统逐渐向英语过渡,历经多年之后,日语或许会成为历史。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其文化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和自信。一个民族如果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会被他人从各个角度击垮。

小时候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要一个民族灭亡,就要先消灭他们的语言。”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如果被大量外来词汇涌入并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其本土文化就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不再独占鳌头和传承文化内涵。

日本的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现今许多国家面临着被英语逐渐侵蚀的困扰。例如法国,英语词汇正在大量涌入,引发不少学者的担忧;德国的混合语言犹如一颗正在悄然升起的新星;传统的西班牙语正在遭受英语的蚕食……

这些情况提醒着我们,“西化”不光光是作为一种潮流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正是因为年轻人跟风时尚的心理使其逐步渗透到文化体系中去。

它以语言作为媒介,侵入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令人细思极恐。

而中国现今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全球化潮流令人目不暇接,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购买潮牌,生怕落后于人。品牌、科技术语、流行语等直接用英语表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语的表达力和本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文化自信。

日语的情况发人深省,我们应该谨以为鉴,那么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现今的国内社会到处充斥着西方元素,英语成为流行元素填补着我们的生活,英语、各种西方标识随处可见,互联网也遭受着巨大的西方文化冲击,不少人担心,我们是否会走上日语的老路?

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中文和日语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中文是一种表意文字,而日语注重表音。

表音文字容易受到外来影响而产生变化,甚至与原来的本意大相径庭。而表意文字注重词汇本身的文化内涵,在与外来文字发生碰撞时,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和适应性,能够很好地坚守自身本意,有利于传承。

中文的书写基于汉字,而汉字又起源于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基于我国古代先民原始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它是由简单的作画演变而来的,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及丰富的演变历程。

汉字的独特性给予其耐打击性,和中国人对文字独有的情怀。这种情怀形成了不可动摇的文化自信,生根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坚不可摧。

而日语的书写系统则更依赖于片假名和平假名,这使本就注重表音的日语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更容易被同化。

再者,中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化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字的发明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仓颉造字。汉字的使用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已有明确的记载。

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种类丰富,体现出悠久的文化历史及内涵,很难被简单的英语所动摇。

而日语的文字系统就要比中国晚很多了,它是在公元3世纪才通过汉语发展而来的。

对日语有所了解的人会发现,日语的许多文字是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演变而来的,他们本就只取了汉字众多文化中的一点,又没有了解其本身含义,形成的自身语言体系本就不够稳定,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容易就岌岌可危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一直都很重视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的领导人高瞻远瞩,在全球化推进的今天,早就采取了积极推广和保护汉语的行动,以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文化冲击。

在这样的保护措施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汉语独特的魅力,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世界大国,国际地位与日提高,中国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荣耀感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对国家荣耀感的增强,和我们从小就浸泡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中,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我们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中国上千年的渊远文化所散发出的魅力以及传播的正能量,建立了我们坚不可摧的对中华文化的崇拜,这种情感滋生出来的自信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能够保持自我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并且会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慢慢战胜其他外来文化,一枝独秀。

现在全世界都开始流行自发地学习中文,就是最好的验证。我们的文化已经开始向外传播,老外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都开始正向学习,相信这种趋势在以后会更加流行。

希望有一天,当我们走出国门,不再需要用英语交流,而是大家都说中文,在那时,我们的文化达到了真正辉煌的顶峰。

虽说中文被向日语那样被过度“西化”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现在有一些苗头和趋势,我们也应该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首先应该增强的是中文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日语之所以被入侵严重,除了各种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日本年轻人觉得英文“洋气”,在说话当中掺杂英文是一种潮流,所以导致了如今文化断层的悲剧。

要想避免此事再度发生,我们需要知道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应该通过普及教育和媒体等宣传,强调中文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避免崇洋媚外,保持地本国语言的尊重和热爱。

另外,在吸收外来词汇的时候应该多加选择和控制,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外来词汇。在科技、时尚等领域应该多加鼓励使用本土词汇和表达方式,保持语言多样性和文化特色。

应该多加加强语言教育和保护,确保从儿童起,就能很好地掌握中文。除了以上措施,文化软实力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影视作品中,要展示中文的魅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年轻人对中文的一致认同。

日语过度西化导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产生了文化断层,这个现象发人深省,我们应该对西方文化持谨慎态度,避免重蹈日语的覆辙。

尽管客观看来,中文有很好地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性,但英文还是被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防微杜渐,避免丧失语言文化。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各方面展示出语言的魅力,避免产生文化断层。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