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文化润心·寿光】稻田镇南里任村冯心礼:传播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10:09 1

摘要:“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在稻田镇南里任村,活跃着一支红色文化宣传队,宣传队的50多位队员经常聚在一起,身着戎装,齐唱红歌。精彩的表演赢得村民们的阵阵喝彩。

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在稻田镇南里任村,活跃着一支红色文化宣传队,宣传队的50多位队员经常聚在一起,身着戎装,齐唱红歌。精彩的表演赢得村民们的阵阵喝彩。

76岁的冯心礼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也是寿光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几十年来,他以一颗赤诚之心,怀揣着深深的爱国情怀,在红色文化宣传、红色物品收藏与爱国教育之路上走出了一条非凡之路,让红色文化的血脉沿着街巷阡陌静静流淌。

唱响红色经典

厚植爱国情怀

4月1日午饭过后,冯心礼便在自家的“演播大厅”内忙碌起来:调试扩音器、整理道具……在他的身旁,几十位身着红军装的银发老人正反复练习着《南泥湾》合唱。据了解,这支队伍的演员全都来自附近村庄,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70多岁。可不要小看这些银发老人们的表演功底和艺术热情,从他们口中唱出的《浏阳河》《十送红军》,依然是那么婉转动听,感动人心;他们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样是气势恢宏,令人热血沸腾。

冯心礼为红色文化宣传队演出做准备

“我出生于1949年,与祖国‘同龄’。小时候,常听村里老人讲毛主席和红军的故事,每次都激动不已。”冯心礼说,一颗红色的“种子”,在那时就悄悄地种进了他心里。初中毕业后,冯心礼回乡务农,担任过南里任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田马福利水泥厂副厂长。1999年水泥厂改制后,他改任寿光市利飞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直至2009年退休。“我于1985年入党。工作之余,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宣传好、弘扬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守护好精神家园。”冯心礼说。

2007年,冯心礼出资10万余元办起了村文艺宣传队,宣传红色文化。逢年过节,他都会组织宣传队舞龙、舞狮、扭秧歌,一起唱红歌,宣传红色文化。“2015年,我们专门组建了‘红色经典老年合唱团’,每逢周二、周五的下午,我们都聚在一起,举行红歌合唱活动。通过百姓喜爱的红色经典歌曲合唱,带动大伙儿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冯心礼说,每次演出,队员们都唱得起劲,观众也听得开心,文艺队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倾情红色收藏

建起“红色经典”纪念馆

多年来,除了通过文艺演出宣传红色文化外,冯心礼还倾情于“红色收藏”。“我们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深受红色文化熏陶,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情结。”冯心礼说,15岁那年,正在读初中的他曾在北京长安街上远远地见到过毛主席,这一幕,让他激动不已,铭记一生。从那之后,冯心礼就开始了红色物品的收藏,经过60多年的努力,各种藏品已非常丰富。

为了进一步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2013年,冯心礼自筹资金400余万元,在稻田镇田马香瓜市场创建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红色经典”纪念馆。

冯心礼在查阅“红色收藏馆”书刊

在冯心礼家两层楼的展厅里,堆放着各种藏品,满满当当,品类涵盖了多个年代的红色书籍、报刊。特别是关于伟人和革命先烈的珍贵照片资料、画像、像章、陶瓷挂盘、雕塑等,品类、数量之多,让人惊叹。其中,他收藏了毛主席影像1500多幅、毛主席纪念章3000多枚,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铜质塑像120多尊,《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年谱》等红色书籍近百册,还收藏了十位元帅、十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及1359位少将的挂像。

“每次出差到不同地方,我都去当地的文化市场转转,搜寻各种红色藏品,遇到喜欢的不惜重金购买。”冯心礼说,在这些藏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值已达上万元,但他“多贵也不卖”。总之,跟伟人有关的藏品,冯心礼都是来者不拒,且从不计较成本。为了方便展示藏品,冯心礼对展示厅进行了精心装饰,打造了展示柜,把每一幅伟人的图像都进行了精心装裱。

为让更多人了解“红色经典”纪念馆的展品,冯心礼连续出版了《红色经典记忆》3000多册、《红色经典记忆第二部》500多册,赠送给到纪念馆参观和爱好红色书籍收藏的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宣传红色文化,冯心礼每年都要付出不少费用。有好心朋友劝他,让他把“红色经典”纪念馆当成生意来做,“以馆养馆”,但被他谢绝了。有一次,一位外地收藏家看到馆内的一尊毛泽东铜雕后,曾出价20万元购买,对此,冯心礼说:“不要说20万元,就是200万元也不会卖,这里的每件藏品,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和付出。”

希望更多人参与

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在宣传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红色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冯心礼。他时时处处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在行动上,做任何事都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2003年,他花30多万元建起8间平房,无偿赠给村里当卫生室;2012年,他投资4万元,帮村里通上了自来水;2014年,他出资6万多元,帮村里硬化了路面、安装了体育器材;2015年,他捐资1.5万元,协助村民编写、印刷了《南里任村志》……

如今,冯心礼的红色收藏馆已成为我市多个学校、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当有参观者到访,冯心礼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既当解说员,又当服务员,乐此不疲。

“现如今,国家富庶安康、人民安居乐业,但不论我们走得多远,也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艰苦道路,只有饮水思源、忆苦思甜,才能更加珍惜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冯心礼说,自己之所以能在弘扬红色文化的道路上执着坚持几十年,是因为他想向后辈展现革命事业的艰难,让后辈了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把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中,让红色文化传播更广、影响更深。”冯心礼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