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民俗:仪式隆重的周岁宴,喜庆的试儿仪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06:02 3

摘要:咱们现在给孩子办周岁宴,最热闹的就是抓周环节。抓周不陌生,这个民俗许多人家里还会举办,不亚于过某个节日,甚至在举行完礼仪后,一大家人去酒店庆祝,非常喜庆的一天。

咱们现在给孩子办周岁宴,最热闹的就是抓周环节。抓周不陌生,这个民俗许多人家里还会举办,不亚于过某个节日,甚至在举行完礼仪后,一大家人去酒店庆祝,非常喜庆的一天。

这习俗可不是凭空来的,得从三千年前说起。咱们就说点和抓周有点的文化习俗,了解它的意义所在。

一、起源:从占卜到抓周

1.商朝人用龟甲占卜生孩子吉凶,《诗经》里就有"载弄之璋""载弄之瓦"的记载——生男孩给玉器玩,生女孩给纺锤耍,这就是最早的"性别预测仪"。

2.到了南北朝,《颜氏家训》里写得明明白白:"男娃摆弓箭纸笔,女娃放针线尺子,看小孩抓啥来测智商"。您听听,这不就是古代的"婴儿职业规划大会"?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意思是江南地区的风俗,孩子出生满一周岁时,要为他制作新衣服,给他洗澡并进行装饰。

男孩就摆放弓箭、纸笔,女孩则摆放刀尺、针线,同时加上饮食之类的东西以及珍宝、衣服、玩物等,把这些物品放置在孩子面前,观察他想要抓取的东西,以此来检验孩子将来是贪婪还是廉洁、是愚蠢还是聪慧,这种做法被称作 “试儿”。

3.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抓周习俗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唐朝,抓周仪式更为隆重,参与人员不仅有家人,还包括亲朋好友。人们准备的物品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文具、女红用品,还增加了象征财富与地位的物品。

4.宋代

到了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兴起,抓周习俗在民间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庆祝方式。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关于宋代儿童抓周的相关记载,描绘了当时热闹的场景。

“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啐’。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啐’。” 记载了北宋东京汴梁地区的抓周习俗,当时抓周所用物品已较为丰富。

《梦粱录育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啐’。”

这里描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抓周习俗,仪式隆重,物品更加多样。

1632 年,文学家周婴抓取船模和毛笔,族人解读为” 宦海文舟 “,后来他果然以《远游篇》名动天下。

宋・楼钥《阿虞试晬戏作》:“阿虞匍匐晬盘中,事事都拿要学翁。” 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在抓周时在盘中抓取物品的可爱模样。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都体现了抓周习俗在明代的延续,以及人们对通过抓周预测孩子未来的美好期许。

5.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抓周习俗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物品选择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传统的物品,还加入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物件,如算盘等商业工具。

宁波天一阁藏书中,清道光年间的《抓周图说》绘制了 128 种物件的象征系统,其中” 风筝 “代表漂泊,” 灯笼 “象征慧眼。

这些象征意义,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 “风筝” 代表漂泊,可能与当时人们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担忧有关;“灯笼” 象征慧眼,则体现了对智慧和洞察力的追求。

同时,抓周仪式的流程也更加规范,从物品的摆放、仪式的时间,到参与人员的角色,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时期,抓周习俗不仅是对孩子未来的预测,更成为一种家族文化传承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

二、流程:仪式感拉满的周岁宴

1.前期筹备

在抓周仪式开始前,要为孩子沐浴净身,这一行为象征着洗去污秽,以全新、纯净的状态开启新阶段。

沐浴后,会为孩子穿上精心准备的新衣。这些衣服往往有着吉祥的寓意,可能绣有寓意美好的图案,如象征福气的蝙蝠、寓意长寿的松柏,饱含对孩子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依据各地习俗和家庭期望,准备丰富的抓周物品。这些物品通常涵盖多个方面,有象征文化的文房四宝;代表财富的钱币、算盘;寓意武艺的弓矢;与生活相关的饮食、刀尺针缕等。物品需摆放整齐,且要保证干净、完好。

2. 仪式进行

选择家中宽敞明亮的地方,如中堂,铺上崭新的锦席或毯子。在上方悬挂带有吉祥寓意的装饰,如红色的彩带、象征喜庆的灯笼,营造出庄重、欢乐的氛围。

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呈扇形或圆形有序摆放在锦席上,确保孩子能轻松触及每一样物品。

由父母或长辈将孩子轻柔地抱到锦席中间,让孩子坐稳。在整个过程中,要避免引导孩子的视线和动作,让孩子自然地面对这些物品。

3.解读

孩子抓取物品后,家人会依据当地习俗和物品的传统寓意解读。如孩子抓到毛笔,便寓意孩子将来可能热爱文学,有写作天赋;抓到算盘,则预示着孩子可能擅长理财。解读过程中,家人会送上美好的祝福,期望孩子朝着寓意的方向茁壮成长。

4. 留存纪念

部分家庭会将抓周过程记录下来,有的会绘制抓周图,有的则会邀请画师作画,记录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在现代,人们更多会使用相机或摄像机拍照、录像,留存这份珍贵的回忆。

完整版抓周有三大环节:

开智礼:拿葱在宝宝头上绕三圈(聪明),敲锣(开窍)

净手礼:用清水洗手心(干干净净选前程)

抓周戏:把二十多样物件摆成半圆,放孩子自由发挥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人最爱玩升级版——先让娃抓三次:第一次看天分,第二次看兴趣,第三次看财运。跟现在网游抽卡似的,还带保底机制!

三、道具:古代版"职业体验包"

必备五件套: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当文豪)

官印算盘:乌木官印(做官)、红木算盘(经商)

兵器玩具:小弓箭(当将军)、小刀剑(闯江湖)

生活物件:尺子(裁缝)、铲子(农夫)、拨浪鼓(玩乐人生)

吉祥物:包子(吃货有福)、红鸡蛋(圆圆满满)

《红楼梦》里贾宝玉抓胭脂钗环,气得老爹贾政直跺脚。

“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

曹雪芹通过抓周这一细节,将家族对子弟的期望与贾宝玉的个人志趣之间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也表明抓周习俗在当时社会深入人心,人们相信通过这一仪式能够洞察孩子的未来。

四、禁忌:古人踩过的坑

镜子不能放:《清嘉录》说"恐照见前生",说白了怕孩子抓了变"穿越剧主角"

药罐要避开:谁都不想娃抓个药罐当医生吧?古人觉得晦气

时辰有讲究:清代《玉匣记》规定最好选"除、危、定、执"这些吉日,跟现在人办大事看黄历一个道理

不过《闽杂记》也支过招:要是生辰日子不好,提前三天办宴"借寿",可见古人也不是死脑筋。

生肖要相合:属鼠的别放大米(偷吃),属虎的别放兔子玩具(相克)

物品忌杂乱不洁:抓周的物品要摆放整齐、干净,不能杂乱无章或有污垢。这是因为整洁的物品象征着美好的未来,杂乱不洁则被认为不吉利,可能预示孩子未来的生活混乱无序。

忌外人干扰:抓周时一般希望孩子能在自然状态下自主选择物品,所以忌讳有外人过多干扰。

外人的言语、动作或引导可能影响孩子的选择,被认为会使结果失去真实性,无法准确反映孩子的天赋和命运。

忌父母暗示:父母在抓周过程中不能给孩子任何暗示或引导,要让孩子完全凭自己的意愿抓取物品。因为父母的暗示可能改变孩子的选择,违背抓周的初衷,也被认为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无法让孩子遵循自身的天性成长。

忌说不吉利的话:抓周当天,在场的人要多说吉祥、祝福的话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比如不能说 “抓不到好东西”“以后没出息” 等,人们认为这样的话语会影响孩子的运势,带来不好的兆头。

如今网上卖的抓周套装里,多了手机模型(网红)、听诊器(医生)、甚至火箭模型(航天员)。多有意思,三千年来,爹妈对孩子的期待,从"当官发财"变成了"星辰大海"。

说到底,抓周就像古人发明的亲子游戏。它不决定命运,倒像面镜子,照出每个时代对"好前途"的定义。

来源:风水墙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