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篮球最近几年强势崛起,已经两次进入奥运会赛事,FIBA排名也是水涨船高盖过了中国男篮,所以对日本篮球的讨论也是一时甚嚣尘上。那日本篮球职业联赛到底什么水平呢?
CBA季后赛如火如荼地进行,日本B联赛常规赛也即将结束,那这两个联赛哪个更好看一些呢?
日本篮球最近几年强势崛起,已经两次进入奥运会赛事,FIBA排名也是水涨船高盖过了中国男篮,所以对日本篮球的讨论也是一时甚嚣尘上。那日本篮球职业联赛到底什么水平呢?
日本职业联赛是B联赛,2016年才刚成立不满10年,其目标是成为仅次于NBA的世界第二职业篮球联赛。乍一看目标很宏大、志向很高远,颇有一点“我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的味道。
日本B联赛不同于CBA联赛,它是有升降级制度,分为B1(顶级)、B2(次级)、B3(第三级),以球队战绩决定升降级。但是他们在2026年要改革取消升降级,改向以商业表现和社区贡献为核心的分级制度。而他们的B1联赛准入条件是:需满足场均观众大于4000人、年营业额不少于12亿日元(约5777万人民币)、拥有5000人以上场馆等商业标准。
简单概括就是相当于会员准入制,达到标准即可进入顶级赛事,与球队战绩无关,球队也没数量限制,有可能后面几十支球队都在B1联赛,也有可能很多球队始终无法达标,最后就那几个球队一直在B1联赛。
这样的改革目的很明确——商业化,倒逼俱乐部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联赛的吸金能力。当然根据二八定律,不可能大部分球队都有很强的吸金力达到准入标准,只有大球市才有能力获得资格,所以后期“强者恒强,两级分化”是必然的趋势。虽然日本可能已经预料到这样的后果,但人家的目的就是要集中资源筛选头部俱乐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联赛。
至于这样的改革好不好,咱们暂不评论,咱国内WCBA两强格局和CBA辽粤争霸被诟病那么久,换日本国情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B联赛与CBA除了商业化的不同,外援制度也更开放,两名外援+一名亚外+一名本土归化,而且外援没有上场时间限制。而CBA是4节7人次,前三节只能上两外援,第四节只能上一个外援。
关于这两项制度谁好谁坏,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外援多挤占了国内球员时间,让培养球员成为外援秀,有人说外援少使联赛成为“闭关锁国和菜鸡互啄”,球员在国内只会“窝里斗”也得不到锻炼。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联系经济常识,需要贸易保护还是不需要贸易保护,都是一个时间过程,当本国经济不强时,放任国外资本进入贸易倾销是必然的,当本国经济有一定水平时,继续封闭也会陷入止步不前。所以联赛要多少外援,还是取决于本国球员和外援差距到底大不大?
当然外援水平也有参差不齐,CBA外援质量还是比较高,B联赛外援质量就相对一般,看看CBA无球可打的区俊炫和孙思尧在B联赛当外援,所以你说日本这样的外援政策压缩了他们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那有点言过其实了。所以咱们国内如果引进这样低水平的外援意义也不大,还不如使用本土球员更省心省力。
除了外援数量和场次的差别,CBA与B联赛在外援选择上有明显区别。CBA比较看重小外援的发挥,由小外援主导比赛,当然有一些球队比如辽宁和广东,有自己本土实力强的后卫,外援选择没有那么大限制;B联赛偏向选择大外援,无其他理由,本土培养不了也没那么多高个子球员,而中国男篮则有更多优质的本土中锋。
看看CBA本土球员得分排行榜就明白了一切,胡金秋和杨瀚森挤进了得分榜前五,而日本本土球员基本是后卫线和锋线居多,本土内线几乎无人可用,2月份亚预赛中日大战,日本男篮本土中锋是26岁204cm的川真田紘也,B联赛数据为场均仅0.8分1.1板,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归化球员霍金森简直是日本男篮“救世主”。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B联赛有很明显的特点,:归化外援在内线翻江倒海,本土外线在外头菜鸡互啄局势。所以日本有很多“宫城良田”,虽然有人说河村永辉的出现是“刮彩票”得来的运气,但未来日本再出一个河村永辉也未必不可能。而日本坚持归化中锋球员,培养本土后卫打造的“内外联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后卫自己培养,中锋靠归化,锋线靠混血或者海外联赛,这就打造了巴黎奥运会的强大阵容。这套成功的培养模式,未来日本还会继续沿用下去,然而中国男篮有其他应对之法呢?仅靠CBA球员可能真的远远不够。
日本男篮比中国男篮更先进的一步,在于有魄力和财力送球员去海外联赛培养,日本目前有4名球员留洋海外,他们是河村永辉、八村塁、雅各布·晶、富永启生,还有刚刚回国的渡边雄太也在NBA效力打出过高光表现。而中国男篮目前在海外高水平联赛效力过的只有周琦和崔永熙。
日本有更多的留洋球员得益于他们刺激政策,他们针对NBA双向合同或非保障合同球员,日本篮协提供免税补贴(如渡边雄太曾获此支持),而且他们的青少年精英外派计划,让富永启生通过社区学院进入NCAA一级联盟,最终签约步行者;他们与澳大利亚篮球学院合作,让14岁天才球员如森田悠月被送往NBA全球学院(澳大利亚分院)打磨技术。
此外,B联赛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力度远超CBA。B联赛精英队定期参加NBA夏季联赛,如河村勇辉通过2024年夏季联赛表现签约灰熊,而他们的转播引入NBA级数据统计系统,并优化转播信号质量,吸引NBA球探常态化关注。对比CBA的数据统计,查找一名球员的高阶数据都是乏善可陈,更不用说NBA级的数据统计。
日本男篮的崛起,让中国男篮不得不做一些改变挽回失去的亚洲地位。比如蔡崇信基金、男篮夏季拉练和短集训营,以及不断调整的外援政策和引进国际裁判,这些都是可行且有效的措。但个人觉得改革的魄力和决心还是不够,效果并不太明显。
当然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男篮新一代会有更多球员效力高水平联赛,林葳据传赛季结束后会去西乙打球,杨瀚森会参加NBA选秀,还有众多留洋小将比如王俊杰、郇斯楠、杨俊熙等等都有机会去高水平联赛锻炼。但令人不容乐观的是,这些有潜力球员会不会埋没在CBA中呢?他们的“年少有为”是否仅限于国青阶段?
总归而言,日本B联赛强度和水平可能有待提高,但他们的商业化的方向,以及对国家队人才输送的成果值得肯定。而中国男篮对CBA的改革仍在摸索,还处于商业化不够火、职业化步子慢、国际化口子小的阶段。
来源:郦郦体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