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连王思聪和周杰伦都干过这事,一个亏得上了失信名单,另一个亏进去几千万,说明这生意已经不是有钱就能玩的,是压根没人能玩得转了。
现在要是谁给你说“我要去创业开网吧”,你八成会觉得这人是不是疯了。
在今天的中国,开网吧基本就是往火坑里跳。
就连王思聪和周杰伦都干过这事,一个亏得上了失信名单,另一个亏进去几千万,说明这生意已经不是有钱就能玩的,是压根没人能玩得转了。
可,要放在二十年前,那时候的网吧,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代名词。
雷军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2000年初,开网吧就是风口,并且开在哪儿都能火,哪怕是县城的小巷子,只要有几排电脑,门口就排队,熬夜抢位置。
那个年代,网吧老板跟现在的大网红一样,都觉得自己要上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时刻。
但你看现在,网吧整个行业一地鸡毛。
从2015年开始,全国网吧类的企业注册量已经连续下滑,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的网吧也就一千五百多家,听起来还行是吧?但同期吊销注销的有六千多家。
到2023年,更离谱,一年直接关掉了将近两万家,全国剩下的网吧连十万家都不到,倒闭的平均每家店亏损都超过30万,这其中就包括了王思聪的网鱼网咖,周杰伦的魔杰电竞。
为何曾经红极一时的网吧产业,突然就不行了呢?
大家好,我是新川,这期我们就来聊聊,网吧是如何走向消失的。
提起这个问题,就要先讲网吧的过去。
很多00后可能不知道,中国网吧最早出现在1996年,开在上海,名字叫“威盖特”。但那会儿还没人叫它网吧,大家都说去“电脑房”。
你猜那会儿上网多少钱?
40块钱一小时。
这价格放到如今都觉得贵,但在当时更贵。
那时候的猪肉三块一斤,现在的猪肉十五块一斤,你就知道那时候的40块是什么概念了。
这也意味着,你在电脑房坐一下午,花的钱够一个家庭吃一个月了。
所以当时能上网的,不是老板就是富二代,现在你该知道马化腾当年为什么能搞QQ吧。
说白了也是因为他家里有条件,能摸到电脑。听说他当初为了吸引用户,还亲自上号扮女的,跟男网友聊天,才一步步把QQ干到了全国最火。
而网吧的爆火,主要是从2003年开始的,那一年由于非典的缘故,全国歇业,街上没人,门店全关。
大家开始往虚拟世界里钻。
结果就是游戏火了,网吧也就彻底爆了。
于是乎,网吧成了社交中心、游戏天堂、恋爱基地。
谁都没想到,现实越封闭,网络反而越热闹。
于是,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这五年,网吧行业开始了神仙一样的日子。增长速度快得离谱,全国的网吧数量从不到1万家,猛涨到15万多家,简直是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就是网上价格,也被打了下来。
多说一句,通过网吧的发展,我们回头看看这几年火热的直播带货,是不是也是这个发展逻辑?
所以那时候开网吧,赚钱是真赚钱。
一台电脑一天能转二十个小时,一小时收个三五块,坐满几十台机子,日进三千块不是梦。干半年就能把投资的钱赚回来,比炒房都快。
那时候的大学生,很多都是把网吧当宿舍,一边写论文一边开黑,一边谈恋爱一边查资料。就连姚明打NBA之前,也爱约着队友去打几把CS放松放松。
以至于,很多人到现在都还记得网吧的味道:烟味、泡面味、还有厕所门口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
记得传奇刚开服那会儿,屏幕上那扇门就像通往另一个世界;也忘不了劲舞团那双跳舞的腿,还有梦幻西游里那张五块钱的点卡。
随着网吧的逐渐火爆,加上开网吧门槛低、利润高,再于是乎,黑网吧滋生了出来,什么台球厅、出租屋、地下室,全都藏着网吧,一台破电脑加几把椅子,专门靠接未成年进来挣钱。
那个年代的黑网吧生意有多好?你白天去,坐不下;晚上去,全是包夜的。进去一看,十几个小孩儿围着打传奇CS,空气里都是泡面味和烟味,老板收钱收到手软,甚至有的电脑靠排队才能上。
这背后其实就两个字:稀缺。
那个时候,电脑是稀缺的,上网的渠道更稀缺。
学校的微机室要穿鞋套才能进去,却做不了自己想做的,有一次上微机课,我还忘了戴鞋套,结果老师直接不让我进,弄得我只能在教室里自己上自习,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经历。
当年有句话说得响亮——“要发财,开网吧”。
怎么个发财法?
你只要开一家网吧,电脑一开,座位一满,坐着就能收钱。
而且网费那几年一路往下掉,最早一小时四十块,后来降到五块三块,便宜到初中生攒点零花钱都能来上个通宵,网吧也从“高端消费”变成了“全民娱乐”。
而且那时候的游戏一个比一个能沉迷,魔兽世界、传奇、劲舞团、梦幻西游、红警、CS……
这可都是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
我记得我读初中时,每周都要跟宿舍同学,趁夜色翻墙出去上通宵,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读书的时候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的话可以在评论区扣个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过往的青春岁月。
也正是这波红利,让中国互联网彻底活了过来。
马化腾的QQ、马云的淘宝、李彦宏的百度,全都趁着这波大潮迅速壮大,那会儿谁抓住网民,谁就能做互联网的老大。
但由于网吧这行发展得太快,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那几年最大的痛点就是:学生太沉迷了。
家里管不住、学校也拦不住,一帮未成年天天泡在黑网吧,泡面吃着,烟也学着抽,CS打着,功课全荒废。
更严重的是,为了泡网吧,有些学生直接去抢同学的零花钱,这让校园暴力更加泛滥。
那些黑网吧压根不查身份证,门外贴着“严禁未成年人入内”,里面却坐满了未成年。
但这事总归是违背常理的,社会问题越积越多,媒体天天在骂,说网吧是“电子海洛因”。这玩意上瘾又毁人,谁家孩子要是天天往那跑,家长能不急眼吗?
终于在2002年,出了个大事儿。
北京有家叫蓝极速的网吧,被两个中学生一把火烧了。
原因也不复杂,学生跟网管发生了纠纷,俩学生一冲动,把油泼进去点着了,结果二十五条人命没了。
这事震动全国,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这下子全国网吧被摁了个暂停。
国家直接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才让网吧的行业气象有所好转。
到了2010年,随着英雄联盟的横空出世,让网吧行业又上一层楼。
这款游戏直接点燃了网吧的第二春,很多老板开始投资升级,换电脑、装空调、搞电竞座椅、再不济也得来点蓝光灯。网吧也摇身一变,成了网咖。
门头一改,桌椅一换,进去都快赶上咖啡厅。
但就算升级得再厉害,也改变不了一个大趋势:时代变了。
现在的小孩,从小抱着iPad手机长大,根本不需要跑网吧。加上手游、抖音、密室、剧本杀、狼人杀、甚至主题轰趴……娱乐方式多得你根本玩不过来。
就算想玩电脑游戏,家里配置也早就能跑满FPS了,还去网吧干嘛?
于是网吧的黄金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从最早40块一小时的高端电脑房,到后来通宵三十的烟雾迷城,再到最后空荡荡的电竞馆……
那个靠一堆少年撑起来的行业,如今安静地退了场。
现在你路过一家还在开门的网吧,里面空荡荡的座位,和坐在角落打排位的俩哥们儿,也许就是这段岁月最后的余温。
网吧这个东西啊,说起来它是一门生意,回头一看,它其实承载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有人在那儿第一次偷偷抽了口烟,有人是在那儿熬夜追剧看比赛,也有人是搂着泡面守着网游里的兄弟情义。
还有人,一头扎进了虚拟世界,从此再没找到出口。
它不是简单的一排电脑和几张椅子,而是一代人通往网络的第一个入口。在那个电脑贵得离谱、网速卡成幻灯片的年代,网吧是普通人和互联网之间为数不多的桥梁。
只是技术在往前走,社会也要往前走。
就像BP机、录像厅、BB机和小灵通一样,曾经多风光,最后也都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而网吧,也正在排队入场。
所以说啊,有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连告别都不会打招呼。
全文完,都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个赞再走吧,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