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公然以“中国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贬称中国人,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东西”。此言一出,全球哗然,美国网友怒斥其“愚不可及”,中国网友则用高铁、5G、新能源等“硬核成
2025年4月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公然以“中国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贬称中国人,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东西”。此言一出,全球哗然,美国网友怒斥其“愚不可及”,中国网友则用高铁、5G、新能源等“硬核成就”强势回击,一场关于傲慢与真相的舆论战瞬间引爆。
“Peasant”一词在英语中带有强烈贬义,暗指“未开化的底层农民”,其历史可追溯至欧洲封建等级制。万斯以如此殖民色彩浓厚的词汇形容中国人,被批“活在1950年代的傲慢中”。然而,中国网友迅速列举事实反击:全球最长高铁网(4.5万公里)、占世界60%的新能源汽车产量、5G基站覆盖所有地级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美国……“若这是‘乡巴佬’,请美国政客先学会尊重!”。
万斯的言论与特朗普“对华关税加码”政策形成呼应,试图以污名化中国转移国内矛盾。然而,美国网友痛批:“一边依赖中国供应链,一边侮辱中国人,虚伪至极!”。分析指出,此类言论暴露美国精英层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当“制度优越性”叙事破产,只能诉诸种族主义话术。
从“白人至上”到“中国威胁论”,万斯的失态折射西方霸权逻辑的式微。中国外交部严正表态:“任何傲慢与偏见都挡不住时代车轮。”全球网民亦呼吁:“与其沉迷语言攻击,不如看看中国如何用40年走完西方200年的路。”。这场风波不仅关乎词汇选择,更是一场关于发展权与话语权的世纪博弈。今夜,历史的天平正悄然倾斜。
来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