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美国挥舞的“对等关税”大棒,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启动的10%基准关税正式生效;4月9日,针对中国34%、欧盟20%、日本24%的差异化惩罚性关税接踵而至。
面对美国挥舞的“对等关税”大棒,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启动的10%基准关税正式生效;4月9日,针对中国34%、欧盟20%、日本24%的差异化惩罚性关税接踵而至。
就在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应当示弱求和”之际,回望苏联解体的血泪教训,更印证了毛泽东“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战略智慧。
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艾森豪威尔以“共同裁军发展经济”的说辞,诱使苏联放弃航母研发。赫鲁晓夫不仅叫停85型航母计划,更将主张发展航母的库兹涅佐夫元帅降职处分。结果美国在1961年便推出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而苏联直至解体都未能建成完整战斗群,导致冷战后俄罗斯在远洋战略中始终受制于人。
1990年贝克对戈尔巴乔夫的承诺更显讽刺——以“北约绝不东扩”换取德国统一。当苏联亲手拆除东德防线后,北约却在1999-2009年间完成三轮东扩,成员国从16国暴增至28国,战略防线直抵俄罗斯边境。叶利钦时代对“和平伙伴关系”的幻想,使得美国仅用数亿美元就攫取了苏联70年积累的28万亿美元国有资产,俄罗斯GDP骤降50%,机械制造业95%产能灰飞烟灭。
当北约试图复制“东扩剧本”时,中俄已在北极构建起“双螺旋”协作体系。2023年《北极地区安全协议》签署后,两国联合开发北方海航道,中国投入建造的核动力破冰船群,正打破西方对北极航道垄断。王毅外长2025年4月明确宣示,中俄关系坚持“三不原则”,却能在中亚安全、数字货币结算等领域形成非对称制衡。
面对美国在中亚重拾C5+1机制的企图,中俄通过上合组织框架强化能源安全合作。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从中亚天然气进口量突破650亿立方米,俄罗斯则获得人民币结算体系下83%的能源贸易保障。这种既独立又协同的互动模式,恰如北斗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兼容并蓄,在欧亚大陆织就战略安全网。
板门店停战协议
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定不仅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世界看到:当志愿军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时,日内瓦会议的大门自然向新中国敞开。
这种“战场优势转化外交主动”的智慧,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实际承受的复合税率已达88.4%(含34%对等关税+20%紧急权力税+既有惩罚性关税),唯有加速“一带一路”产能转移,才能将压力转化为重构全球产业链的动力。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不会简单重复。1972年尼克松主动伸手相握的背后,是志愿军在上甘岭铸造的威慑力。
今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扬言“中国电动汽车威胁国家安全”时,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已在泰国基地下线。从歼-20搭载的WS-15发动机到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芯片,科技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博弈天平。
当特朗普政府将汽车关税提升至25%,中国新能源汽车却以欧洲市场287%的增速做出回应。这种“关税壁垒倒逼产业升级”的辩证法则,恰似当年苏联断供催生的“两弹一星”工程。
今日之中美较量,本质是制度韧性的持久战——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之际,中国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覆盖138个国家,正在改写SWIFT体系的游戏规则。
站在2025年的历史坐标,回望赫鲁晓夫裁军的短视、叶利钦私有化的天真,更显今日战略定力的可贵。从莫斯科到华盛顿,从克里米亚到台海,历史反复验证:妥协换不来尊重,退让求不得和平。当东风-41划破苍穹,福建舰劈波斩浪,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敢战方能止战,能战才可言和,这是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生存智慧,更是百年复兴征程的必然选择。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