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上午, 备受瞩目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扬州站正式启幕。该展览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承办,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协办,扬州博物馆执行。
扬州本土文物人气高。林倩雯 王璐 摄
4月8日上午, 备受瞩目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扬州站正式启幕。该展览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承办,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协办,扬州博物馆执行。
省内几座大馆的诸多重磅文物组团来扬,扬州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整装出列,丰富的多媒体互动形式让观众与文物“贴贴”,还能通过AR技术“云游”海量精品展览。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让扬州市民及游客真正实现“家门口看大展”。
重磅文物环省行 来到“家门口”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始于2024年9月,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让江苏省头部博物馆的优质文化资源和老百姓“直接见面”,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经历了盐城、徐州、常州、无锡、泰州、镇江等地巡展后,2025年4月8日,扬州站顺利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见物、见展、见证、见面”四大板块。
见物——让文物活起来,零距离观赏三馆及各市级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见展——让文化活起来,在虚拟展厅畅游三馆,穿行于近30个精品展览现场;见证——让遗产活起来,在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中,身临其境领略运河之美;见面——把博物馆带回家,火爆出圈的文创明星产品供观众挑选。
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磅文物的加盟无疑具有极高的吸引力。而在展览中担当“流量密码”的“小粉炉”,更是不负众望,在开幕首日就被慕名而来的观众“围观”。
“小粉炉”是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昵称,因“颜值”超高而“出圈”。
南京博物院馆藏一级文物“东汉错银铜牛灯”出土于邗江甘泉,本次随大展回扬“省亲”。
扬州“宝贝”出列 体现城市韵味
在体现城韵方面,扬州博物馆精选馆藏多件汉唐文物出列,以“唐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为代表,共4件一级文物。汉代与唐代是扬州历史上极度繁盛的两个时期,这些文物都是极佳佐证。
“东汉辟邪形玉壶”是东汉玉器的杰作,1984年出土于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其形象在火爆的《黑神话·悟空》游戏中还被引用作为神丹道具,受到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唐伎乐飞天纹金栉”的亮相更是难得,它已近十年未在扬州展出。
多件扬州汉代漆器虽然并未定级,但是无论从造型还是工艺方面来看,都体现出了汉代扬州漆器制作的匠心与精巧。特别是“银扣彩绘鸭形漆勺”,整体呈昂首凫水的鸭形,头、颈为柄,身为勺体,勺面呈心形,以朱漆绘翅、蹼及羽毛,以黑漆绘鸭耳、鼻、目、喙及头颈部羽毛,造型十分灵动且独特。
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介绍:“此次展出的汉代漆器,不仅能够代表汉代扬州高超的漆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汉代扬州兴盛的重要物证。”
数字“黑科技”助力 让文物“活”起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中,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被打造成了数字科技的空间,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走进展厅,一个巨型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展现在眼前,通过裸眼3D结合高精度数字三维技术,以新颖的交互式体验和精彩的数字节目组合,数件南博珍宝“破壁”现身。
经过虚拟的水流过道,观众可以通过 “国宝月历”了解吴王夫差剑、秘色瓷莲花碗等珍贵文物。在展厅中间的四个独立展柜中,不仅能看到展品的实物,通过点击展柜数字化屏幕,还能看到展品的360度全景样貌,放大观察文物细节,感受指尖上的三维文物。
在“知者相随”中,观众可以点击屏幕,与诸多古代文化名家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在“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中,通过裸眼3D的技术手段,观众可以“一镜到底”穿越大运河沿线8省17市,身临其境感受运河之美;在AR体验中,观众能“云上”阅览精彩展览的盛况。
记者 林倩雯 王璐
延伸
多馆文创齐助阵
博物馆精美的文创产品聚拢了极高的人气。现场不仅有来自三家承办单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还有扬州博物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最新文创,吸引观众们驻足挑选。
记者发现,扬州博物馆以馆藏“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清龙凤纹梅瓶”“清描金粉彩石榴尊”“清珊瑚红描金大吉瓶”设计制作的一套透明立体冰箱贴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
提醒
“快闪”展览限时参观
4月13日、4月19日、4月20日,扬州博物馆还将举办三场与展览有关的社教活动,市民和游客可以密切关注报名信息,与展览来一场亲密互动。
根据展览安排,“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 环省行扬州站持续至2025年4月20日,展期只有12天,几乎是一场“快闪”展览。为了满足观众的参观需要,在展览期间,扬州博物馆每天延迟至18:00闭馆,17:00停止入馆。4月14日(周一)当天也不闭馆。
来源: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