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辆!广汽埃安逆袭背后,广州汽车业要变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11:14 4

摘要: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达185万辆,同比增长9.1%,环比增幅更达33.7%,其中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回升至54.1%,延续了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趋势。

2025年3月,中国车市迎来“小阳春”。

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达185万辆,同比增长9.1%,环比增幅更达33.7%,其中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回升至54.1%,延续了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趋势。

在这场暖潮中,头部车企与新势力品牌表现分化明显。

比亚迪以37.74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同比增长24.8%,其中王朝网和海洋网贡献超35万辆,高端子品牌腾势、方程豹及仰望合计销量约2.1万辆。

吉利汽车则以23.2万辆的成绩紧随其后,同比增长54%,新能源车型占比突破52%,银河系列单月销量突破9万辆,同比暴增290%,成为其增长核心。

奇瑞集团以21.48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8.3%,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9%,海外出口占比超40%,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在这场复苏中,广汽埃安以34,082辆的全球销量成绩值得关注。

01

这个3月,广汽埃安单月销量强势回弹,环比增幅达63.4%。

这个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算不上登顶,但对前两年因转型滞后饱受争议的广汽而言,无异于一场关键的突围战。

埃安此次销量回升,本质上源于产品定位精准贴合市场需求、核心技术积累转化为竞争力、供应链体系自主化重构,以及品牌营销策略的年轻化革新,每一步都踩中了用户痛点与行业趋势。

首先是产品层面的精准破局。埃安UT作为主力车型,以6.48万-9.68万元的定价切入经济型纯电市场,目标直指三四线城市家庭用户及网约车群体。

这款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入门级价格实现越级体验”:安全性能上,搭载的弹匣电池2.0版本通过枪击测试——子弹穿透电池包后仍能保持电路稳定、不起火,极大程度上打消了用户对低价电动车安全性的顾虑。

埃安“三龙”的安全性经受住了现实的检验,更获得了央视的认可。

空间设计上,4.27米车长搭配可放平的“变形金刚”座椅,既能满足五口之家日常通勤,也能秒变临时休息舱,精准适配下沉市场“一车多用”的实用需求。

配置上更是堪称同价位标杆,全景天幕、L2级辅助驾驶、智能语音交互座舱一应俱全,甚至采用婴儿级环保内饰材料,让用户以6万元级预算获得10万元级的用车体验。

这种“水桶型”产品策略成效显著,3月埃安UT单车型销量突破1.8万辆,贡献了品牌超半数的销量。

其次是技术研发的厚积薄发。在三电系统领域,自研的夸克电驱系统采用纳米晶-非晶超效率电机,“高功率密度,低发热损耗,续航能力实质增强。

电驱系统核心部件实现100%国产化,从电机绕组的X-PIN扁线技术到控制器的碳化硅模块均自主生产,有效抵御了芯片短缺等供应链风险,确保市场需求爆发时的稳定供货。

灵架构将车辆算力提升至2000TOPS,支持智能功能的快速迭代,让汽车从单一交通工具进化为可成长的智能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埃安RT搭载了同级别首个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埃安霸王龙则是20万以内行业唯一带激光雷达的SUV。

针对最近争议颇大的智驾问题,埃安也贴心配备了“智驾险”。

这种保险方案不仅提供传统保险难以覆盖的智能驾驶系统误判导致的意外事故保障,还为用户提供了最高300万元的责任保障。

而这次由广汽集团旗下众诚保险推出的保险保障范围涵盖昊铂、传祺、埃安三大品牌,覆盖智能泊车辅助(APA)、遥控泊车辅助(RPA)、代客泊车辅助(AVP) 、车道巡航辅助(LCC)、智驾领航辅助(NDA)五大场景。

据了解,埃安也是在15万级智驾产品中推出“智驾险”的先行者之一。

电池技术方面同样亮点突出:巨湾技研的极速充电电池实现“8分钟充80%”的超充能力,搭配即将量产的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10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大幅缓解用户的补能焦虑。

这些技术优势通过公开的针刺测试、枪击测试等可视化传播,将“技术硬核”形象直观传递给消费者,成功建立起技术信任感。

供应链的自主化重构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此前广汽集团因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在2023-2024年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期陷入被动,如今埃安通过109亿元投资建成绿擎电池公司,将电芯自供比例大幅提升。

不仅降低了20%的电池成本,更保障了产能稳定——2025年3月产能利用率达较2024年同期也大大提升。

品牌营销的年轻化转型同样功不可没。埃安摒弃传统车企的严肃形象,通过签约郭麒麟作为代言人,借助其“高性价比、接地气”的公众标签,精准传递品牌“务实可靠”的价值主张。

在全国500多家商超体验店融入咖啡吧、共享办公等生活化场景,将购车场景转化为轻松的社交空间,吸引年轻用户主动体验。

社交媒体传播上,以“6万级电车能有多卷”系列短视频拆解产品细节,在抖音、B站获得超2亿次播放。

发起“城市漫游计划”鼓励用户生成UGC内容,实现从“品牌单向输出”到“用户参与共创”的转变。

这些举措使埃安的C端用户占比有了显著提升,进一步摆脱“B端专用车”标签,成为年轻家庭购车的优先选择。

在埃安UT上市发布会后的采访会上,广汽埃安肖勇给今年的埃安定下了25%的B端销量与75%的C端销量的结构目标。

作为广汽集团“番禺行动”中的首款产品,埃安UT的诞生以及1个月2万台的销量,正式宣告了广汽埃安C端战役的首战告捷。

渠道与服务的下沉升级也为销量增长提供了支撑。

针对三四线市场,埃安开展“乡镇巡游展”“夜市促销”等活动,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家门口。

在线上积极搭建直播电商团队,短时间内便取得显著成效,直播订单量在整体销售中占据可观份额,成功紧跟直播带货这一新兴商业风口。

服务政策上推出“终身免费基础保养”“24小时极速救援”。

针对网约车司机提供“电池终身质保”等专属权益,解决用户后顾之忧,巩固了B端市场基本盘的同时,提升了C端用户的购买信心。

埃安的此次销量回弹,本质上是传统车企转型逻辑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产品上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拒绝“低价低配”陷阱,用“越级配置”打造性价比优势。

在技术上坚持自主研发,将硬核实力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用户体验。

在供应链上打破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生产体系;在营销上放下身段,以年轻化、场景化策略拉近与用户距离。

前段时间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排行榜中,埃安第三次登顶。对用户而言,“连续三年质量第一”的数据,比任何广告词都更具说服力。

02

话说回来,三月这份成绩单也暗藏玄机:广汽集团3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3362辆,同比下降0.72%。汽车销量173929辆,同比下降3.01%

这说明埃安的“独秀”尚未能完全扭转集团整体颓势。

更扎心的是,埃安一季度全球销量虽同比增长4.8%,但国内销量却同比下滑11.49%。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暴露了广汽在国内新能源红海中的挣扎。

回想2024年,广州GDP被重庆超越,引发全网热议。

许多人将矛头直指广汽集团——这座“汽车城”的GDP有近三成依赖汽车工业,而广汽的销量暴跌直接拖垮了第二产业增速。

翻开广州的产业地图,广汽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单一企业的范畴。

这家诞生于1997年的本土车企,用28年时间编织起一张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研发设计、物流贸易的产业大网:番禺化龙基地年产60万辆整车,带动周边300多家零部件企业集聚。

南沙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线辐射珠三角的电子信息产业带,让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的供应链半径缩短至50公里以内。

就连广州的出租车市场,超过60%的车辆都来自广汽旗下品牌,形成独特的“广州车跑广州城”的景象。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贡献了广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5,带动了全市1/8的就业人口,每7辆从广东驶出的汽车就有4辆印着广汽的标志。

深度嵌入城市肌理的产业共生,让广汽的呼吸与广州的脉搏同频共振。

图源:城市财经

但反过来看,广州给予广汽的不仅是土地和政策,更是改革开放的基因赋能。

上世纪90年代,广汽与本田、丰田的合资合作,让广州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前沿阵地,也塑造了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产业气质。

当广汽传祺在2010年推出首款自主车型时,背后是广州成熟的模具制造、电子元件、汽车玻璃等配套产业的集体托举。

当埃安品牌在2017年独立运营,瞄准新能源赛道时,广州的充电桩建设速度、电池回收网络、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等基础设施,早已为其铺好了起跑线。

这种“城市哺育企业,企业反哺城市”的良性循环,曾是广州汽车产业领跑全国的核心密码。

然而,时代的浪潮从不给任何一方留有余地。

2024年广汽集团财报显示,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7%,净利润由盈转亏,自主品牌销量增速落后行业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足35%,远低于比亚迪、吉利等同行。

更深层的危机藏在结构里:曾经支撑半壁江山的合资板块(广汽丰田、广汽本田)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合计销量不足120万辆,较峰值时期缩水近40%,利润贡献率也大幅下降。

当合资品牌的光环逐渐褪去,广汽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否接住接力棒,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问号。

广州的产业焦虑同样具象:尽管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但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已从2015年的85%降至68%,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领域依赖外部采购。

土地资源的紧俏让汽车产业园扩产计划受阻,黄埔、番禺等地的工业用地价格五年内上涨110%,部分零部件企业开始向周边城市迁移。

更严峻的是人才竞争,深圳、杭州等地的新能源车企以高于广州30%的薪酬挖角,广汽研究院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率在2024年攀升至15%。

当“汽车第一城”的宝座被重庆、上海相继超越,当新能源汽车产量被合肥、柳州等城市反超,广州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曾经的产业优势正在变成“追兵环伺”的压力。

此时广汽的兴衰,早已超越一家企业的范畴。它是广州能否守住“一线城市”地位的关键战役,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缩影。

对广汽而言,3月的销量回暖只是喘息之机。若不能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品牌高端化、技术自主化、市场全球化三大突围,恐将沦为“时代的眼泪”。

而对广州来说,与其纠结GDP被重庆超越,不如思考如何培育更多“埃安”——毕竟,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它能否孵化出下一个颠覆者。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