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周刊·人物丨闪耀春晚舞台二十二载:功夫小子成长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11:13 2

摘要:4月5日,刚刚带队结束了少林寺景区表演任务的张虎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开始浏览未来几天的演出安排,“没办法,越是假期我们演出任务越重,好在这么多年,大家已经习惯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悦

4月5日,刚刚带队结束了少林寺景区表演任务的张虎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开始浏览未来几天的演出安排,“没办法,越是假期我们演出任务越重,好在这么多年,大家已经习惯了”。

作为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艺术表演团的教练,习武30年的张虎一路陪伴这支团队的成长,并亲身见证了少林功夫与央视春晚间连续22年的不解之缘。

塔沟武校学员在表演少林功夫。本报记者 邓放 摄

从武术节惊鸿一瞥到春晚常客

时针回拨到20世纪,1999年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上,塔沟武校万人团体操《少林雄风》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全场,并首次吸引了央视春晚导演组的目光。这次“触电”也让塔沟武校党委书记兼总教练刘海科敏锐捕捉到机遇:“武术要走向世界,春晚绝对是最好窗口。”

带着这份信念,2000年9月,刘海科带着武术节目《闯山门》进京,却因“缺乏年味”被首轮淘汰。返回登封后,刘海科在办公室醒目位置贴上“我要上春晚”的标语,以此自勉。随后,塔沟武校投入数十万元组建专项团队,围绕“生肖文化”进行创作。为设计出兼具童趣与武术精髓的《十二生肖拜大年》,团队耗时三个月,反复修改17版方案。2003年1月31日,12名塔沟少年以“虎娃拜年”的俏皮形象亮相春晚舞台,虎跳、旋子、侧手翻等少林绝技与生肖元素完美融合,开创了“武术+民俗”的春晚节目创新范式。

张虎就是在那一年,从塔沟武校的近万名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登上央视春晚的12名幸运儿之一。从节目审核时的忐忑不安,到演出结束后的如释重负,当时的感受,张虎至今记忆犹新。他苦笑着表示:“谁能想到,接下来的20多年,每年春节,我都要经历一遍这样的心灵‘磨难’。”

从挖掘内涵到解锁武术文化新范式

《十二生肖拜大年》的春晚首秀,为塔沟武校奠定了“坚守武术本体+创新呈现形式”的基调,这也成为每年央视春晚武术节目的灵感之源。“2004年成为表演团教练后,我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春晚武术节目提供素材内容。”据张虎介绍,每年的6至7月,他们就开始从“生肖文化”、武术还未被挖掘的内涵以及团队创新的难度动作等方面着手,为央视春晚节目导演组提供素材,最终双方再通过反复磨合演练,为第二年的央视春晚提供精彩武术节目。

今年19岁的黄鑫,参加过5届央视春晚的表演,他的首秀就是2019年刷新央视春晚参演人员纪录的《少林魂》节目。在蓝色的演武场上,2万名学员通过阵型变化演绎“春”“福”等汉字,人墙、人塔等创意编排展现了少林武术的雄浑气魄,尤其当6000多平方米的五星红旗方阵出现时,更成为全球华人情感的共鸣点。当年节目一播出就在全球引发热议,海外媒体评价其“将中国功夫推向新美学高度的史诗级表演”,该节目最终以近10亿次网络播放量创下“最大规模武术节目表演”的世界纪录。

黄鑫说,那是他们心灵最受震撼的一次表演,几个月时间里,2万人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为了‘零失误’,最后冲刺阶段,大家在零下7℃的寒风中连续排练了20天,听说光运动鞋就跑坏了3000余双”。

从功夫小子到文化使者

22年间,塔沟武校参演的央视春晚节目涵盖武术剧、团体操、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累计获得观众最喜爱节目奖5次。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演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2022年《乳虎啸春》节目在海外社交媒体一天的播放量就突破5000万次,美国媒体CNN认为该节目“重新定义了中国武术的叙事方式”。对此,刘海科表示:“春晚不仅是舞台,更是少林功夫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我们通过武术传递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

来自浙江的雷华东和来自四川的朱鹏威,就是通过央视春晚的舞台感受到少林功夫的独特魅力。“我们都是七八岁时看到塔沟的武术节目,才来这里学习武术的。”两人表示,从只知调皮捣蛋的孩童,到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表演团成员,在塔沟十多年的学习生涯,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责任、什么叫担当。

“每一年央视春晚武术节目的精彩,都离不开这些学员的艰苦付出。就拿搭人塔来说,数百次的上上下下,让不少人头顶的头发都磨掉了,但为了节目效果,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参与设计了多个春晚节目的张虎表示,所有参演节目的学员承受了一次次高强度的训练,唯一让他们沮丧的是有时会因伤无法登上春晚的舞台。张虎说:“节目每次创新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诠释,这些年轻人用努力赋予了武术时代的生命力。”

从传统功夫到融合非遗元素

作为全球观众最熟悉的“春晚面孔”之一,连续22次登上央视春晚的塔沟武校,也在通过创新不断展现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早期的《壮志凌云》到近年的《争春》,他们将少林武术与八段锦、戏曲等非遗元素相融合,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比如,2024年的节目《鼓舞龙腾》,就将传统舞龙与武术器械相结合,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点赞“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塔沟武校用22年的坚持证明:中华武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载体。正如刘海科所言:“我们在春晚的每一次亮相,都是对中华文明的当代注解,更以文化传承者的姿态,让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武为媒,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