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10:17 1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高端发布平台,旨在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把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属性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不能没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将其贯穿到学术研究全过程各方面,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思维方法。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繁荣发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因此,遵循理论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理论学术任务。

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紧紧围绕标识性重大概念、原创性思想观点、原理性理论成果,深入阐发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的前进方向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有大量新的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承和弘扬经世致用的优秀学术传统,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术研究,推出具有标识性、引领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展现学术前沿、反映学术趋势、引领学术发展。

引导和鼓励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学术研究要有所作为,必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去服务实践、引领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积极倡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守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推动理论学术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学术产品,实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升华和学术跨越,是高端学术平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始终走在学术进步的最前沿。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术的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明确要求,“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我们要引导理论学术界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重大主题宣传研究阐释的决策部署,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融合对话,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鼓励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以多学科的视角做好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在服务现实中推动学术创新,在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

提升优秀科研成果的传播效能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发布与传播,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们要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汇聚高质量学术资源和优秀研究人才,激发学术创新创造活力,与国际学术界展开互动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我们要推动理论学术界坚定中国立场,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在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等基础平台建设,持续打造多媒体融合的高品质学术产品,努力提高优秀科研成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

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者,我们“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精准化、精品化传播,我们要将数字化作为推动学术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有效开展有学理、有实践、有深度的宣传报道,遴选优秀理论文章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组织访谈、对话等更加适合现代传播方式的稿件,以多元传播方式讲好中国学术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组织开展系列品牌性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学术平台对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学派的高端引领作用。同时,关注全球问题,体现中国关怀,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宣工作,打造中外高层次学术交流权威媒介,占领学术传播制高点,掌握话语权、主动权,提升学术外宣质效。

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传播事业既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