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80年,沈括前往鄜延路任经略安抚使,也就是今陕西延安一带,他发现当地人经常在瓦罐里采集一些黑色的液体,燃烧起来冒着很浓的烟,可用于照明,沈括亲自为该液体起了一个名字。
1080年,沈括前往鄜延路任经略安抚使,也就是今陕西延安一带,他发现当地人经常在瓦罐里采集一些黑色的液体,燃烧起来冒着很浓的烟,可用于照明,沈括亲自为该液体起了一个名字。
1086年,沈括被贬至秀州,在一个寒冬的夜晚,他发现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一道奇异的光芒,并散发出绚丽的色彩,他详细观察,记录了极光的形状和出现的时间。
1093年,沈括的妻子因病去世,沈括思妻心切,身体也越来越差,他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一生所有的发明手稿全部烧光。
这位北宋“科学疯子”究竟有多少发明?他又为何在临死前全部烧光?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对天文、地理、音乐等深有研究,他所写的《梦溪笔谈》一书,被誉为古代“百科全书”。
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沈周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学识渊博,常常带着年幼的沈括游历四方。
沈括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也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沈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为今后沈括的发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沈括自幼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无论是天上的星辰、地上的草木,还是各种自然现象,都能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不断去尝试探索新事物,例如,他对指南针的研究,就是源于对磁现象的好奇,通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总结出了四种指南针的放置方法,并发现了磁偏角现象。
1051年,在父亲的庇佑下,沈括踏上了仕途,初入官场的他,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沭阳上任第一年,就遭遇了水患,农田全部被淹。
沈括没有丝毫的犹豫,开始昼夜学习水利知识,亲自带人勘察地形,然后带领百姓们修筑河堤,历经千难险阻,终于成功修筑上百里的河堤,保护了七千多亩农田。
此后,沈括蟾宫折桂,仕途不断高升,历任多个朝廷要职,还在各个省份进行改革创新,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会创新变革,为当地带来更好的发展。
在任职司天监期间,他负责掌管观察天文,他洞察到当时的天文仪器有许多弊病,于是他整日泡在观象台中,反复琢磨、调试,对浑天仪、景表等天文仪器进行的改进。
终于,沈括精确测出北极星与正北方向并非重合,而是偏离“三度有余”,这一发现震惊当时整个天文学界,让北宋对天文学的认知向前迈进一大步。
不仅如此,他还大胆提出“十二气历”,摒弃传统历法,以月亮盈亏定月的方式,创造了以立春、惊蛰、清明等十二个节气时节。
虽然这个历法在当时饱受争议,但长期以来,农民发现这个历法更贴合农业生产的规律,为农耕精准播种、收割带来了全新参考。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鄜延境内有一种液体,当地百姓用羽毛把它沾起来,收集到罐子里,点燃后可以用来照明,他给这种液体起名为“延川石液”。
沈括还预测到陕北的石油储量非常丰富,并称此物在后世必将大大有用,而这一预测,在千年之后也得到了验证。
1907年,延安府的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了一口81米的深井,这就是“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沈括还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了所发现的极光现象,他将极光描写为“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用初升的太阳比作极光的光照强度和效果。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一现象,他对极光进行了详细描述,“初微开其房,如横一金线,壳中白光如银”,更直观地描写出了当时的情景。
此外,沈括还在数学领域上建树颇丰,他创立了“隙积术”,将看似不规则的堆块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开启了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高阶研究的大门,让无数后人受益匪浅。
他还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能够通过凹面镜精准指出焦点的大致位置,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能用简单的纸人附于琴弦之上,演示共振现象,当一旁琴弦振动发声,纸人竟随之跳动,如此精妙绝伦的演示,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服。
1082年,沈括指挥宋军迎接西夏的进攻,还收复了多个宋朝领土,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由于部下徐禧不听从沈括的建议,执意孤行,最终导致城陷兵败。
沈括作为主将,难辞其咎,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此后多年,他历经仕途坎坷,身心俱疲的沈括,决定前往润州,修筑梦溪园,在此潜心创作《梦溪笔谈》。
1093年,沈括的妻子去世,悲愤交加的他感到生活顿时没了希望,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沈括让人在梦溪园的空地上架起了一堆柴火,然后亲手将自己毕生创作的手稿一本本扔进火中,最后除了《梦溪笔谈》一书,其余均被烧毁。
而他烧光所有成果的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有人猜测,他是担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给国家带来危害。
因为沈括早年间曾支持王安变法,树立非常多的敌人,也招到朝堂上的嫉妒与猜忌,他的手稿中有绘制的边防地图,标注着各种关隘城防布置图,这些军事机密一旦被泄露,被有心之人利用,国家必将陷入危机,因此,他选择将这些手稿烧毁,以绝后患。
无论是什么原因,沈括的行为让后人感到无比的惋惜,那些被烧毁的手稿中,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发明,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了。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24-10-21:原来“石油”一词出自延安
杭州史志:2022-06-16:历史文化名城丨中国气象科技史上的杭州之最(二):世界上最早发现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沈括是“杭州人”
无锡新吴区图书馆:2024-03-04:探寻北宋科学全才沈括的神作《梦溪笔谈》
来源:刘律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