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下简称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继续教育活动”全国启动会成功召开,标志着2025年的中西医结合指南巡讲活动(GUIDER)在全国
3月2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下简称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继续教育活动”全国启动会成功召开,标志着2025年的中西医结合指南巡讲活动(GUIDER)在全国正式启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荆志伟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委、西苑医院副院长徐浩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苑医院教育处处长、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执行院长高铸烨教授及来自全国巡讲活动区域主席、授课专家线上参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共400余位临床医生参与学习。
荆志伟指出,血瘀证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近年来,活血化瘀专委会取得了丰富成果,将活血化瘀疗法在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中的创新应用转化成为中国方案;制定诊疗共识,尤其是面向基层的共识,成为基层医生的实用指南。希望专委会继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注重临床导向,通过系列工作支持血瘀证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并通过病例征集、学术演讲等活动,促进活血化瘀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助力学会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用药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于中西医诊疗的成果,使活血化瘀的学术工作从学术高地落到临床实地,真正实现薪火传承。
徐浩教授分享《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从证候诊断、临床疗效突破的理论创新、临床研究、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进行了深入讲解。国际血瘀证诊断指南对于指导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候的全球范围内常见疾病和重大疾病诊疗具有积极意义,是中医证候研究国际化的里程碑,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理论创新是血瘀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临床疗效提高奠定了基础,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进一步推动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郑州市中医院李冬玉教授分享《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与实践》,从冠心病的中西医认识、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对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的关键方药的应用做了介绍,解读了“三通两补”治疗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并通过分享典型案例的诊治,揭示了活血化瘀方药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活血化瘀法在急则治标(缓解症状)与缓则治本(改善体质)中灵活应用,凸显“病证结合”优势及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昭阳教授分享《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共识解读》,对共识的制定背景和内容作了介绍,特别对在常见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结合临床经验做了详细的解读,为进一步规范脉血康胶囊(肠溶片)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随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符德玉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乾超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明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毛以林教授、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邱涛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陶红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志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立晶教授、湖北武汉市中医医院张明玺教授、陕西西安市第五医院职利琴教授、江苏无锡市中医医院朱红俊教授等11位专家作为区域主席在线上发言,认为本活动着眼于中西医并重理念和活血化瘀诊疗技术的推广,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将继续支持活动在各区域的开展和落地,聚焦学术前沿,交流最新研究,探讨诊疗策略,为西医学习中医提供权威平台。
徐浩指出,为进一步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自2022年推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指南/共识全国巡讲活动(GUIDelin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GUIDER),旨在通过专家巡讲的方式规范和提高基层心血管领域防治能力,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实施指南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024年GUIDER聚焦血瘀证与活血化瘀诊疗技术,举办了首届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学术巡讲活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各区域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范围内共开展7场区域巡讲会、1场中期交流会、35场院内巡讲会、1场总结会,征集了35份优秀病例,吸引了超过1500余名医师参会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
在首届活动基础上,2025年继续推出第二届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继续教育活动,以期更好地把血瘀证相关指南、共识及临床经验推广到基层,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本次会议标志着2025年巡讲活动的正式启动,将按照学会关于“传承与创新并重、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注重临床导向”要求,加强协作和相互借鉴,不断拓展活动形式,为基于血瘀证诊疗相关技术提高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水平贡献力量。
供稿: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来源:美味健康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