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爱琴,女,汉族,1967年8月生,山西临猗人,九三学社社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2月加入九三学社,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副主委,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
王爱琴,女,汉族,1967年8月生,山西临猗人,九三学社社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2月加入九三学社,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副主委,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及对外交流合作等核心领域。
教育背景
1986年9月—1990年7月 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本科)
2007年3月—2009年6月 山西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硕士)
工作履历
基层历练与文学创作(1990—2003年)
1990年7月—1993年3月 山西省作协创联部干事
• 参与组织山西文学创作研讨会,挖掘本土作家资源,推动《山西文学》期刊影响力提升。
• 1991年赴代县扶贫,协调完成3个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
1993年3月—2000年1月 黄河杂志社、山西文学社编辑
• 主编《山西文学》"新锐作家"专栏,推出张平、吕新等山西本土作家代表作。
• 2000年挂职太原市迎泽区副区长,推动老城区文化街区改造项目。
地方主政与文化管理(2003—2020年)
2003年7月—2005年11月 太原市迎泽区副区长
• 主导迎泽公园改造工程,修复文瀛湖古建筑群,获评"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示范项目"。
2005年11月—2012年5月 太原市副市长
• 分管文化、教育、体育领域,推动晋祠、双塔寺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 2011年挂职陕西省户县副县长,探索文旅跨省合作模式。
2012年5月—2020年3月 太原市副市长(兼任市文联主席、省文联副主席)
• 创办"太原国际马拉松"文化论坛,打造城市文化IP。
• 推动山西大剧院、太原美术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年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超50场。
文旅统筹与创新发展(2020年至今)
2020年3月任山西省文旅厅厅长以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文化遗产保护:
◦ 实施"文明守望工程",2024年完成平遥古城、应县木塔等12处国保单位修缮,投入资金超15亿元。
◦ 推动非遗进景区,建立30个非遗工坊,带动就业1.2万人。
• 文旅融合战略:
◦ 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板块,2024年三大板块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
◦ 创办"山西文旅云"平台,实现全省A级景区"一码游",年服务游客超1亿人次。
• 国际传播拓展:
◦ 恢复"山西文化周"海外巡展,与法国、意大利签署文化遗产合作备忘录。
◦ 推动《又见平遥》等演艺项目海外巡演,2024年创汇超3000万美元。
• 应急管理能力:
◦ 2023年山西特大暴雨期间,48小时内恢复五台山、壶口瀑布等景区运营,保障游客安全撤离。
工作特点与成效
1. 文化传承创新:主导完成《山西古建筑数字档案》项目,完成200处重点文物三维建模,访问量超800万人次。
2. 政策执行力突出:推动《山西省旅游条例》修订,2024年全省旅游投诉率下降至0.3%,居全国前列。
3. 跨领域协同:建立"文旅+科技"融合机制,2024年落地AR智慧景区项目15个,获国家级文旅创新奖。
社会评价
官方资料显示,王爱琴以"文化守护者与改革先锋"著称。其推动的"晋商文化国际传播工程"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25年山西文旅厅在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中位列华北地区首位。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其提出的"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核心区"规划获重点讨论。
来源:执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