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坚守菜摊三十年 圆了孩子清华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09:02 1

摘要:1993年寒冬的一个凌晨,在山字石早市,董寿军夫妇蜷缩在三轮车斗里,将满是冻疮的手塞进旧棉衣口袋,车架上码着连夜从张苏滩批发来的大白菜,凝结的冰霜在车灯下泛着微光。这对来自河南信阳的年轻夫妇正经历着异乡谋生的第二个寒冬。

1993年寒冬的一个凌晨,在山字石早市,董寿军夫妇蜷缩在三轮车斗里,将满是冻疮的手塞进旧棉衣口袋,车架上码着连夜从张苏滩批发来的大白菜,凝结的冰霜在车灯下泛着微光。这对来自河南信阳的年轻夫妇正经历着异乡谋生的第二个寒冬。

时光匆匆,三十年转瞬即逝。如今的庙滩子菜市场,热闹非凡,烟火升腾。董寿军夫妇依旧守着那一方承载着他们无数回忆与希望的菜摊,然而,岁月早已悄然改写了他们的人生剧本。他们不仅在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里安了家,筑起了温暖的港湾,还凭借着多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将两个孩子先后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其中儿子更是一路拼搏,成功圆梦清华。岁月的痕迹虽悄然爬上了他们的脸庞,但那眼中闪烁的光芒、挺直的脊梁,无不诉说着他们内心的坚韧与满足。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不屈的毅力,在兰州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生命乐章。

1

扎根兰州,诚信铺就坦途

1995年,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董寿军夫妇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幸运地入驻庙滩子菜市场,拥有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固定摊位。庙滩子菜市场,向来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人流量大,生意机会自然也多。但随着市场的改造升级,环境变得整洁美观的同时,管理也愈发严格起来,要求每个摊位必须诚信经营、文明待客。

董寿军敏锐地察觉到,这既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从入驻市场的第一天起,夫妇俩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天还没亮,他们就早早来到摊位前,将刚刚采购进来的新鲜蔬菜精心摆放得整整齐齐,明码标价,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位顾客的到来。

对待顾客,他们始终热情周到,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从不缺斤少两。董寿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做生意,说到底就是做良心。只有让顾客满意了,咱们的生意才能长久。”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他们的真心付出与诚信经营,如同播下的良种,逐渐在顾客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信赖。一位常来买菜的大妈,每次路过他们的摊位,都会忍不住夸赞:“这两口子太实在了,菜新鲜得没话说,价格还公道,我买菜就爱来他们这儿。”就这样,凭借着良好的口碑,董寿军的生意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好,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他们不仅还清了之前创业欠下的债务,还在兰州这座城市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家,真正地扎下了根。

2

辛勤浇灌,“菜筐”托举梦想之路

在董寿军夫妇的心中,生活的改善从来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子女的教育才是他们心中重中之重的大事。

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于卖菜的琐碎事务之中,疲惫不堪,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董寿军和妻子从来都不含糊。每天收摊后,无论身体多么劳累,他们都会强打起精神,督促孩子们努力学习。夫妻俩每日的辛勤劳作,孩子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些都化作了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夫妇俩的悉心教导与全力支持下,儿子不负众望,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那一刻,全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无疑是一个令他们无比骄傲的高光时刻。但董寿军和妻子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们深知儿子还有更大的潜力,于是继续鼓励儿子奋勇向前,勇攀更高的学术高峰。终于,儿子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当儿子收到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多年来的所有辛苦与付出,一瞬间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董寿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依旧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如今,女儿也在河南师范大学潜心求学,品学兼优。看着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夫妇俩的心中满是欣慰。

庙滩子菜市场经理李延斌感慨地说:“像董寿军这样的摊主,那可是我们市场的榜样啊!他们夫妻二人吃苦耐劳,在市场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家庭中一刻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记者手记

从一个当初为生计发愁、四处漂泊的异乡人,变成了如今拥有幸福家庭、安居乐业的新兰州人,董寿军的故事,无疑是无数在城市中奋斗打拼的普通人的生动缩影。他们或许出身平凡,或许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梦想的彼岸奋勇前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董寿军夫妇的生活,恰似这座城市的烟火日常,充满了温情与奋进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诠释了奋斗的意义。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只要心怀梦想,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