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一下学期,我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航宇问天”实践队,开启了自己与航天一线实践的不解之缘。当书本上那些晦涩的知识、冰冷的机器和榜样人物,化作一个个鲜活的实体,真实地呈现在我眼时,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空天报国”这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磅礴力量与
大一下学期,我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航宇问天”实践队,开启了自己与航天一线实践的不解之缘。当书本上那些晦涩的知识、冰冷的机器和榜样人物,化作一个个鲜活的实体,真实地呈现在我眼时,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空天报国”这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磅礴力量与深沉情感。
01
“中国速度”
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凭借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高地。江苏作为核心区域之一,汇聚了深蓝航天、东方空间、天兵科技等企业,专注于液体可回收火箭、火箭发动机、空间在轨操作等前沿技术,形成了产业聚集、技术创新和文化体验等优势。江苏的商业航天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在产业链配套上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正推动中国商业航天迈向新高度。在此背景下,2025年寒假,我们实践团前往天兵科技在张家港建立的液体运载火箭智造基地。这座基地凭借长三角地区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火箭95%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我们荣幸与企业内一个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博士技术骨干对话,他耐心详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并介绍了在生产制造中多种正推动航天领域创新的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深蓝航天则专注于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的研发,其“星云”系列火箭有望显著降低太空探索成本。在深蓝航天南通市的生产厂房,我们有幸跟随专家,踏入正繁忙工作的生产流水线。钢筋迸发的火花声,冲压敲打的锻版声,这里坚守传统,这里人影奔忙。我看见了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对液体可回收火箭等多种创新型的尝试,他们在尽力挖掘中国商业航天中的新质生产力,而生产中体现的创新、自强自立与“中国速度”的磅礴力量,让我深切领略到航天技术腾飞的强劲脉搏,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航天从奋力追赶迈向引领时代的坚实步伐。02
星辰之约
在北航的科研大楼研讨室,我们向“牵星”小卫星指导教师陈培请教立方星收集轨道碎片的问题。陈老师专注地讲解,屏幕上卫星轨道参数如星辰坐标般密布,复杂的公式和数据在他口中变得生动。在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施祎、黄益新、何淼生等校友带领我们参观思源卫星实验室。实验台上,卫星模型静静待命,仿佛即将启程的星际使者;屏幕上,数据飞速滚动,彰显着航天前沿技术的活力。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着知识,让我们感受到“精益求精”与“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在厂房一线的调研过程中有幸对话的众多奋战在航天生产一线的航天人,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无论他们的学历高低,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质朴而纯粹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生动诠释了航天精神的真谛——自力更生的坚韧,艰苦奋斗的执着,大力协同的团结,无私奉献的热忱,严谨务实的坚守,以及勇于攀登的勇气。03
星星之火
黑格尔曾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在感悟航天精神的同时,向周围人做好科普,也让我收获颇丰。从学期内积极参与我校“彩虹明天”公益社线上科普讲团,到假期线下给海淀区青年汇孩子们授课,我尽力传达着我对航天精神的理解。2025年,航宇问天实践队继续以“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笃行奋进新征程;传播航天火种,赓续航天精神”为主题,与海淀区北京清河六小共创趣味性、实操性强的航天冬令营,精心设计航天科普课程体系。未来航宇问天实践队将继续推动实践成果转化产出,着力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构建起精准化体系化的航天科普体系,播撒航天种子,让科普化作星星之火,完成对航天精神的传承。04
以空天之志,划破苍穹
假期的社会实践经历总会在学期内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浮现,比如空气动力学授课老师提到模拟空气流动的实验设备,我的第一反映是风洞,立马联想到假期看到的巨大静谧、拥有蜂窝状墙壁的风洞实验室,感觉曾遥不可及的航空航天,如今我也能道出一二。那直指苍穹矗立在发射工位的巨大火箭的身影在我心中挥之不去,那种威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面对每一个实验、每一堂专业课时都心怀敬畏。如今,“我向往星空”这句话依然置顶在我的微信里,而“航天的胡杨在宇宙的荒漠里生生不息”这句诗,也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在学期内,我将继续夯实我的飞行器设计专业知识,愿有一天我能在苍穹之上写下自己的一首“诗”。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每次挑战都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来看他的科研心路与直博选择
投稿邮箱:chinaun@126.com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