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都实名点赞了,百度网盘你咋不吭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14:53 1

摘要:前不久华为鸿蒙新品发布会上,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介绍鸿蒙伙伴时,特别提到了百度网盘鸿蒙版新上线的一个功能——视频AI笔记。

华为发布会上的意外之喜

前不久华为鸿蒙新品发布会上,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介绍鸿蒙伙伴时,特别提到了百度网盘鸿蒙版新上线的一个功能——视频AI笔记

图源:当晚发布会直播截图

这一细节迅速在科技圈引发关注。

看到我第一反应是:AI总结视频内容,这么朴实的功能,有什么好拿上台说的?

但仔细一想,「实用性」,这个最基础的能力,好像确实是当下AI产品圈,罕见的东西。

天下苦AI「实用性」久矣

今天,AI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众化,AI聊天,AI情感陪伴,AI输入法,AI游戏,AI智能体……你方唱罢我登场。

然而,除了搜索被验证出来是一个稳定、准确的刚需,被多个大厂拟合到自家产品;

其他的无论是AI聊天、陪伴、游戏,甚至AI做任务,都没有经历市场验证。

基本上是你家做Chatbot,那我就原样复制一个搜索框,你做Agent,我就搞工作流……

在没有形成稳定且大规模的用户使用闭环之前,我们无法看到更多真正稳定融入日常生活的AI产品形态。

但听到“视频AI笔记”,我立马想到了它的作用。

随后,一堆考研党在某书上分享的使用体验,进一步验证了我的想法。

图源:小红书

甚至,我还发现就连警察都开始使用网盘AI笔记,让我更加迫不及待想要亲自尝试。

AI笔记亲测,拯救我的“效率焦虑”

作为一名科技自媒体编辑,经常需要看AI产品教程,代替自己一点点摸索。

这些视频基本都在20分钟以上,如果某一天新闻较多,可能就会忙不过来。(比如就在前几天,DeepSeek、Google、OpenAI几乎同日更新。)

但在AI笔记的帮助下,几分钟就能看完一段DeepSeek教学视频的精华。

打开网盘视频,找到右边栏的“笔记”,点击里面的“AI笔记”即可

没错,明明视频才刚刚开始播放,网盘就已经给出了一份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的AI笔记。

更接地气的是,AI还自动生成了时间戳、截图,方便快速定位我感兴趣的内容;

不禁有些心疼当年考研用iPad记网课笔记时,疯狂截图截到腱鞘炎的自己。

此外,笔记还支持自由编辑,点视频截图、截取文字、提取字幕,都能把想要的内容一键插入笔记。

甚至你有写好的笔记,还可以上传,这也意味着一份笔记能结合多个视频笔记的内容。

当我心血来潮找到当年考研网课视频,发现居然还可以一键生成思维导图,快速了解老师讲课的逻辑框架;

AI一键出题,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点;

作为曾经考过研、考过公的人,只想说,不用一边听课一边赶着记笔记,不用一点点拖进度条看回放,真的太好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AI功能目前都是免费的,简直是大学生福音。

一款好用的AI产品,应该有什么特征?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做存储的App,什么时候拥有如此强大的AI编辑能力?

我猜,可能是跟百度内部战略调整有关。

去年9月,百度进行架构调整,网盘C端业务整合到了文库事业部(BU),并由王颖统一管理

而百度文库在AIGC创作方面的实力在业内还是比较有口碑的。

图源:百度文库

那么,为什么网盘与文库融合后,立马带来了一款“直戳千万考生内心”的AI功能?

这就不得不先谈论一个问题:一款好用且实用的AI产品或功能,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

首先,它需要满足用户已经存在的痛点,而不是创造新的需求

仅剩两三天想冲刺上岸四六级、事业编,光看网上那些冲刺教学总觉得不靠谱,想看完原来的课程,时间上又不太可能。

这时AI把4小时的网课浓缩成4分钟看完,而且跟视频课程一一对应,没有知识点遗漏。靠笔记冲刺上岸,可行性大幅提升。

其次,作为一款好用且实用的AI产品,它的界面设计应该简洁朴实,避免过度包装。

这一点,市面上很多专门做笔记的APP都没有想明白,甚至为了追求付费变现,把软件更新的精力放在了字体模板贴纸等模块上,让人哭笑不得。

图源:某热门笔记APP内部页面

此外,它还得有足够扎实的技术基础。百度网盘在技术实力上不用多言。

当然,最重要的还得是大家自己体验后的真实感受。

然而,一些百度的“老毛病”也仍然存在。

比如会员机制,除开笔记功能,其他诸如“AI看”,“云一朵”智能助理等部分功能体验仍然受到SVIP权益的限制。

另一方面,目前的AI笔记只支持网盘视频,想要做B站上的视频笔记,还要先下载再上传。

相比之下,其他的笔记工具,例如大佬罗振宇近期新弄的“Get笔记”,则支持直接阅读B站、抖音等平台的视频链接。

但不管怎么样,这次AI笔记,无论从操作设置到各种实用功能设计,已经算十分接地气,抓住了考试党心理。

图源:小红书

只能说,巨头转身来得有一些慢,但凭借庞大的存量用户,对场景的精准把握,依然能稳扎稳打。

当然,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还要看百度是否能够把这个决心、这个for用户的理念保持下去。

作者 | 刘峰

来源:科技头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