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34%关税。时隔7年,美国再次祭出关税大棒,前后累计加征关税已经到了54%!在中国方面迅速作出对等反制后,美国方面甚至威胁会在4月9号生效后在加征50%关税!
公元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34%关税。时隔7年,美国再次祭出关税大棒,前后累计加征关税已经到了54%!在中国方面迅速作出对等反制后,美国方面甚至威胁会在4月9号生效后在加征50%关税!
其实,这场经济博弈的剧本早已在历史长河中预演过无数回。翻开泛黄的历史档案,展现在眼前的是:迦太基商人因罗马关税压榨而捶胸顿足的画面,汉朝丝绸商人被匈奴劫掠时愤怒的竹简文书。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经济战争从来都是大国博弈的暗线。中国要在这场现代版"关税围城"中破局,不妨借鉴历史智慧,玩转"太极推手"。
场景一、历史镜鉴:当关税成为特洛伊木马
公元前146年,罗马元老院通过《迦太基禁运令》,要求"所有运往迦太基的货物必须缴纳相当于货值三成的关税"(李维《罗马史》卷四十二)。这场看似普通的经济制裁,实则是罗马彻底摧毁商业对手的战略前奏。
三百年后,当汉武帝在未央宫听取张骞游历西域的见闻时,敏锐意识到经济武器可以成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利器,于是设立"关市"制度,既用丝绸贸易笼络匈奴贵族,又以铁器禁运削弱其战争潜力(《史记·匈奴列传》)。
历史反复验证:纯粹的经济对抗如同七伤拳,往往伤人先伤己。1810年拿破仑推行"大陆封锁"政策时,在给弟弟热罗姆的信中写道:"要让英国人在金堆里饿死!"(1810年11月23日信件,法国国家档案馆F7 3432卷宗)结果却是欧洲港口堆积如山的殖民地货物腐烂发臭,法国商人集体造反。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套路,恰似当代某些西方政客挥舞关税大棒时的滑稽模样。
场景二、战略工具箱:刚柔并济的东方智慧
面对关税攻势,中国完全可以化身"经济版张良",在"汉初三策"中寻找灵感:既有"明修栈道"的硬核反制,也要"暗度陈仓"的柔性破局。
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的帕提亚帝国反制罗马经济压迫的策略值得玩味:"当罗马人封锁我们的商路时,我们就让丝绸价格上涨三倍,并给叙利亚总督送镶金弯刀"——典型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现代工具箱里,不妨装入这些"历史改装武器":
1. 精准反制2.0版:借鉴汉昭帝"盐铁专卖"智慧(桓宽《盐铁论》),对特定高科技产品实行出口管制,让"卡脖子"变成"反卡脖子"。
2. 经济统一战线:效仿北宋与辽国建立的"澶渊之盟"贸易体系,深化与欧盟、东盟的供应链合作,用市场引力瓦解围堵。
3. 制度型开放:重现唐朝长安西市的包容气象,加速金融、电信等领域开放,让"用脚投票"的外资成为天然屏障。
场景三、心理战与舆论战:太极推手的艺术
1947年马歇尔计划推行时,美国战略家乔治·凯南在著名的"长电报"中写道:"要让欧洲人在面包和意识形态之间做选择"(1946年2月22日电报)。
而今中国可反向操作,用"市场红利"和"发展机遇"重构叙事。就像明朝郑和船队既携带瓷器丝绸,也准备着火炮(《郑和航海图》注释),现代经贸博弈同样需要"左手算盘右手剑"的智慧。
不妨设立"关税攻防指数",实时展现中美企业受损数据;邀请美国农场主直播带货中国电商平台;在WTO框架下发起"21世纪自由贸易复兴运动"。这些充满创意的"柔术",既符合《孙子兵法》"上兵伐谋"的精髓,又能让"关税大棒"打在棉花堆上。
场景四、长期博弈准备:超越关税的文明定力
回望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在《纽约时报》的发言:"我们只买你们不卖的东西,卖你们不得不买的东西",这句充满玄机的东方智慧,至今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回响(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
当前博弈的本质,是新兴文明与守成帝国的范式之争。中国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要效法明成祖修《永乐大典》那样,构建自主可控的贸易体系、技术标准和金融网络。
老子云:"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道德经》第六十一章)。面对关税烽烟,中国既要有关云长"单刀赴会"的勇气,更要有诸葛孔明"七擒七纵"的耐心。
毕竟,经济史上的真正赢家,从来都是那些能把对手变成顾客、把敌人变成伙伴的智者——就像19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说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不过我们中国人还得加上半句:"必须有永恒的智慧"。
本文参考了古罗马塔西佗的《编年史》、司马迁的《史记》、法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档、乔治·凯南外交电报等史料。
来源:南北镇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