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特朗普关税血洗全球股市,特斯拉成首个“祭旗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15:17 1

摘要:具体到汽车业,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25%的关税将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已正式生效。

具体到汽车业,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25%的关税将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

前几日,特朗普关税引发的全球股市巨震、“黑色星期一”的惊慌仍历历在目。

“美股七雄”在一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03万亿美元,其中特斯拉,这家诞生于美国,又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与工厂的企业,于这场风暴中遭受重创,一夜蒸发6500亿元。

美国方面,《华盛顿邮报》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在过去的周末,美国效率部门负责人、全球首富马斯克直接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了撤销新关税政策的呼吁。报道称,马斯克的尝试没有成功。

中国方面,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4月6日主持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特斯拉等20余家美资企业代表参会。

会议传达了积极信号:“商务部将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保障,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沃土。“

那么,特朗普这次的关税大刀,会打垮中国汽车产业吗?美国本土电动车鼻祖,业务支柱和重要生产基地却在中国的特斯拉,能挺过这次历史性危机吗?

25%关税能打垮的,绝不是中国汽车

对此,中方已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特朗普“对等关税”靴子落地,势必会对我国的汽车出海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致命的。

美国当下不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根据《易车榜》数据,2024年1-5月,美国甚至排不上中国汽车海外出口国前15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自主汽车不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而且自从特朗普竞选时明确支持燃油车,以及过往贸易战遗留阴影的持续影响,车企在权衡成本、市场准入及政策稳定性等因素后,纷纷选择暂缓踏入美国市场的步伐 。

如蔚来原计划2025年进入美国,但2024年调整策略,优先欧洲市场,美国计划搁置。

王传福在2024财年业绩闭门沟通会上再次重申,"北美市场虽然很大,但短期内没有计划进入。

也就是说,未来,至少在特朗普执政这四年内,美国也不会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全球战略版图中的核心市场。

那这25%会对哪些国家有影响?华泰证券分析称,25%的汽车关税对于国内直接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头部车企的预期收入和盈利。

的确,在《易车榜》中的1、2月《美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TOP10》中,丰田、本田、日产、起亚、现代等日韩汽车品牌赫然在列。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经有车企有动作,《日本经济新闻》称,日产汽车正考虑最早于今年夏天将部分国内生产的输美汽车转移至美国,以避免向美国出口。

报道称,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计划减少福冈工厂的产量,并将部分Rogue SUV的生产转移到美国,以减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征收额外关税的影响,但未引述信息来源。

3月27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也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的汽车进口关税政策生效后,预计将给韩国汽车行业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韩国政府将在未来一个月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至于德国,要知道,在美国汽车业的最大进口国家为墨西哥,而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在北美地区销售的绝大部分汽车,都来自于其在墨西哥中部建设的普埃布拉工厂,关税的增加必定会直接影响其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对此,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关税实施后,德国汽车的单车成本预计增加1.2万-2.3万美元,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则预计,关税将导致零部件流动受阻,最终推高了终端零售价15%-20%。

况且,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高歌猛进,靠的是完整的汽车产业和供应链体系,以及较为先进的电池技术。不管美国如何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撼动不了这些内生优势。

还有一个底层逻辑:中美贸易盘根错节,激进制裁必将遭到反噬。

根据微观经济学常识,关税由出口厂商和美国消费者共同承担,如何分配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对弹性,越没弹性的一方承担得越多。

由于美国是一个消费国,它的整体需求曲线弹性很低,所以,美国的消费者要承担绝大部分税收负担,70-80%是一个合理的估计。因此,我们可以把“对等关税”视作消费税。

大白话讲,就是美国是一个具有旺盛消费需求的国家,但历史已经证明美国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国的物美价廉品。

特朗普的这波高关税,短期势必会为美国带来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些多印的钞票,若失去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承接,货币总值会大幅超出市场商品价值,美国的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最终承担后果的还是美国。

也就是说,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必定“作茧自缚”,而当下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斯拉。

特朗普贸易战,最先打垮的是特斯拉

1月,特斯拉发布去年年报,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53%、自由现金流下降18%、汽车总收入下降6%......是特斯拉衰退的开端。

2月,乘联分会的最新数据,特斯拉中国2月份的批发销量为30688辆,不及1月份63238辆的一半,也不及去年2月份的60365辆。同时,特斯拉在德国的销量暴跌59%,为多年来最差表现。

3月,摩根大通对特斯拉的前景作出了悲观预测,认为特斯拉股价仍有大幅下跌空间,表示:“汽车行业历史上,我们很难找到类似的案例—— 一个品牌的市值竟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大幅缩水。”

丹麦退休基金AkademikerPension(该基金目前管理着超过 200 亿美元的资产)也宣布将特斯拉列入不可投资的 “黑名单”。

AkademikerPension行政总裁Jens Munch Holst表示,他们已经对特斯拉失去耐心,认为马斯克的行为正在损害特斯拉的品牌和价值。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内,对冲基金因做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的股票,已赚取162亿美元。

前不久,特斯拉官方公布了第一季度汽车产量为362,615辆,远低于市场预估成绩。

尽管官方文件将此归咎于全球四座工厂同时进行Model Y改款导致生产中断,但我们都知道,原因没那么简单。

4月,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软件工程副总裁David Lau已辞职。

David Lau是特斯拉的核心人员,与马斯克一起发布产品的少数高管之一,他已在特斯拉工作近13年,自2017年起担任副总裁一职。他的团队负责特斯拉汽车软件,主要是信息娱乐、信息安全、无线软件更新以及云服务和制造系统。

而本就陷入谷底的特斯拉,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造势已久的“对等关税”计划公开后不久,更陷入阴霾,一夜蒸发6500亿元。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特朗普关税政策重创特斯拉,马斯克财富单日蒸发44亿美元,股价腰斩。自去年 11 月以来,马斯克财富首次跌破3000亿美元。

此前,美国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表示,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将对特斯拉产生“重大”影响。马斯克称,这将影响来自其他国家的特斯拉汽车零部件的价格。

据悉,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多个供应商,涵盖了从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车身、中控、电驱动等各个部件。

例如,电池组由宁德时代提供,电池管理系统由亿纬锂能、杉杉股份和格林美提供。此外,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3国产化率超过90%,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包括螺丝钉到电池包等。

而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据报道,马斯克立刻向特朗普提出有关美国和欧洲之间建立“零关税区”的想法,但被拒绝。

为什么提出这个想法?很简单,因为欧洲不但是特斯拉的主要市场之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车也是全部返销欧洲,而且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厂提供多于375,000辆的产能。

作为特斯拉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一环,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近日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第50万辆Model Y正式下线。

据悉,该工厂从2022年3月22日的正式投产到实现50万辆的Model Y产量,仅用了约1,100天。虽然这一速度不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但其对特斯拉全球产能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这个提议被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解读为,马斯克的言论表明了他的软弱和恐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7日报道,哈贝克称,这一切都太荒谬了,“我对此的唯一解释是,他现在看到,不仅自己的公司,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将因为他们制造的混乱而崩溃,所以他很害怕。”

关税之外,马斯克正在成为特斯拉的“敌人”

特斯拉何以至此?一言以蔽之,“吃老本”已经不可行,当下也没有新的牌可以打。

从特斯拉自身业务能力来讲,当下,受到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各式各样、更新迭代快的汽车产品冲击,特斯拉的销量支柱Model 3/Y已经引发人们的审美疲劳,销量正在放缓。

未来,只能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训练的FSD入华后非常惨烈,故FSD什么时候能落地尚未可知,就算落地也需要观望是否有大批消费者愿意做“小白鼠”,才能够实现商业落地和长期盈利。

而至于更加未来的机器人Optimus连马斯克都表示:“很难说明每一个时间节点以及相应的盈利点”。

故从特斯拉自身来讲,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品牌价值的持续下滑和产品竞争力的减弱,短时期并没有业务能填补增长乏力的空白, 它正经历从创新引领者向普通车企的阵痛转型。

而马斯克似乎也正在成为特斯拉的“敌人”。

作为特朗普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主导的“裁员节流”政策引发广泛争议,而他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选择党的立场直接点燃了欧洲消费者的怒火。

因为对马斯克的不满情绪不断攀升,欧洲特斯拉门店成为袭击者和纵火犯的重点目标,购买特斯拉被视为政治站队。

而在美国国内,民主党也在对特斯拉虎视眈眈。马斯克近日表示,他在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中的角色,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在特斯拉的业绩上,“我的特斯拉股票和每个持有特斯拉股票的人都大致下降了一半,政治对手正试图施加巨大压力。这是件大事。”

国内国外,特斯拉的品牌形象都已从科技先锋沦为争议符号。华尔街最坚定的特斯拉多头、科技分析师丹·艾夫斯近期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特斯拉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政治符号,这对于任何品牌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前段时间,有传闻称马斯克将从“政府效率部”离职,消息传出后,特斯拉股价大涨,彰显出资本市场对于马斯克从政府离职的殷切希望。

就像美国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全球科技研究主管丹·艾夫斯所说的:这真的是一场品牌危机风暴,我认为对于马斯克来说,他需要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和政府效率部职务之间找到平衡,我认为要维护(他和特斯拉的)品牌,适当退出政府效率部的角色至关重要。

但不久后,马斯克在X上表示,这是假消息。白宫方面4月2日表示,在完成“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后,马斯克才会离开公职。

特朗普3月31日称,他预计马斯克在完成改革联邦政府的任务后,最终将回去运营公司,政府效率部也将“在某一时刻终结”。特朗普还称,会尽可能留住马斯克。

也就是说,马斯克什么时候离职、离不离职,其实都没有定论。而从马斯克担任后的一系列举措背后彰显的战略野心来看,商人马斯克会尽可能留在政府以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就算马斯克离职,他的精力也会偏向Space X等公司,而不是特斯拉。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马斯克用“将人类送上火星将使他作为‘创造第一的总统’的政治遗产更加辉煌”,来说服特朗普提名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为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

这是一位支付行业企业家,曾搭乘Space X的飞船进入太空,并投资了Space X,是马斯克的“朋友”。

《华尔街日报》指出:“马斯克正在努力重塑NASA的项目,重新分配联邦支出,并安插亲信,以帮助实现他多年来的目标:把人类送上火星。

写在最后:

在全球贸易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特斯拉作为这场风暴中的“祭旗者”,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这绝非一场简单的企业危机,更折射出美国贸易政策背后的短视与矛盾。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25%的关税虽带来一定挑战,但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电池技术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中国汽车产业已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中国汽车产业不会因这一关税政策而被打垮,反而会在逆境中加速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

而特斯拉,曾经的新能源汽车领军者,如今却在多重困境中艰难挣扎。产品竞争力下滑、品牌形象受损、政治立场争议等因素交织,使其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马斯克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角色冲突,更是让特斯拉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将如何演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又将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仍充满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争中,唯有坚持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特斯拉,能否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星车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