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6日,网传江苏常州中医院附近一家名为“粥阿姨小吃店”的商户涉嫌非法加工、售卖人体胎盘。据爆料,该店提供胎盘加工服务,收费800元(无胎盘)或300元(自带胎盘),并声称胎盘“都是从医院产妇手里弄来的”。紫牛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商家此前从事产后服务行业,做
4月6日,网传江苏常州中医院附近一家名为“粥阿姨小吃店”的商户涉嫌非法加工、售卖人体胎盘。据爆料,该店提供胎盘加工服务,收费800元(无胎盘)或300元(自带胎盘),并声称胎盘“都是从医院产妇手里弄来的”。紫牛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商家此前从事产后服务行业,做过月嫂,可能借此渠道获取胎盘资源。
法律红线不容触碰,胎盘买卖涉嫌违法。根据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胎盘属于医疗废物或人体组织,产妇若放弃,应由医院按规范处置,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私自买卖、加工。涉事商家从产妇手中获取胎盘并加工售卖,不仅涉嫌非法交易人体组织,还可能违反《食品安全法》——未经检疫的胎盘制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健康风险巨大,莫让“迷信”危害公众安全。胎盘属于血液制品,可能携带乙肝、梅毒、HIV等病毒,加工环境若不符合卫生标准,极易造成疾病传播。此外,胎盘在母体内可能积累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随意食用风险极高。然而,一些地区仍存在“胎盘大补”的迷信观念,甚至被谣传能“治癌症、助生育”,这种伪科学必须被破除。
监管漏洞亟待填补,需建立全流程追溯机制。此次事件暴露出胎盘管理的严重漏洞——是否有灰色产业链在运作?相关部门必须彻查涉事商家胎盘来源,追究医院可能存在的管理失职,同时加强医疗废物监管,确保人体组织不流入黑市。此外,公众科普也需加强,让民众认清胎盘食用的法律与健康风险。
人体组织商业化不仅违背伦理,更威胁公共健康。监管部门必须“一查到底”,严惩非法交易,同时完善制度堵住漏洞。公众也应提高科学认知,拒绝迷信,共同维护社会健康秩序。(黎燕)
编辑:冯方湲
编审:韩钰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