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疙瘩’怎样才能变成‘金疙瘩’?”这个问题始终是丁朝友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如何提升单产?如何提高土豆质量?如何推广规模化种植?如何打造品牌……近20年来,他用坚守与实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用实绩和群众鼓起的钱袋子,扛起了身为区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也赢得
范思奇 自贡融媒记者 曾鹏程
“‘土疙瘩’怎样才能变成‘金疙瘩’?”这个问题始终是丁朝友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如何提升单产?如何提高土豆质量?如何推广规模化种植?如何打造品牌……近20年来,他用坚守与实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用实绩和群众鼓起的钱袋子,扛起了身为区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也赢得了“土豆代表”的美称。
返乡挑重担 勇当带头人
2007年,在重庆经商的丁朝友回到家乡贡井区五宝镇照石村,看到家乡土地贫瘠、产业凋敝,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大片田地沦为荒地。“不能让田地这么荒下去!”带着这份执着,他从小组长干起,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复耕,自掏腰包试种新品种。
2017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他更以“破荒”为己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荒一亩地,就是丢一份希望!”2019年,丁朝友牵头成立照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村民在荒草丛生的撂荒地上“做文章”。通过整治300余亩荒地,创新推行“马铃薯+花生+蔬菜”轮作模式,土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2023年,五宝镇开始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丁朝友抓住机遇,将照石村推上“C位”。他带领村民建成保鲜库、分拣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带动全村年产土豆2000吨、花生500吨,园区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种植区,年产土豆2万吨,昔日荒地蝶变为“聚宝盆”。
寻找创新路 播下“黄金种”
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后,丁朝友更是以富民强村为己任,在他看来,共同富裕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织密一张网”。丁朝友继续在土豆上做文章,创办了自贡利众种养殖专合社,构建起“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利”的联农机制,为农户提供种薯、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打通产销全链条。
2023年,专合社为农户供应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1250吨,开展农机服务7600余亩,组织技术培训20次,帮助销售马铃薯2万余吨。村集体经济直接吸纳30余户村民务工,户均年增收5000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收益6万余元。村民们感慨:“跟着丁书记,‘土豆子’也能变‘金豆子’!”
种好“责任田” 夯实发展基
“产业旺了,村子更要美,人心更要齐!”身兼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三份责任的丁朝友深知,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筋骨,他带领村民“白天种地、晚上开会”,筹集资金20余万元,实现全村组道100%硬化;争取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产业道路4.5公里、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余亩,架起乡村振兴“快车道”。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筑牢根基,更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翻开丁朝友的履职笔记,上面记录着他走遍全村100余户农家的调研足迹,满满的“泥土味”扑面而来。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农业灌溉用水、村镇道路建设、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他积极撰写5条意见建议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促成解决。
依托“川善治”数字平台,引导村民维护“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参与村情事务热情,近年来照石村治安、刑案“零记录”。组建“党员+代表+乡贤”志愿服务队,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又开展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结对帮扶。
从青丝到白发,丁朝友将他最年富力强的18年奉献给了家乡,他用实干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他常说:“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有底气。”站在新建的催芽育苗中心前,他望向田野,那里连片的马铃薯花正迎风绽放,如同铺向未来的金色地毯。
编辑:尤洋
编审:韩钰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