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季节,收与藏>进和补。想了解如何进与补,需要先做好收与藏的同时,做好身体的“三通”和思想的“一通”。
应天时:冬宜养肾,浅谈冬补
时间 /
12月8日(周日)15:00
主讲 /
德语老师
(中医健康管理师
胡氏极简中医学说特约讲师)
主办 /
郑州大摩「纸的时代」书店
极简中医
一晃,龙年要进入尾声了,小雪已过,大雪未来。这是传统的冬补季。
冬天主收,主藏,万物窝冬,避寒,以待来年。土地是这样,人更是这样。
这个季节,收与藏>进和补。想了解如何进与补,需要先做好收与藏的同时,做好身体的“三通”和思想的“一通”。
立冬了,还会经常看到照常锻炼的人们,不穿秋裤的人们,户外穿着棉鞋露着脚脖子的人们···不去干涉他人的因果,可以传播中医的理念。
不宜做什么是底线,底线筑好了,才有上层建筑的宜做什么。
这个冬日的周末,约一约,聚一聚,喝一杯暖暖的熟地黄水,聊一聊应天时,可好?
做一个非其真勿授的吉人,从人群中选一选愿“自治自愈、不生大病”,提前治未病的明白人,大家后半生在一起可好?
笔记本还要带,到点就开讲。很多来过的小伙伴们,都养成习惯了呢~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及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来源:郑州纸的时代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