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畅通“扫黄打非”群众举报渠道平台。乐都区岗沟街道利用“码上帮办”工作机制,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面向社会公众受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传播有害信息、贩卖侵权盗版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和开设地下印刷厂等领域问题,辖区村(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扫码
今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按照注重能力提升、突出专项整治、夯实基层基础的工作思路,创新推广“一二三”工作法,有效筑牢基层“扫黄打非”群众基础。
搭建一个平台
提升“扫黄打非”共治效能
畅通“扫黄打非”群众举报渠道平台。乐都区岗沟街道利用“码上帮办”工作机制,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面向社会公众受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传播有害信息、贩卖侵权盗版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和开设地下印刷厂等领域问题,辖区村(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反映线索或意见建议,街道综合办公室明确处理流程、责任人员、时间要求和后续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和上报,确保群众问题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解决。为群众提供“扫黄打非”基层自主发现案件线索举报新渠道,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在基层落地见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建好两个场景
创新“扫黄打非”宣传载体
一是打造“扫黄打非”主题公园。打造“扫黄打非”主题公园,公园宣传紧扣“净网”“秋风”“护苗”等专项行动,融入“护苗·绿书签行动”、抵制网络低俗内容、知识产权保护、“扫黄打非”应知应会、“扫黄打非”举报电话等内容,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健身、娱乐的同时,了解“扫黄打非”相关知识,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进一步营造和巩固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是建设“护苗”共享自习室。平安区化隆路社区以“共享喜阅·护苗成长”为理念,精心打造“护苗”共享自习室,给群众提供舒适安静的学习、阅读环境。共享自习室在显著位置设置“护苗”宣传展架,摆放“护苗”、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净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宣传手册,并为群众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让群众有更好地学习阅读体验,有利于广泛宣传推进“护苗”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护苗”行动。
“三个结合”
夯实“扫黄打非”基层宣传工作
一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强“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动性。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探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扫黄打非”工作模式,采用“一室多用、多地共享”的方式统一凝聚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平台,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应知应会知识竞赛、非法出版物鉴别知识培训、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扫黄打非”宣传活动,把“扫黄打非”宣传活动与群众性宣传活动、节日民俗和文化文体等活动深度结合,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侵权盗版违法行为,动员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举报文化市场和网络空间中发现的文化垃圾及不良网络信息,争当“扫黄打非”志愿者和义务监督信息员。
二是结合惠民电影放映,整合资源拓宽宣传覆盖面。利用惠民电影放映现场人群集中的特点,在现场设立法律咨询处,解答群众疑惑,宣传“扫黄打非”法律法规等,放映前设置“扫黄打非”宣讲时间,播放“扫黄打非”主题公益宣传视频,积极引导群众认识“扫黄打非”的重要意义,掌握鉴别方法,自觉抵制、远离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络信息。
三是结合全民阅读活动,打通“护苗”宣传。充分发挥党政网站集群、政务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利用各级各类公益广告LED屏,滚动播放“护苗”公益宣传视频及海报,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利用“护苗·经典诵读”、趣味涂鸦、绿书签海报设计比赛等形式呼吁青少年远离非法盗版出版物,做到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增强对打击盗版、维护正版的认知。
来源:扫黄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