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高调宣扬其在也门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成果。他发布了一段黑白视频,显示美军用精确制导炸弹炸死一群胡塞武装分子,并配文称:
2025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高调宣扬其在也门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成果。他发布了一段黑白视频,显示美军用精确制导炸弹炸死一群胡塞武装分子,并配文称:
“这些胡塞武装聚集在一起,寻求有关袭击的指示。哎呀,这些胡塞武装不会发动攻击的!他们再也不会沉没我们的船了!”
特朗普洋洋自得,试图通过这一“战绩”展现其“和平总统”的强硬一面。
然而近日,美国印太司令部(INDOPACOM)司令塞缪尔·帕帕罗上将在内部会议中发出警告:美军弹药储备正迅速耗尽,若与中国在台海或南海发生高强度冲突,现有库存难以支撑作战。
这一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特朗普的“胜利”狂热,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美军的真实实力。美国居然会缺弹药?对于不了美国现在实力的朋友来说,恐怕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看到如今美国弹药生产的现状,恐怕罗斯福总统要直接从棺材里跳出来。
特朗普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始于3月15日,至今已持续近一个月。美军动用了包括B-2隐形轰炸机、F-35战机和航母战斗群在内的精锐力量,累计发动超过200次空袭,造成至少69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平民。
4月5日,特朗普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次无人机打击炸死70余名胡塞武装分子,他得意地宣称“胡塞再也无法击沉我们的船只”。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也表示,此次行动“极大削弱了伊朗及其代理人”,并声称美军已摧毁胡塞的多名关键指挥官。
然而,胡塞武装的回应却让特朗普的吹嘘显得可笑。胡塞发言人通过其控制的SABA通讯社表示,特朗普视频中被炸死的“武装分子”实际上是一场部落聚会,与袭击船只无关。发言人嘲讽道:“美国对这样的行为感到自豪吗?这与你们的船只无关!”
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并未因美军空袭而停止行动。红海的袭击仍在继续,胡塞利用也门复杂的地形,将有价值的武器藏匿于山中,躲避美军打击。美国海军承认,胡塞的炮弹幕是自二战以来其水兵面临的最猛烈火力,尽管尚未有船只被击中,但美军已疲于应对。
一名美国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此次行动的成本已接近10亿美元,五角大楼可能很快需要向国会申请额外资金。而胡塞武装的低成本无人机和导弹却让美军付出高昂代价。美军每发射一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成本高达200万美元,而胡塞的无人机仅需数千美元即可制造。美军看似强大的空中打击,实则是在“用金子换石头”,这种不对称作战让特朗普的“战绩”显得空虚。
就在特朗普吹嘘“胜利”之时,印太司令帕帕罗的警告却让美军高层如坐针毡。4月8日,《防务新闻》报道,帕帕罗在内部会议中直言,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弹药储备正迅速耗尽,若与中国发生高强度冲突,现有库存难以支撑作战。
他特别提到,过去几年,美军在乌克兰和中东的行动已消耗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包括“远程反舰导弹”(LRASM)、“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JASSM)和“战斧”巡航导弹。仅在也门,3月15日以来美军就发射了200多枚“战斧”导弹,库存已降至“危险水平”。
帕帕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早在2024年就通过多次台海冲突推演得出结论:若中美在台海开战,美军可能在第三周耗尽关键弹药。CSIS报告指出,美军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库存有限,以LRASM为例,2023财年预算仅计划采购88枚,而模拟中美军三周内就消耗了5000多枚远程导弹,库存迅速见底。美军引以为傲的高科技武器,一旦弹药耗尽,就沦为摆设。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无法支撑持久战。CSIS报告毫不留情地指出,美国军工体系的生产速度远跟不上消耗速度。俄乌冲突已暴露这一问题:美军支援乌克兰,掏空了155毫米炮弹、“标枪”导弹和反炮兵雷达的库存,增产却异常缓慢。美国兵工厂即使满负荷运转,一个月生产的炮弹仅够乌克兰打两天。而中国的工业能力却让美军望尘莫及。CSIS数据显示,中国采购高端武器的速度是美国的五到六倍。
美军弹药危机与历史上的“弹药无限”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自工业化时代以来,美军以恐怖的弹药量著称。二战期间,美国工业能力碾压日本,造船速度是日本的四倍,硬生生将日本耗死。朝鲜战争中,美军指挥官范弗利特提出了“范弗利特的弹药量”概念,在上甘岭战役中对着两个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几乎将山头削平。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军同样以压倒性火力取胜,弹药储备从未成为问题。
然而,今天的美军却面临弹药危机,原因在于长期的战略失误和工业衰退。首先,美国的“去工业化”政策导致军工生产能力萎缩。过去几十年,美国将制造业外包,军工企业追求“精益生产”和“即时供应”,以降低成本。但这种模式在战时完全失效,一旦库存耗尽,增产需数年时间。其次,美军近年来在多条战线过度消耗资源。乌克兰战争中,美军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5万枚“标枪”导弹和数千枚“海马斯”火箭弹,库存大幅减少;在也门,频繁空袭进一步加剧了弹药短缺。
CSIS报告还指出,美国的盟友也无法填补这一缺口。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军工体系同样薄弱,难以分担压力。美军引以为傲的远洋作战体系和海外补给站虽具优势,但面对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区域拒止能力,这些补给站可能在冲突初期就被切断。解放军多次围台军演已证明,其有能力迅速封锁台湾,切断外部援台通道,而美军的补给线将被拉长,陷入“远洋而来,弹尽粮绝”的困境。
反观中国,强大工业基础、庞大的产业工人,能爆发出远超美国的产能。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绝对优势。稀土是军工生产的关键原料,中国掌握了从开采到精炼的全套生产线。若中美开战,中国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稀土禁运,导致美军弹药生产成本飙升,产能大降。CSIS报告悲观预测,若台海开战,美军可能损失两艘航母、几十艘舰艇和数百架飞机,而解放军则能依靠工业能力迅速补舰修船,硬生生将美军耗死。
如今随着特朗普对中国祭出所谓关税战,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更为谨慎,美国的炮弹、导弹制造业就会被中国卡住脖子。
特朗普自诩为“和平总统”,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也门发动轰炸,甚至扬言对伊朗实施“前所未有的轰炸”。然而,这种激进政策只会加速美军弹药储备的耗尽。美军在也门的行动已让其库存雪上加霜,若继续扩大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印太地区的备战能力将进一步削弱。一旦台海或南海爆发冲突,美军将因弹药不足而陷入被动。
帕帕罗的警告和CSIS的报告为美军敲响了警钟,但特朗普似乎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国军政界虽提出改进方案,如建立战略储备、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与盟友联合生产,但这些措施难以短期见效。美国长期去工业化的“慢性病”已深入骨髓,国会内斗、军工企业逐利、工人短缺等问题无一不在拖后腿。反观中国,工业硬实力和战略清晰让解放军在近海站稳脚跟,美军的威慑力正逐渐失效。
特朗普在也门的“战绩”不过是自欺欺人,印太司令帕帕罗的警告和CSIS的报告揭示了美军的真实困境:弹药危机和工业短板让其难以应对中国的挑战。解放军凭借工业优势和区域拒止能力,已在台海和南海占据主动。美军看似咋咋呼呼,但真打起来,可能如被戳破的气球,迅速泄气。中国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速军事现代化,巩固西太平洋的战略优势,而特朗普的“和平总统”梦,恐怕只能在吹牛中继续沉沦。
来源:陶陶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