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在4月4日清明假期上线了,不少玩家因此调侃说要给乔尔“烧香”,算是顽皮狗给中国玩家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吧,顽皮狗也吸取了第一部首发时着色器严重异常加载的教训,这次第二部游戏整体优化出色之余,画面表现一点也没缩水,除了备受争议的剧情以外,这
《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在4月4日清明假期上线了,不少玩家因此调侃说要给乔尔“烧香”,算是顽皮狗给中国玩家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吧,顽皮狗也吸取了第一部首发时着色器严重异常加载的教训,这次第二部游戏整体优化出色之余,画面表现一点也没缩水,除了备受争议的剧情以外,这款游戏的玩法是妥妥属于顶尖水平,因此硬核还是毫不犹豫把它收入囊中。
目前开启绝地最高难度已经游玩了15个小时,今天就用手上7款A卡实测一下游戏的具体配置需求,文章最后部分再分享本人对剧情的理解和游玩体验,各位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跳转阅读~
第一款是来自旗舰级的蓝宝石RX 7900 XTX白金版,外观风格主要是采用红线点缀更为简洁,也符合AMD主题色,它拥有14层PCB、铝制电容、6根镀镍热管等高规格用料,代表着A卡阵营最强4K光栅性能。
第二款则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4K游戏卡——蓝宝石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外观采用一体式框架、独特纹路形成了简洁和大胆的工业风格,它拥有12层多倍铜PCB、16相数字供电、6根复合热管等豪华配置,采用全新12V-2x6供电接口并且隐藏在背部。
第三款则是介乎于4K和2K定位的蓝宝石RX 9070 PURE极地OC,全新设计的极地白导流罩依然是一种简洁、优雅现代美学,非常适合白色主题装机方案,它内置了12相数字供电、5根复合热管、一体式散热模组等配置用料。
第四款则是定位中高端的蓝宝石RX 7900 GRE超白金,外观采用银灰色金属导流罩+单侧灵动岛RGB灯条设计,和XT不同的是规格——采用五根镀镍热管压制,其他配置合金框架、飞翼轴流快拆扇、加厚鳍片等配置一应俱全。
第五款是蓝宝石RX 7800 XT超白金OC,外观采用银灰色金属导流罩+单侧灵动岛RGB灯条设计,并拥有5根镀镍热管,合金框架、飞翼轴流快拆扇、加厚鳍片等配置,通常在2K拉满画质特效也可胜任。
第六款则是中端定位的蓝宝石RX 7700 XT白金版,外观还是采用白金版代表性的红色元素进行点缀,大尺寸双飞翼轴流扇的设计,也使之尺寸达到了280mm长,是一款精通2K分辨率的游戏显卡。
第七款则是定位主流甜点的蓝宝石RX 7650 GRE 8GB黑钻版OC,外观采用带钻石、金色三角形点缀的灰黑色导流罩,内部拥有3根镀镍热管、加厚鳍片以及显存和供电散热模组,能胜任1080P畅快游戏体验。
搭配显卡测试的CPU是锐龙7 9800X3D,使用利民FROZEN WARFRAME 240 SE ARGB寒冰装甲进行压制,定位主流240水冷。
黑色版本整体采用暗黑系纳米喷漆包括扣具部分,水冷拥有CORE V1.0水泵框架加持,搭配TL-P12-S风压风扇,散热效果出色,各位可以留意它在以下CPU满载着色器阶段和CPU长时游玩时中低负载的温度和风扇转速表现。
除了性能优异以外,寒冰装甲240 SE还配备了一块支持磁吸拆卸的2英寸屏幕,拥有320*240分辨率和450亮度,可自定义主题背景、文字和监控CPU显卡参数。
锐龙7 9800X3D开启PBO ENABLE状态,游戏性能目前最强之一足以最大程度降低CPU瓶颈,搭配主板是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
内存是两根DDR5 6000C26 16GB*2套装,操作系统是Windows 11 24H2最新版本,显卡驱动是AMD Adrenalin 25.3.2 (Optional),针对《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有性能优化,强烈推荐安装。
《最后的生还者1:重制版》最高画质实机截图一
《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最高画质实机截图一
《最后的生还者1:重制版》最高画质实机截图二
《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最高画质实机截图二
关于一代和二代PC版本的最高画质区别,个人感受不到太大的差异,甚至觉得在一些雨天、阴天场景感觉二代画面会更写实,《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最让硬核惊艳的是坍塌场景的写实级塑造,和建筑融为一体的大面积植被,渲染效果更是能代表目前3A游戏的最高水平,差点以假乱真的则是车辆的做旧处理,除此之外,流体效果、体积光、粒子效果、人脸捕捉技术等方面同样是出色无比。
和大多数索尼移植游戏一样,《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也有启动器,方便玩家在进入游戏之前就可以调好画质,PC版本是基于PS5版本进行移植,最重要的新增特性自然就是各种上采样方法,对于AMD RX 9070系列可原生支持FSR 4技术(需要在AMD显卡驱动开启将FSR 3.1.0一键升级),并划分原生(Native AA)、质量、平衡、性能和最高性能五档,还拥有FSR 3帧生成技术注入。
画质设置方面,游戏预设分为非常低、低、中、高和非常高五档,具体选项本作提供了20余个,可调选项数量虽然不如前作,但并不代表着画面就要比前作缩水,每个选项都会指出对GPU、显存和CPU的性能影响大小,在选项旁边还设计了圆点和三角图标,方便玩家可以快速调节画质。
本作是直接去除了显存使用率的提示条,猜测是因为优化水平更上一层楼并不需要——显存需求相比前作大大下降了,在后面的OSD监测中就可发现。
《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五种上采样方法对比的4K原图场景
4K截取TAA局部
4K截取FSR 4原生档局部
4K截取FSR 4质量档局部
4K截取FSR 3质量档局部
4K截取FSR 4性能档局部
以上五种上采样方法局部截图对比下来,按照细节从强到弱来看是这样排列的,FSR 4原生>FSR 4质量>TAA>FSR 4性能>FSR 3质量,尤其是像毛发那种精细的建模面和暗部噪点FSR 4表现都更为优秀,而且也大大改善了静态对比看不出来的闪烁、色块等画面BUG,再加上游戏本身就源于AMD硬件(PS主机)深度开发,加持AMD采样技术的画面自然出色。
在15个小时体验里,硬核发现大多数场景都属于这两种类型,一是空间比较狭窄和昏暗(比如室内战斗),二是场景虽大但建模物件比较分散(比如刚进入西雅图),对于显卡压力相对较小一些。
本次选择的测试场景,个人认为是在整个游戏流程中显卡压力是最大的——西雅图第1天里的5号公路。可见场景中间是遗弃车辆和杂草,两旁和远景是茂密的森林,骑马直走一段路还会遇到水域,OSD监控下来确实帧数最低,比如同一款显卡其他场景是70~90fps,这个测试场景却只有60fps。
前作编译着色器的糟糕优化在本作确实是完全翻篇了,本作只会在初次进入游戏的时候进行编译,就以9800X3D这颗八核心CPU为例,它的编译速度也很快,可以完全吃满核心,耗时仅仅20秒不到,最高温度达到了81℃,而且在首次编译之后,新的关卡也无需编译或者编译时间只有数秒。
在近七个半小时游戏体验中(包括编译着色器部分),寒冰装甲240 SE水冷压制效果相当不错,CPU最高温度62.5℃,平均只有48.5℃,CPU风扇最大1488RPM转速,平均亦只有990RPM转速。
三种分辨率预设非常高画质/FSR 4原生档帧率和显存内存需求惯例先简单总结一部分,7款显卡测试下来,《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在顶级画面下仍保证优秀的优化水平,1% LOW帧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和平均帧差距很小,甚至可以这样认为,30帧的PC版本实际流畅度(帧时间稳定),完全是等于30帧的主机版本,不过嘛既然是PC平台咱对帧数要求就高点呗,个人认为45帧以上就属于流畅水平吧。
1080P分辨率,甜点级的RX 7650 GRE原生就能跑到平均49fps,追求更完美一些可以选择RX 7700 XT,它原生帧率就能跑到平均65fps,此时再使用FSR就很舒坦了,叠加帧生成后能满足基础高刷需求。
对于追求1080P进阶高刷需求的玩家,就强烈推荐RX 9070/RX 9070 XT了,在原生TAA情况下平均帧率已经达到高刷基础标准,和RX 7900 XTX属于一致的水平线,叠加FSR和帧生成后可以来到200fps+。
2K分辨率,RX 7700 XT仍可一战,TAA原生平均帧率能达到53fps,补一手FSR就能完美稳住60fps。追求2K基础高刷,可以考虑RX 7800 XT或者RX 7900 GRE,它们叠加FSR+帧生成平均帧率分别为120fps和135fps。如果介意使用帧生成,新一代RX 9070系列亦可基本满足高刷需求——搭配FSR平均帧率分别为102fps和108fps。
4K分辨率,RX 7800 XT和RX 7900 GRE仍可一战,TAA原生情况下平均帧率仍有45fps左右,此时再补一手FSR基本也很接近完美60fps流畅了。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RX 9070 XT在4K中表现,在原生TAA中已经能和上代旗舰RX 7900 XTX打成平手,FSR+补帧后还能刚好达到144高刷水平,外加它还有FSR 4更好的画质加成呢,当然如果预算不足也可以选择RX 9070,和XT帧数虽有差距,但流畅度区别一般人是体验不出来的。
最后,如果想要绝对低延迟的跟手操作,又同时追求最佳画面设置的话,可以试试4K非常高画质+FSR 3/4原生档(Native AA),此档位不会有分辨率缩放的二次处理,而是直接在原生分辨率增强细节,对于RX 9070系列已经可以战4K,平均帧率达到60和55fps,而RX 7800 XT和RX 7900 GRE则适配2K@60fps,1080P分辨率则交由RX 7700 XT即可满足流畅需求。
本作显存占用相比前作是妥妥降低了一些,举个例子前作能吃13GB的时候,本作则是降到了12GB,不过非常高画质门槛依然是存在的——在本次测试场景中,1080P开满仍可以吃到10.31GB,上升至2K、4K分辨率显存占用也不会增加太多,内存搭配倒是需要注意一下,32GB就是绝对的标配,因为内存使用率能达到17GB+。
CPU需求这次就不测了,官方推荐4K最高画质也仅需要锐龙7 5700X,再结合本次显卡测试就知道CPU要求绝对不算很高。
第二部的主题就是恨,并且摒弃了传统叙事框架而采用创新的双重视角展开,这种手法比较极端导致剧情上大致有三个争议之处。
首先乔尔这样被虐杀的形式也许过于唐突,毕竟他是一代主角而且很多玩家都已经代入进去,巡逻巧合碰到埃比还讲得过去,自曝真名就有点过了,这种激进的剧本却达到编剧第一个想要的效果——让玩家愤怒。还有细节是在艾莉复仇之路上,仍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杀穿插来缓解玩家情绪。
其次从艾莉切到埃比视角,造成的情感割裂也是一个争议点,编剧主要目的可能是让玩家理解埃比、艾莉的处境,最终结局升华主题,达到传递“宽恕高于复仇”的哲学思考,这是最后一个争议点。
相比剧情个人更想谈谈本作在玩法上的深度,它确实让人为之震撼,因为硬核已经在PS5通关了一次,所以这次直接是绝地最高难度游玩的,在视觉层面第二部依然采用极简的沉浸式UI交互设计,而角色在非战斗环节时,整个画面是没有任何UI图标显露的。
主副枪套、背包武器切换机制很大程度影响玩家战斗前/战斗中的决策和武器偏好,最高难度下很少有场景可以让你顺利全程潜行绕开的,本作小刀是标配不是消耗品了,在允许情况下都尽可能优先使用它解决敌人,或者打一枪补一刀处决(新增的失衡机制),达到节省道具和弹药稀缺资源的目的。
相比前作,第二部的武器种类更丰富且角色专属化,导致艾莉和埃比战斗侧重点完全不一样。武器升级取消了一代的工具钳子仅需收集零件即可,不过在绝地难度中零件极其稀缺,而且你得考虑能否全部收集得到(敌人盘踞区域)和弹药道具的耗损量。硬核的升级路线都是优先提升稳定性和精度,这对于快速击毙相当关键,前期都主要针对手枪,其他武器的弹药实在过于稀缺,后面捡到弓箭才会舒服一些。
道具升级和制作,绝地难度仍非常考验玩家对资源的分配策略,不仅是因为可收集到材料是稀缺的,而且本身角色能携带的材料数量也是有限的,不同道具之间所需的材料还存在完全重合性,比如燃烧瓶和医疗包、烟雾弹和诡雷、近战升级和箭矢这些。
新加入的消音器和前四种道具则有一种材料资源冲突,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硬核都是优先使用弓箭。在材料充足情况下,建议战前观察好再制作道具而不是先制作好,要知道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在战斗中应急制作....
技能树方面,在搜寻资源过程中可获取更多“技能书本”以便解锁更多,不需要担心错过因为它们通常都在极其合理的安全区域。
技能树涉及生存、制作、潜行、精度、爆炸物等多个方面,在绝地难度下,硬核已经完全抛弃生存这一项,因为它只和血量、医疗包相关,死了大不了重开对吧,爆炸物领域也可以往后挪一挪。
更多升级资源放在制作、潜行、精度领域或许更好,比如近战升级、制作消音器、俯卧动作加速、增加稳定瞄准等。
上面所说的武器、道具和升级完全服务于《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极高沉浸感又硬核的战斗体验,当然以下说的这些仅限于绝地难度。在这种难度下你就是连啤酒瓶和砖块都不能随便浪费,它们有着重要的索敌和击杀辅助作用。对于多个感染者聚集,通常最好最快的解决办法还是道具流,最常用就是啤酒瓶/砖块+燃烧瓶造成群伤,然后再干掉落单的。
具体到不同感染者,奔跑者是生命力最弱的,移动却最快视野也广一般得优先处理,绝地难度下近战连招极快,有些时候甚至会扑向你单次闪避无效,使用小刀能对决但不容易,有时候连续几波一来,键盘都要按麻了。循声者、跛行者和巨无霸反倒更轻松一些,毕竟都是选择枪械解决为多。
这款游戏也存在不少精心设计的遭遇战,只是感染者其实还好办,近战小刀+枪械很好解决,大不了还能绕圈子。
真正难处理的是迎面遭遇人类敌人,他们的AI宛如真人玩家,除了推进和包抄都是极具策略性之外,而且精准度尤为惊人,比如在掩体稍露头就会被爆头,大摇大摆绕圈子就是妥妥作死了。
这种难度下非常考验玩家操作和应变能力,对于硬核来说正好练练枪法,比如学校逃脱这个遭遇赞,对面开头就使劲冲的一位男性敌人,就被本人无限读档练习步枪爆头。
有些时候感染者和人类敌人都混在一个场景区域,这种情况当然就是扔啤酒瓶,让他们互相残杀,之后收拾残局就变得容易。不过并不是每个场景都可以这样操作,因为人类敌人另外一些时候是盘踞建筑属于防守型策略,通常硬核都是引导感染者去送死,然后趁机混入建筑内再慢慢找机会潜行暗杀。
在这个逃出学校天台之前的潜行体验令硬核印象尤为深刻,一开始这三名WLF士兵能用潜行的方式解决掉了两名,在此之后天台一定会下来四名WLF士兵。
而此场景包括室内(一名敌人巡逻)和室外的高丛草隐蔽区域(二名敌人巡逻),所以最终你一定是在四名WLF士兵警觉情况下,枪杀掉室内最初的一名士兵然后隐蔽起来,好让他们腾出一位再去室内把守,这样高丛草区域就剩三名,潜行暗杀才会变得容易。
单从这个场景能确切感受到绝地难度下的深度玩法,不仅非常考验玩家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而且整个战斗节奏变得丰富有序,大大增强了游戏沉浸感。
敌人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在绝地难度下也是极其敏锐,比如隐蔽到草从,除了需要注意草本身的高度,而且还和是否有风吹有关系,本作新增的匍匐机制就很受用,除了增加隐蔽性之外,匍匐使用弓箭或者消音武器击杀是挺好用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雅图第2天章节遇到猎犬时,游戏难度又会提升一个档次,猎犬会不断搜寻你的气味,所以只能不断隐蔽移动,导致下手时机需要观察许久,当然游戏难度平衡策划也是合理的——当你遇到猎犬时会提前一阵子给你捡到弓箭。
在游玩15个小时绝地难度之后,硬核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或许是强迫症,或许是玩动作游戏的坏毛病,总想要把地图所有资源搜刮一遍,结果就是不断试错读档强行加时长。
后来发现在这种难度下,能尽量潜行过去才是王道,资源都是顺路搜刮而不是刻意搜刮,这也恰恰符合更为真实的生存准则,其实并不需要担心资源不够,因为游戏还把一些密码箱放在相对安全的区域,且密码相当好找和破解。
《最后的生还者2:重制版》无疑是再次展现了顽皮狗的技术力,它吸取了前作着色器加载的惨痛教训,不仅画面表现属于顶尖3A水平,而且其硬件需求相对主流和亲民。1080P拉满画质,RX 7650 GRE这种甜点级就能踏入流畅门槛,而上升到1080P和2K@60fps标准,选择RX 7700 XT亦可轻松满足。
至于4K分辨率,RX 7800 XT和RX 7900 GRE亦可大胆挑战,结合一下FSR体验更好。当然如果追求极致,新一代RX 9070系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性价比之选,4K帧率表现出色之余,还有画质表现更好的FSR 4技术加持~
来源:中号硬核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