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誓不娶城里姑娘,恋爱后先给农村父母买房,如今娇妻比他小11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9 18:01 3

摘要:高中时就做二手菜贩子,寒冬腊月天不亮就骑着三轮车到菜市场批发蔬菜,就为上八块钱一节的音乐课。

高中时就做二手菜贩子,寒冬腊月天不亮就骑着三轮车到菜市场批发蔬菜,就为上八块钱一节的音乐课。

大学时又勤工俭学,一块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就为了给妹妹省生活费。

同学嘲笑他:“你这么抠门,以后怎么找对象?”

他憨厚一笑,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以后肯定不会娶城里姑娘,太娇气,花钱又大手大脚,我一定要娶我们农村老家的。”

同学哄堂大笑,他涨红了脸却还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好不容易谈了一个漂亮姑娘,姑娘的父母也认可了他,他却节外生枝,跟人家姑娘商量:

“咱们能不能等几年再买房,我想先给父母买一套,让他们先来城里享福。”

亲戚朋友知道后急得拍大腿,不管农村还是城里,婆媳矛盾都是大问题,能和平相处就不错,他还刻意挑起事端。

但人不可貌相,傻人有傻福,在缘分的作用下,他不仅娶到了城里的漂亮姑娘,而且姑娘还比他小11岁,

结婚后,更是为他生下一女一儿,让他儿女双全。

而他就是从农村走出的演员褚栓忠,出身一般,长相一般,人生经历却格外不一般。

褚栓忠1971年出生于河北省元氏县南沙滩村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

一家六口就靠着种地生活。

作为家里的劳力之一,褚栓忠七八岁就跟着母亲一块下田锄草,家里的鞋不够穿,他就赤着脚踩进泥水里。

晚上,全家人都挤在一间漏风的土坯房里,风一吹,糊在窗户上的牛麻纸就哗啦啦响,这时母亲就会对他说:

“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到城里去。”

母亲眼神里的向往和羡慕深深烙刻进褚栓忠的心里,给母亲买房,也成为他心中最大的执念。

80年代,褚栓忠的两个哥哥陆续辍学,跟村子里的青年一起外出打工,家里的条件才略有好转,

褚栓忠也因此得到了到石家庄读高中的机会。

父母的愿望很朴实,那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一辈子风不吹雨不淋,能吃饱饭就行。

可褚栓忠却不这么认为,他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又亮又好听,他想要走艺术的道路,将来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在同学的介绍下,他认识了石家庄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张谦施教授,张教授也很中意他,可一节课8块钱的学费又成了问题。

当时褚栓忠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30块,可音乐课一周有两节,算下来一个月就要64块,他就算不吃不喝也不够。

最终张教授帮他想了一个办法,将学院里的一辆老旧三轮车借给他,让他每天早晨到菜市场批发蔬菜,

然后拉到师范学院周围的居民区卖。

为了能学习唱歌,褚栓忠每天四点多钟就起床,骑着三轮车往返十几里路,卖完菜后再回高中学校上课。

虽然很辛苦,但他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怎么跟菜市场的老板打交道,讲价格,摆摊的时候怎么吆喝,怎么获得顾客的认可。

这些平凡又琐碎的经历,为他将来做演员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最擅长刻画的,就是这些市井小人物。

高中毕业的时候,褚栓忠想考师范学院,继续跟着张谦施教授学习,可因为各种原因,他落榜了,

所有心血都落空了。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认识字,更不知道褚栓忠在学校没好好学习,只想着挣钱学唱歌了。

父亲指着牛棚里的老牛说:“老三,过几天我去把牛卖了,你再复读一年。”

褚栓忠一下泪目,在农村,牛就是家里的宝贝,没有了牛,就意味着父亲要自己去拉犁,父亲吃得消吗?

母亲也劝说,钱的事可以再想办法,牛一定不能卖。

最终,褚栓忠决定趁着暑假,和大哥二哥一起到工地上打工,和水泥,搬砖,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到了晚上的时候,他还要拿着书到路灯下复习。

褚栓忠下定决心,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考上大学,他不能再让父母失望了,将来他还要在城里买房子,把父母接来享福。

再次开学之后,褚栓忠全力学习文化课,虽然他还是忘不了唱歌,但他也明白,家里的条件不足以支撑他去学艺术,

在梦想和面包之间,他只能选择面包。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带他走上演员道路的契机出现了。

快高考的时候,他的一个同学想要去考中央戏剧学院,非要拉着褚栓忠一起去。

褚栓忠回家和父母商量,父母劝他说:

“既然有这个机会你就去吧,万一成了呢?”

事实上,父母根本就不知道中央戏剧学院是干什么的,在他们心里,只要能上大学就行。

那一天一大早,母亲陪着褚栓忠走了两三里的山路,又搭乘三轮车,才来到公交车站,上车的时候,母亲交给褚栓忠50块钱,

还有6颗煮鸡蛋。

隔着车窗,褚栓忠看到母亲站在一棵柿子树下,久久不愿离开,踮着脚尖张望。

随着汽车开动,褚栓忠的眼前也越来越模糊,直到彻底看不见母亲,他抹了一把脸,已然全是泪水。

到中戏报名处后,光报名费就要6块,褚栓忠心想大不了少吃几顿饭,便填写了报名表。

面试的时候,前两次都很顺利,可到了第三试的时候,褚栓忠却犯了难,因为老师要求,要讲述一段最难忘的经历。

褚栓忠从小生活在农村,到城里上学也是兜里没钱,很少和同学出去玩,一下他还真不知道讲些什么。

最终时间仓促,褚栓忠只能将母亲送自己到车站的情景,母亲饿着肚子,把6颗鸡蛋塞给他,并且给他50块钱,

而他能做的,就是坐在车上隔着车窗,看着母亲的身影越来越瘦小。

讲着讲着,不仅他自己哭了,就连坐在台上的老师也哭了。

老师说,情到浓处便是戏,而褚栓忠全身上下都有戏。

褚栓忠也没有想到,他糊里糊涂的就被中戏录取了,走上了演员的道路。

得知褚栓忠考上了大学,大哥二哥也帮忙凑钱,到了开学的时候,也只凑了800块,而学费就要600块。

这意味着,褚栓忠要自己想办法挣生活费。

学校老师也知道他家里条件不好,便为他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推荐他到剧组跑龙套。

而褚栓忠的要求也很低,给不起钱无所谓,管一顿饭就行。

这时父母写信给他商量,想要上初中的妹妹辍学,把省下来的钱供他上学。

褚栓忠一听就急了,他在信中写道:

“如果妹妹为了我辍学,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这样的大学不上也罢。”

为了能让妹妹继续读书,褚栓忠利用课余时间到处打工,他不仅要挣自己的学费生活费,还要省一些钱给妹妹用。

除了大一开学从家里拿了800块,以后褚栓忠没再向家里要一分钱,还时不时给妹妹买漂亮衣服。

因为他太过节俭,肥皂只剩下指甲盖那么大也舍不得扔,同学嘲笑他将来娶不到媳妇。

褚栓忠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就是,城里的女孩太能花钱,还是娶我们老家的农村姑娘好。”

同学哄堂大笑,他却不知道大家笑什么。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褚栓忠被分配到国家话剧院工作,消息传回老家,父母高兴坏了,褚栓忠成为了全村的骄傲。

所有人都认为褚栓忠出息了,生活一定好得不得了,可事实上那时的话剧演员挣得并不多,只够一个人的日常花销。

为了养活自己,也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褚栓忠开始接拍影视剧,拍了《一亩三分地》《危情时刻》《人子》《绝对控制》《书香门第》等作品,

得到了很多导演的认可。

与此同时,他也邂逅了爱情。

2004年,褚栓忠在拍戏时认识了东北姑娘谭赫,她比褚栓忠小11岁,还在吉林艺术学院读大四,家庭条件优越,典型城里姑娘。

几天相处下来,褚栓忠对谭赫很有好感,她不仅不娇气,反而还带着东北人的豪爽,可想到自己家的条件,

褚栓忠只能把这份喜欢藏在心底。

拍完戏回学校后,谭赫意外看到一盘录像带,正是中戏的经典话剧《俺爹我爸》,而褚栓忠不仅是这部戏的男主角,而且还是编剧。

更巧的是,谭赫的老师也是中戏毕业的,他对褚栓忠的评价非常高,谭赫也没有想到,这个低调朴实的男人,

竟然这么有才华。

2005年,谭赫大学毕业,直接从吉林追到了北京,面对送上门的缘分,褚栓忠没有理由不接受,况且他本来就很喜欢谭赫。

在交往期间,褚栓忠对谭赫非常好,他不太会说甜言蜜语,也不懂得过生日买蛋糕,吃烛光晚餐这些哄女孩子的招数。

他能做的,就是看到谭赫的鞋脏了,就赶紧拿着刷子去刷,谭赫胃不好,他就把馒头片烤焦了给她吃,说这样对胃好。

有一次谭赫相中一条裙子,顾及到褚栓忠的面子没舍得买,可褚栓忠却记在了心里,他省吃俭用攒了两个月的钱,终于把裙子送到了谭赫面前。

可此时已经是秋天,已经不适合再穿裙子。

但不知道为何,谭赫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这一年春节,谭赫回家把自己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母,还把褚栓忠的照片拿给父母看,好在她的父母都比较开明,并没有阻止两人在一起,

只是提出,要来北京亲自看一看褚栓忠。

得知未来岳父母要来,褚栓忠特意精心准备了一番,安排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涮羊肉。

吃饭的时候,褚栓忠把肉全都下到谭赫与她父母那一边,自己只抱着窝头啃,还不住给谭赫夹肉。

样子有点憨傻,可谭赫的父母却很高兴,当场就认下了他这个女婿。

天气暖和之后,谭赫提出去看望他的父母,可褚栓忠却犯了难,因为他老家条件太落后,怕谭赫不适应,更怕她嫌弃。

可谭赫却说,她从小最向往的就是农村生活,这一次一定要去体验下。

拗不过谭赫,褚栓忠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先是坐了三四个小时的火车到石家庄,然后又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最后又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才终于看到那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

让谭赫感动的是,知道她要来,褚栓忠的父母和哥哥妹妹早早就在村口迎接,家里也重新收拾了一番。

平时过年也舍不得吃的鸡和鱼,也被褚栓忠的妹妹端上了饭桌。

褚栓忠的哥哥更是细心,怕谭赫受不了农村的旱厕,而且连个门都没有,他让全家人都去外边解决,把厕所留给谭赫一个人用。

看到这家人的团结和质朴,谭赫也很快融入进来,甚至还和褚栓忠的母亲一起到田里拔草,一连几天晚上都睡在一起,

两人有说不完的话。

看到这种情形,褚栓忠终于放心了。

2007年,褚栓忠36岁了,早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他凭借《无愧苍生》《敌后武工队》《喜耕田的故事》等剧,终于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也终于攒够了买房结婚的钱。

可就在领证的前几天,褚栓忠却突然变得闷闷不乐,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在谭赫的逼问下,他才终于说出自己的心事。

褚栓忠说,他永远忘不了小时候一家人挤在土坯房的场景,更忘不了母亲站在柿子树下的单薄身影。

现在他终于有条件买房了,可一想到父母还在农村种地,他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

他心怀愧疚地对谭赫说,能不能先在石家庄给父母买套房,让他们先享享福,婚房以后还可以再买,

但给父母尽孝的机会却不是永远都有的。

听了褚栓忠的话,谭赫也很感动,作为独生女的她,当然也明白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于是立马就答应了。

褚栓忠高兴坏了,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

只是当父母、亲戚、朋友知道后,纷纷都为褚栓忠捏了一把汗,问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做这种决定。

万一谭赫不同意,他可怎么办?以后找媳妇就更难了。

但褚栓忠只是笑笑,不顾父母和哥哥们的反对,在石家庄为父母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谭赫更是亲自监督装修,

一定要让公公婆婆住得舒服。

结婚之后不久,谭赫就为褚栓忠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人挤在单位宿舍。

为了让妻女尽快过上好日子,褚栓忠开始拼命拍戏,在《喜耕田的故事2》之后,又拍了《大女当嫁》《不如跳舞》《傻春》《大男当婚》《翠兰的爱情》《离婚律师》《马向阳下乡记》等热播剧。

因为年龄大了,他只能在剧中饰演一些小人物,可他凭借高超的演技,让每个与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赞不绝口,

他也从来不缺少戏拍。

几年之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而褚栓忠也终于攒够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大一点的三居室,一家人这才住得宽敞起来。

2021年,褚栓忠50岁了,年过半百,他开始有意减少工作,把生活重点放在了家庭上,一有时间就把父母或者岳父母接到家里小住,陪他们逛街散心。

至于拍戏方面他想得很开,只要够日常花销就可以,最近几年,他也只拍了《假日暖洋洋》《幸福到万家》《北上》《青山是故乡》等几部剧,

但每一部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可贵的是,褚栓忠演了三十多年的戏始终低调,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绯闻,也从来不炒作,只是踏踏实实拍戏,过自己的生活。

对他来说,能从小山村走出,成长为一名受观众喜欢的演员,不仅娶妻生子,还给父母买房,这就已经是命运的馈赠了,

他懂得知足。

几十年过去,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和教导,

在成为一名好演员之前,一定要先当一个好人。

来源:趣谈人物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