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智纲智库邀请,俞敏洪老师于2025年3月29日在深圳出席了由钓鱼台国宾酒业冠名的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并作主题演讲。
受智纲智库邀请,俞敏洪老师于2025年3月29日在深圳出席了由钓鱼台国宾酒业冠名的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并作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文字稿,经俞敏洪老师审核授权,分享给大家。
前言:
王志纲老师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们之间的信任,源于我们对彼此人品与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当他邀请我参加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时,我欣然赴约。在大会上,我做了题为《人生本自由,月涌大江流》的分享,文字内容已经整理如下,欢迎大家阅读。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人生本自由,月涌大江流》,源自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想表达的正是,人生如江河奔涌,既有开阔的自由,也有暗流的考验,而能否在流动中保持本心,取决于两个根基:做人的德行与做事的理想。
俞敏洪老师在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现场
做人与做事:德行是根本,理想是火种
做人:信任是最低的成本,也是最高的资本
我常说,一个人最大的资源是“被别人信任”。这种信任不是酒桌上的称兄道弟,而是当合作者、员工、客户甚至社会将重要事务托付给你时,你能否扛得起这份责任。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不是迂腐的教条,而是做人的底线。
我曾见过太多企业因创始人德行有亏而崩塌。有人为短期利益贿赂官员,结果十几年后锒铛入狱;有人与合伙人对簿公堂,只因利益分配时贪了一分。真正的强者,是规则的维护者,而非攫取者。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贪满则溢,不如适可而止。在利益面前,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守住公平的底线。
做事:理想不是名利,而是“光明感”
人需要理想,但这个理想不是功名利禄。
动物的本能是争夺食物与配偶,人的本能则可能异化为对权力、财富的无尽追逐。理想应当带点“光明感”——它让你想起时热血沸腾,也让社会因你的存在多一分美好。
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现场“王志纲老师对话俞敏洪老师”
我的人生被两件事点燃:一是读书,二是教育。当年我从农村考进北大,并非天赋异禀,只是不愿困在那里。后来做新东方,上市也从来不是目标,但看到学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那种价值感远胜金钱,东方甄选亦是如此。理想干净,生命才有热情;目标纯粹,事业才能长久。
困境修炼:兴奋感是强者的标志
人生如大江,必有险滩。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决定你能走多远。
我曾连续高考失利、患肺结核、被北大处分,新东方也历经政策巨变和转型阵痛,但每次困境袭来,我反而会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天将降大任”,解决它便是自我的超越。
俞敏洪老师在新东方课堂上。图源:老俞闲话
不过,解决困境需要守住两条底线:不挖未来的坑——比如为救急而行贿,这终会反噬; 不害他人——环环相报的法则从未失效。
老子言“自胜者强”,真正的强大是战胜自己的贪婪与短视。
在变化中掌舵:专注与好奇,是应对不确定性的船桨
专注力:拒绝诱惑,守住“根本”
2000年代初,房地产暴利诱惑了无数企业家,我也曾经踏入半只脚。但当我发现必须“盖章送礼”时,我就立刻抽身了。喜欢的事可以专注,不喜欢但正确的事必须坚持。后来新东方上市,市值一度超越许多房企,印证了专注的价值。
专注不是固守,而是清楚“什么不可为”。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企业的“所”就是价值观。新东方老师偶尔说:“学生是冲我来的,与新东方无关。”我欣然接受——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好奇心:世界越大,机会越多
我今年60多岁,仍然带着团队骑行海南、做文旅、探索农产品直播。为什么?因为好奇心是生命的扩容器。新技术、新领域、新朋友,甚至一册好书,都能让我激动不已。
俞敏洪老师“海南环岛之旅”
杀死企业的从来不是对手,而是固步自封。21年教培行业巨变时,我本来可以退休,却选择从零开始做东方甄选。变化的世界才有机会,关键在于——不做随波逐流者,要做“手把红旗”的弄潮儿。
自由之境:不控人,不为外物所控
最后,我想分享人生的终极追求:无所得失的简单,心无挂碍的自由。朋友欠钱不还?过去便罢;遭受侮辱?一笑置之。情绪、名利、他人评价,皆不可控,但你可以选择做自己的主人。
如风自由,并非放纵,而是如江河奔涌——遇山绕行,遇谷沉淀,始终朝向大海。
演讲的最后,我以四句话作为结束:
人生不是输赢,而是过好每一天;事业不是成败,而是让生命开花。
众生平等,万物美好;天广地阔,如风自由。
愿我们都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守住确定的本心,活出江河般壮阔的人生。 (完)
来源:王志纲工作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