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上有一群人,他们披着“爱国”的外衣指点江山,呼风唤雨,打压民营企业、今天攻讦这个,明天炮轰那个,正义凛然的发出“为民请命”的怒吼。
互联网上有一群人,他们披着“爱国”的外衣指点江山,呼风唤雨,打压民营企业、今天攻讦这个,明天炮轰那个,正义凛然的发出“为民请命”的怒吼。
他们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只想要两个字:流量。
例如“爱国大V”司马南,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他指控别人偷税漏税,转移国家资产,自己却给美国缴纳高额的房产税,而后想方设法的少缴国内税费、骗取补贴,东窗事发后还死不承认,企图甩锅。
司马南以“反美斗士”自居,可早在2010年就于美国买房,参加美国使馆独立日晚宴,他在美国开派对的照片,更是一抓一大把。
司马南可谓是“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镰刀挥下的时候可不在乎“韭菜”的国籍。
专吃“爱国饭”的这种人不止司马南自己,而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他们爱的不是国,而是国人的钱包。
“特朗普这个人可以交易,他自称是伟大的交易者,什么都可以交易,单从这一条来说,我倾向于让特朗普当选……”
谁能想到,把美国骂的狗血淋头、宣称“美国是全世界公敌”,将其比作“巨型肿瘤”的千万级“大V”,在某平台发的最后一条贴文居然是给特朗普站台。
就在同一天,司马南发布了最后一条短视频。
他用了5分15秒,详细描述了他支持特朗普的各种理由,并调侃道:“我是美国特朗普先生驻北京竞选办公室副主任。”
司马南如愿了,他“力挺”的特朗普上台了,结果中美关系急剧恶化,贸易战愈演愈烈。
4月2日,特朗普上调了34%的对华关税,总关税来到了54%。
我国迅速作出反制,也对美国产品征收34%的报复性关税。
可特朗普却威胁称,如果中国不取消报复性关税,将在4月9日再加征50%的对华关税。
届时,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就需要缴纳高达104%的关税,部分商品关税可达120%。
网友们想起司马南对特朗普的支持,不禁讽刺道:“都知道你‘司马老师’爱国,没想到爱的是美国。”
其实,这句话也并非全无道理。
虽然司马南一直强调:“我是中国公民北京市民东城居民”,可早在2022年就有人爆料,司马南花了25.7万美元在美国加州购买房产。
消息一出,引来一阵挞伐。
不是不能去美国买房,而是司马南不应该去。
他靠着宣讲“反美”赚取流量,却拿着这笔钱到美国花,给美国缴纳税费。
网友嘲讽道:“你们懂什么,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还有网友开始了高级酸反串:“大家不要骂了,都是混口饭吃不容易。”
当然,还有人对司马南提出了法律层面的质疑。
每人每年的外汇额度为5万美元,既然如此司马南怎么把25万美元转移到了美国。
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司马南只能招认确实在美国买了一个“小房子”,称“我感到追悔莫及,我辜负了网友对我的期待。”
司马南还说:“至于有没有绿卡、美国房子谁住,反正我们家没有绿卡,房子交人打理,谁住我不知道,反正我们家没人住过”。
当然,司马南还没忘了他的“反美本色”。
他用惯有的腔调替自己辩解道:“我确实把美国想的太好了,2010年中美关系还过得去,我绝没想到他们(现在)这么流氓,我对帝国主义的流氓本质认识不清楚,这是我的一大罪行,必须深刻认识。”
到了2023年,“亚洲金融”又爆料称,司马南家族在美国持有的房产数量多达8 处,仅在2021 年就向美国政府缴纳的房产税达八万七千美金。
后来,又有媒体爆出了司马南在美国加州,与比基尼美女在举止亲昵的照片。
央视点名、人设崩塌,司马南这回真的“难”了。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司马南偷税案的详情。
从2020至2025,他本人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超过400万元。
他实际控制的企业,通过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约75万。
税务总局按规定,向他追缴税费、滞纳金、罚款共超过900万元,目前已经全部入库。
网友们发现,司马南逃税的时间正好是他在美国买房的那年,即2020年。
而且,司马南每年都向美国缴纳高额的房产税,却在国内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这是何其的讽刺。
犹记得,2023年某千万女网红因偷税漏税被查时,司马南正义凛然的批评:“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情况非常恶劣。”
没想到两年后,司马南的“回旋镖”命中了他自己。
当时,很多人都不懂为何司马南讽刺那个女网红“逃税方式比较愚蠢”,今天网友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老师’是有高明的逃税手段。”
司马南逃税案刚曝光时,还有不少人替他辩解:“司马南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他陨落了,肯定是得罪了资本,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司马南被查出逃税后,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补缴税款,而是甩锅。
他表示:“由于与其合作的MCN公司(即网红孵化、运营的公司)承诺给我代缴税款,但迟迟未缴纳,才导致我被罚。”
司马南还说:“我多次问那家MCN索要税票,但对方一直没给,都怪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不过,现实将其狠狠打脸。
MCN的负责人称:“司马南拿走了全部收益,我们公司无法代扣缴纳个税。”
其实,司马南造成的危害远不止偷税漏税。
为了流量,他不惜煽动对立,甚至无脑吹捧,拿着“爱国”当幌子,用极端化的叙事来博人眼球。
司马南不是个例,而是成了一种现象。
他们的存在,极大的侵蚀了公共讨论空间。
“民营经济只能是补充,过度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司马南的这种言论,曾一度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畏首畏尾。
司马南在网络上持续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展开“抨击”,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氛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引发极大争议。
比如,司马南曾公开质疑民营经济“56789”的说法,并在视频中质疑民营经济的纳税水平和对GDP的贡献率。
除了上纲上线,司马南还很喜欢“扣帽子”。
他动不动就给人贴上“卖国买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占便宜”的“外资代理人”等标签,还煞有介事的实名举报。
司马南虽然把别人叫作“资本家”,可他自己就是个“大资本”。
1996年司马南就下海经商,名下有6家关联企业(其中3家注销,1家吊销),仅北京梅迪亚影视、三亚崖州司马南文化工作室处于存续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他曾广泛投资于文化艺术业、电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司马南的全网粉丝高达5000余万,他也想着赶紧变现。
然而,他代言的大都是“贴牌”,为此还扮演过李白。
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司马南不论代言哪个品牌,哪个品牌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他们只能赶紧跟司马南撇清关系。
司马南最“打脸”的那次直播,发生在2024年10月13日。
当时,司马南在河南许昌某大型商场,举办了名为“司马南遛弯儿·河南许昌”的直播。
然而,直播仅持续了13分钟就被胖东来工作人员劝停。
商场方面表示,出于对顾客隐私及人身安全的保护,卖场内禁止任何直播活动。
这次直播事件进一步影响了司马南的网络形象,部分网友表示“干得漂亮”。
司马南不但对经济“痛下杀手”,还喜欢曲解文艺创作。
莫言,就是他最大的受害者。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举国欢呼。
可司马南“特立独行”的连发12条视频,指责其“丑化历史”,称《红高粱》是“替帝国主义递刀子”。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站出来回应:“文学创作不是历史教科书,不能以政治正确替代艺术规律。”
另外,司马南还经常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去举报一些他看不上的专家、学者。
司马南本身就是“黑”,却用“非黑即白”的叙事,来吸引流量。
他将“是否喊爱国口号”作为评判企业、个人的唯一标准,混淆了是非观念。
他的存在也挤压了理性空间,把民营企业推向风口浪尖。
更严重的是,司马南之流极端的夸赞、吹捧,制造“信息茧房”,让许多人都信以为真,陷入迷茫。
司马南透支的不是他个人的公信力,损害的不是他个人的国际形象。
爱国主义不是生意,更不是棍子。
它应该是14亿人同心同德的坚实纽带,而不是少数人牟利撕裂社会的工具。
参考文献:
司马南偷税被罚背后的流量生意 财经杂志
"网络大V"变"偷税大户" 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元 看看新闻
网络大V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网友:光顾着“爱国”,忘交税了…… 中国经济周刊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