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乍暖还寒。4月7日一大早,洋县北部山区茅坪镇长坝村的女汉子张小凤早已忙得满头大汗,她从家里带着鸡吃一天的口粮,已经走了将近20里山路,来到大山深处的鸡圈喂起了鸡。
张小凤与同村元胡种植户袁太平实地交流元胡田间管理经验
今年40岁的张小凤是典型的“桂妹子”,更是周边十里八乡乡亲们打心底里佩服的女汉子。提起她,乡亲们无不对她自强奋斗、发展产业、兴家助乡邻的事迹啧啧称赞。年轻时,张小凤从广西桂林老家嫁到洋县长坝村后,当年就和丈夫一起出外打工。2022年夏天,为了两个孩子的学业,她毅然放弃了月入8000余元的工作辞工返乡。从桂林秀美的漓江河畔到洋县偏远的秦岭深山,空间变了,但用勤劳双手让生活过得更美好的决心和意志始终没变。张小凤正在为小鸡添加饲料
长坝村地处秦岭南麓,植被繁茂,日照充分,降水充沛,生态优良。张小凤和远在广东务工的丈夫一番合计后决定靠山吃山。她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开销很大,我不能让丈夫一个人承担。更何况我们长坝村生态这么好,养出的禽畜、种出的出产一定更受人喜欢!”说干就干。2022年秋天,踌躇满志的张小凤开启了她的创业之旅。养土蜂、喂土猪、养鸡鹅,种植乌药、元胡、玉米、水稻,张小凤四面出击、多驾齐驱,奋进的人生好像开了挂。没技术,她上网边学边摸索、请教当地土专家老把式;没劳力,她就近招募村民帮忙;田地不够,她走东家串西家将村里的闲散地、撂荒地流转起来种……时间一长,木工、电工、水工、修理工、兽医、小车司机、售货员她样样都会、样样在行。
“厉害、能干、爱学习、爱钻研新事物,就没见她闲过!上百斤的麻袋扛上肩就走,驾机耕地、播种采收、抽水灌溉、喷施农药、养蜂养猪、运输销售,样样基本上是她一个人在干。她是我们村村民学习的榜样!”说起张小凤,长坝村党支部书记唐敏啧啧称赞。
在张小凤苦心经营的土蜂养殖场中,300多箱蜜蜂零散排布
“以前,我在厂里就是个忙碌人,生产、开车、销售都搞,深得老板器重。年富力壮正是拼搏奋斗的好时机,闲和忙我宁愿选择忙起来,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张小凤坚定地说。
镇上干部在为张小凤讲解利民惠民好政策
致富路上的磕磕碰碰让张小凤越挫越勇。去年,她养的14头土猪、1400多只“走地鸡”、120多只鹅成功出栏,300多箱土蜂采蜜1000多斤,种植的3亩乌药、3亩多元胡和水稻、玉米等收入可观,让她实实在在享受到奋斗拼搏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带着乡邻搭车稳赚了一把。
“小凤勤快、实在、爱帮人。我给她帮忙干活,她不但给工钱还管饭,村里像我一样经常给她帮忙的就有五六个人,有的一年在她手里能领4万多块钱。她还给我们讲种植养殖的技术和经验,鼓励我们大胆搞。很耐心,一点都不保留!”被张小凤带着种植元胡的长坝村村民袁太平感动地说。
从最初的啥也不会无人知晓,到如今的有条不紊闻名乡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目这位深山里的“桂妹子”,她的事业也渐露起色,风生水起。
当被问到未来规划时,忙碌的张小凤总是笑着说:“没想太多,就是迎着国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好好干,酿最好的深山蜜、养最好吃的土猪和‘走地鸡’、种出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努力干好手头上这些事,和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手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致富不忘本,发展惠乡亲。张小凤的勤劳实干印证了一个真理:只要努力坚持,终将有所收获。她就像一只左右奔忙的领头雁,带着乡邻踏着致富大道一路向前,朝着美好生活飞去。为进一步深化拓展洋县374文明提升工程(做实三级联动机制,深化“七大行动”,用活四季评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文明提升看鹮乡”专栏,全面展示洋县在深化主流价值培育、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文化惠民、家风传承等重要行动中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洋县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动动小手 赞完再走
(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使用)
审核:张校峰 总编:张志刚 监制:宋 浩投稿邮箱:480917892@qq.com
主流舆论阵地 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信息枢纽
洋县发布
来源:洋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