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跟旁友们私下里聊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的北方朋友们会相对而言觉得离婚是个更加严重的事件,可能是因为北方哥们“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观念还是挺重的,which也是一个挺好的事情啦,说明哥们心里更加尊重传统。
真的不是愚人节玩笑,也真的不是要占用公共资源。只是这段时间的有一些感触,觉得很值得和家人们分享,嘿嘿。
最近有些旁友可能已经知道啦,本宫约莫两年的婚姻旅途画上一个终止符咯。没有什么drama,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事情,纯粹是性格不合。
我跟旁友们私下里聊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的北方朋友们会相对而言觉得离婚是个更加严重的事件,可能是因为北方哥们“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观念还是挺重的,which也是一个挺好的事情啦,说明哥们心里更加尊重传统。
但有一说一,离婚这个事情在上海感觉好像真的也就还好哦……至少我自己并没有觉得很严重,甚至我还觉得自己短短人生旅途经历丰富,贼牛,还有点子酷(是不是十三点lol)
结婚这个东西,相较于谈恋爱,不得不说,以前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就像做deal一样,如果就算pitch八百次但是不落地的话,永远都不知道实际上真实的体感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这两年来我最大的感触提炼成一句话真的就是:任何的亲密关系的本质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荣格的心理投射机制其实可以说明:心理投射是一种将自身特质或态度归咎于他人的潜意识行为。之所以是“潜意识”,所以非常的难在日常生活被自我察觉,如果没有契机的话。引用萨特的哲学观点,也是不谋而合:你眼中的自己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有点抽象,可能有点绕。以我自己为例剖析的话,我觉得有几个点可以拿出来讲讲。
关于学会与自己相处:
我这个人非常神奇,我是从上个月离婚了之后才开始人生的真正意义的自己住。以前在香港和美国读书的时候都有室友,回国后即便没有住在爸妈家里的时候,也是和闺蜜一起住,的确是有很大的幸运被大家照顾的很好,但这也铸就了日后的“不幸”——
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人,对他人的依赖性会将自己的主体性在无形中灭失。我以前是连拧个水瓶盖都拧不开的人,可见什么事情都能靠上别人过了这么多年有多可怕。身边没有了人,连水都喝不上了= =沙漠骆驼?
这个点体现在婚姻的矛盾里,就会变成我觉得我前夫什么事情都没有帮我做。但事实上很多事情,我明明是可以自己handle的,我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些全都是我前夫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最近一个人搬到了江宁路这边住,事实证明,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如此美妙。孤独安静的空间里,才有不被打扰的“向内求”的完美氛围。我开始自己料理自己上班及下班后的一切,我在长大,虽然这句话从一个31岁的人嘴里说出来真的蛮奇怪的。
但也不奇怪,是否不依靠别人,从来都难以年龄划分。有多少甚至七八十岁的人,特别是遵循东方文化意志的女性,觉得女人一生就该靠男人,一辈子到老了还未脱离“依赖”和“靠”的魔障。
我觉得任何时间开始“长大”,都不算晚。You are never too late.
关于容貌焦虑:
很奇怪吧我以前其实是一个有很强容貌焦虑的人。在路上看到比我好看的,皮肤更好的,眼睛更大的,鼻子更挺的,身材更fit的,我会感觉到隐隐的焦虑和紧张。
看到过一种说法,说在世俗意义上“优秀”的女生,她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是因为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好,所以才一直不停歇的努力。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特别瘦过,这个事情有像个心头隐疾一样每天都在瘙痒着自己的内心。这体现在婚姻矛盾中,会让前夫对我身材和外貌的任何评价对于我来说都格外刺耳。一听就生气,现在想想,生气的内在原因反而是我认可那些评价,我也不认可我自己。
去年开始我有接受规律性的心理咨询,我觉得非常有帮助。我们也有聊到这个容貌焦虑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以及我周围的朋友,都非常惊讶于我居然会有这种焦虑,他们认为我的自我评价相较于客观情况来说有点过低了。
没事了,我现在坚信各美其美!完完全全的开始学会重新爱上自己的一切。不管是肉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只要是身心灵健康的我,都会有特别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重建自己的边界感:
这个词最近和“主体性”经常搭配出现,这个说法比较火。以前总听说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从前一直标榜“独立女性”的我,没想到我的主体性其实极弱,我的边界感其实非常容易被击溃。
大S的去世对我来说非常振聋发聩,我实在是有点感慨,一个如此努力的一辈子的女生,努力做大家眼中美丽的女明星,努力做扛起家庭责任的顶梁柱,努力给大家证明她也可以获得爱情和子女之福,却唯独忘记了做她自己。
我从前特别努力做一个父母眼里的乖女儿,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做peer眼里的成功人士,也在结婚后按照自己的想象,努力做一个“好妻子”,以及还未发生的可能的未来的“好妈妈”。举个例子,结婚后我的应酬变的特别少,推掉了好多,原因是我觉得我结婚了……
却唯独真的,我没有想到我想要做怎么样的我自己。我被上面这种东西深度绑架后,我的主体性和边界感几乎完全丧失。上面这些身份的演绎,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比如说我以前主要的周末都会去陪爸妈,不去会有愧疚感。
在亲密关系中,主体和边界的缺失,会让身边人觉得自己很善变。包括我爸妈和我前夫,估计对我的印象都是我怎么老是变来变去。真的不好意思,的却是我自己当时都没想好,但是我的嘴比脑快。
主体性的重建很难,有一种破茧成蝶的酸爽感,但我很确定我正在on the right track。最近我的心情特别好,搬到江宁路后上班贼近,每天十多分钟光速出现在office,实习生都特别惊讶怎么一个刚离婚的人可以如此开心快乐又专注的持续上班。
不知道是不是九紫离火运,中女时代真的要来了?最近的日子的确是越来越好了。3月这一个月里面做了五六个RFP,我滴个乖乖,从业多年闻所未闻。而且爆炸新闻的网红项目也开单了,自己不仅思想意识上进入到另一种高维度里,世俗意义上真的要变成一个满面春光的单身小富婆噜~快乐。
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想对自己和身边受困于“世俗美满”框架的所有家人们说:你永远可以是你自己。
来源:中年年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