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走在路上,满眼都是白色毛毛,杭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飞絮季。“风一吹,柳絮飘到脸上、鼻子上,总是痒痒的,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打喷嚏。”4月9日,行走在京杭大运河边,市民葛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心怡 通讯员 崔洁 沈欣宁 杨陶玉
这几天走在路上,满眼都是白色毛毛,杭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飞絮季。“风一吹,柳絮飘到脸上、鼻子上,总是痒痒的,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打喷嚏。”4月9日,行走在京杭大运河边,市民葛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从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了解到,其实,飞絮飘飞很有规律,一般高峰期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陶小华介绍,像葛女士敏感人群可以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时间。
4月7日,杭州发布今年首个“飞絮指数预报”,今天的飞絮指数为4级,预计飘絮期还将持续半个月。
飞絮指数如何测算?4级是个什么概念?记者从杭州市气象局了解到,近年来,杭州市气象局科研团队专门开发了飞絮指数预报方法,利用天气要素预测飞絮指数,共分为四级:一级意味着气象条件不易引起飞絮;二级表示气象条件可以引起飞絮;三级表明气象条件容易引起飞絮;四级则说明气象条件极易引起飞絮。指数从气象层面直观描述天气条件对飞絮的影响,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
京杭大运河边,柳絮纷飞 记者 李心怡 摄
这些飞絮从何而来?“杭州的飞絮主要有柳絮和梧桐絮。柳絮是雌柳树的花絮,携带种子随风传播;梧桐絮则源于其果实炸裂后散出的絮毛。每年3月下旬开始,柳树花絮成熟、梧桐果球集中开裂,杭州开始进入飞絮季。”杭州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胡云丽表示。
“飞絮活跃程度与特定天气要素紧密相关,当一地平均气温连续三天超过15℃,特别是最高气温超过25℃,且日照超6小时,就会促进柳树的雌株果实成熟。”胡云丽说,最近杭州的日照条件很好,气温高、湿度较小,这种情况最有利飞絮产生。
为了减少飞絮对人们出行的影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这几年通过树种更新、注射抑制剂等措施,抑制飞絮产生。“在柳树花芽分化前,往树干上注射抑制剂,可以减少第二年柳树花絮的形成。去年,我们已在杭城对12000余株杨柳树进行药物控制,比往年增加了2000余株,因此今年杭州的飞絮量相对较往年有所减少。”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园林绿化处工作人员崔寅说。
京杭大运河边,市民戴着口罩防护 记者 李心怡 摄
飞絮纷飞的日子里,医院皮肤科过敏患者的数量也明显上升。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陶小华告诉记者,“最近,门诊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两成左右。飞絮本身不是过敏原,但它会携带花粉、灰尘等过敏物质,过敏症状通常表现为打喷嚏、鼻塞、脸上出现小红疹等,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整个眼睛都肿得非常厉害,主要是表现在暴露部位。”
另外,若必须外出,建议穿上长袖、戴上口罩、眼镜或者墨镜,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机会。知道自己容易飞絮、花粉过敏的人,在出门前还可以事先备用一些抗过敏药。若发现过敏症状,还得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