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龙井村刺梨糯米酒发展路径探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21:09 2

摘要: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当地居民家家户户有着酿米酒的传统,在龙井米酒中又以刺梨糯米酒最为出名。2006年,龙井村刺梨糯米酒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及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审批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当地居民家家户户有着酿米酒的传统,在龙井米酒中又以刺梨糯米酒最为出名。2006年,龙井村刺梨糯米酒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及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审批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龙井刺梨糯米酒历史及概况

历史上关于用刺梨酿酒的记录最早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吴嵩梁所作《还任黔西》中“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贵阳府志》记载:“……以刺梨掺糯米造酒者,味甜而能消食。”咸丰同治年间,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在孩童时期作诗《咏刺梨》:“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据《布依族简史》载:“花溪刺梨糯米酒……是清咸丰同治年间,青岩附近的龙井寨、关口寨的布依族首先创造的。”龙井刺梨糯米酒融入了历代龙井布依人的智慧和结晶,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如今的龙井酒坊始建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一直延续和传承着传统的酿造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坊曾在2003年及2020年对酿造工艺进行了微度的维修和调整,使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龙井村刺梨糯米酒的现任传承人龙德国,是龙井村布依族酿制刺梨糯米酒的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其自幼生长在酿酒世家,从小就开始和奶奶学习酿酒,自学成以后一直遵循祖训,坚持用布依族传统酿酒工艺酿酒。2006年,龙井酒坊的刺梨糯米酒成功申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龙德国获评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现在龙井酒坊已经成为集刺梨糯米酒加工制作、展示体验及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工坊。

二、龙井刺梨糯米酒的制作

龙井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村中家家户户都会酿酒。酿造刺梨糯米酒最重要的就是水源和原材料。村中有一井,世世代代养育着当地的人们,井中的泉水是村后地脉涌出的泉水,水质清冽,回味甘甜,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也是酿酒的主要水源。刺梨,一般树高1.5米,冠径2米,果实呈金黄色,刺短、稀、软,维C含量高,被称为“维C之王”。刺梨是喜温湿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多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度,年降水量1000—1300ml的地区,龙井村气候就非常适合刺梨的生长,当地有大量的野生刺梨,为酿酒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刺梨糯米酒的酿造工作在每年的9月至11月开展,这时刺梨成熟,天气转凉,适宜酿酒。每年的八九月份,刺梨成熟之后,当地居民便会集体上山采摘新鲜刺梨,采摘之后去除刺梨的叶和梗,清洗之后切片、蒸熟、晾干备用。刺梨糯米酒的制作先是选用优质糯米,清洗干净,浸泡数天,蒸熟冷却至40度左右加入龙井泉水,后加入酒曲发酵,十天后进行烤酒,此时烤出的米酒大概在35度至40度,之后将先前准备好的刺梨放入米酒中浸泡10天左右即可。刺梨糯米酒色泽橙红,晶莹透亮,口感丰富,前调是比较浓烈的草药香味,后调是清甜的刺梨香味,非常具有特色。

三、龙井刺梨糯米酒发展面临困境

龙井刺梨糯米酒虽然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知名度较低,并且刺梨糯米酒的制作基本以家庭式作坊为主,产量低,品控无法保障,销售渠道也匮乏。曾经村里也请过本村酿酒最好的匠人给村民进行培训,并统一给各家订制了一样的酿酒器材,打算全村一起酿造刺梨糯米酒,形成产业化发展。但由于自酿的刺梨糯米酒品质不一,无法拿到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只能零星售卖。现在主要的销售渠道有两种:一是向村内唯一对外开展销售业务的龙井酒坊进行预定购买,二是在每年9月至11月酒坊酿酒期间,参与酿酒体验,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自行酿造。刺梨糯米酒的第四代传承人龙德国已经注册了公司,但是由于他担任龙井村的村主任,平时工作繁忙,公司现在对外开展的业务很少,龙井酒坊大多数时候都出于荒废状态,鲜有人问津。

四、龙井刺梨糯米酒发展路径

(一)提升产品质量,形成产业化发展

龙井刺梨糯米酒虽然历史悠久,在当地颇有名气,但是由于当地居民酿造水平参差不齐,品控无法保障,导致无法形成产业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村民曾经尝试过一起生产,即由村集团公司统一为村民订制酿酒的工具和器材,再由村中酿酒技艺最好的匠人为大家培训,以提升村民的酿酒技艺,但是村民酿出的米酒质量还是参差不齐。这是因为虽然村集团公司统一订制了酿酒的器材,也对村民进行了培训,但是刺梨糯米酒还是没有改变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对于酿酒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做不到严格把控,所以酿造出的米酒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可以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摒弃家庭式作坊式生产,利用已经设立的村集团公司,进行企业化发展,即由公司出资建造酿酒工坊、统一购置酿酒设备、邀请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把酿造刺梨糯米酒的工序进行细致化分工,打造酿造、销售、售后“一条龙”,村民各司其职,保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化发展,走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这样既传承和发扬了龙井刺梨糯米酒的制造工艺,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扩宽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

从古至今,酒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贵州,米酒更为人们所喜爱。现阶段我国的刺梨糯米酒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贵州各地区都有一定的刺梨糯米酒产业在发展,但是由于酿造工艺等诸多原因,都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产量低,品质得不到保证,所以市场知名度低。为了打开知名度,刺梨糯米酒不能只仅仅依靠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需要拓宽销售渠道,谋求新的发展。

首先,要利用当地旅游资源。龙井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2019年龙井村也被评为3A级旅游景点。调研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到访,基于此,龙井酒坊可以与旅行社进行合作,开发研学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体验刺梨糯米酒的制作,这样既可以提升刺梨糯米酒的知名度,也可以带动其销售。

其次,要采用多种销售模式。传统的刺梨糯米酒销售主要依靠圈内销售或者自产自销,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销。线上销售采用“新媒体营销+网店”的形式,通过抖音直播带货、淘宝、拼多多等销售;线下除了传统的预定购买以外,还可采用地推模式,让刺梨糯米酒走进超市、饭店、酒吧。总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销售范围,提升知名度。

(三)整合资源,打造文化IP

龙井村98%的居民都是布依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当地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上九节”和“乡愁布依文化辣椒节”“乡愁布依酿酒文化节”等节日。2013年,龙井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政府投入8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龙井村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2018年,龙井村开启“百坊计划”,助力乡村旅游;2019年,龙井村被列为3A级旅游景点,现在的龙井村已经成为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旅游点。

龙井刺梨糯米酒酿始于清朝,由当地的布依族村民逐渐传播至各村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许多文人墨客称颂,也曾被作为贡品。米酒一直深受贵州人喜爱,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而刺梨,现在已经成为贵州农产品的一张名片,龙井刺梨糯米酒可谓自带流量,而当下正值自媒体井喷时期,要抓住机会机遇,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将龙井刺梨糯米酒品牌化,打造“龙井刺梨糯米酒”文化IP。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龙井村布依族文化和现有旅游资源发展“龙井刺梨糯米酒”IP集体品牌+布依族文旅+资本+互联网的新路径,实现龙井刺梨糯米酒的新发展,不断提升龙井村第三产业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2023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生)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