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眼里二月兰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纤弱却不惧严寒,谦卑却不失自信,平凡中见真情。无需沃土滋养,在残雪未消的荒野里,料峭寒风中义无反顾地默默地绽放自己,向人们传递最早的春讯。
在生命的长河中,强大与弱小并非一成不变,弱小的生命有时候反而更让人产生敬畏。
在我眼里二月兰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纤弱却不惧严寒,谦卑却不失自信,平凡中见真情。无需沃土滋养,在残雪未消的荒野里,料峭寒风中义无反顾地默默地绽放自己,向人们传递最早的春讯。
早春二月,当大多数草本还蜷缩在泥土里避寒取暖时,大地上到处都是还未苏醒的枯草,二月兰早已开成了一片花海,是春寒料峭中悄悄升起的一抹希望。
将拍下来的照片稍微调整一下,又变成了一幅梦幻般充满意境的水粉画。
二月兰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型矮小不足50厘米,叶子基生叶羽状深裂,形似羽毛;茎生叶呈卵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茎杆直立,基部或上部多分枝。
二月兰整株幽姿淑态韵如岚,4枚勺形花瓣呈十字形排列,略向外翻卷,轻盈纤薄的花瓣在微风中颤动,宛如少女的裙裾,美轮美奂。春风吹拂,又像飞舞的蝴蝶轻柔地扇动翅膀,格外惹人怜惜。尤其是在余晖的映射下,花瓣通透薄如蝉翼,不忍心去碰撞,生怕折断了它的“翅膀”。
二月兰花色多为淡紫色或蓝紫色,偶尔有白色变种,花瓣中心带白色条纹,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朵密集。
二月兰黄色花蕊较短向四周卷曲,像极了蜗牛的触角,灵动而有趣,随着花瓣的凋零花柱会变深变长,渐渐衍生出执意向上生长的线形果荚,因为果荚太过纤细,常让人误会是落叶后的枝条,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果荚上端还顶着一个黄色的柱头。
因为开在早春二月,花色为紫罗兰的紫蓝色,所以学名叫“二月兰”,有的地方又叫“二月蓝”,它属于春天最早的一波花,被民间誉为“报春花”。
也许单株的二月兰并不显眼,甚至籍籍无名,不过简约零星的几株,只要稍加调色也可演绎成一幅明快的抽象画。
倘若它们连成一片,那么便化作漫山遍野的紫蓝色云霞,足够吸人眼球。虽然它蓝得不是那么纯粹,还夹杂带着少量紫、粉、白三色,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反而增添了错落有致,多层次的独特魅力。
沿江风光带,我欣赏到的二月兰是种在高大的柳树下,高大的树木与低矮的草本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味。成片的二月兰如淡紫色的云雾蔓延在地表,花色清丽柔和,既不浓艳逼人,也不苍白寡淡,像是春天调色盘上最温柔的一笔,远望如烟似霞,淡雅而不失浪漫。
景还是那个景,人还是那些人,下面这张图随便处理一下,是不是立马高大上了,更有故事感。我在想,如果将柳树换成梨树,那是怎样一种令人陶醉的场景!二月兰和梨花同框开放绝对美妙无穷,会成为千古绝唱的春色双宴。雪白的梨花与紫蓝色的云霞,营造出仙境般的视觉盛宴,这不仅是春天最亮丽的风景,更是饱含激情最浪漫的诗篇。
二月兰单朵花的花期大约为5-7天,但由于植株会不断分化出新的花蕾,整体呈现“次第开放”的特点,因此观花期可达一个多月。
清代著名的画家郑板桥,对二月兰情有独钟,他的诗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句诗以高洁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二月兰的文化符号。
有人赞美二月兰的低调朴实无华:“无需牡丹的华贵,不羡桃李的喧闹,只在料峭的风里,静默成一片流淌的紫溪。”也有人将它比喻成春寒中的诗人,用紫蓝色调色板,将荒芜吟唱成浪漫。
古人在《诗经》中二月兰被称为“葑”,三国时期民间又它为“蔓菁”。相传诸葛亮曾因军中缺粮,发现了皮实好养的“蔓菁”,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很美味,于是动员官兵大面积种植,缓解了缺粮的危急,并用桔梗喂养牛羊和战马,后来当地老百姓改名为“诸葛菜”,这便是“诸葛菜”的来由。
二月兰嫩叶清爽可口,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维生素C,可清炒,亦可焯水凉拌食用,夏季焯水后加调料口感清爽。其花是早春蜂蜜供蜜的重要来源,种子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油量高达50%,是优质油料作物。
初见二月兰,有人误以为是白萝卜花,的确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十字花科,且花瓣均为典型的“十字形”。然而白萝卜的花以白色为主,有少量的淡紫色,株型比二月兰高,可达到1米;花朵没有二月兰密集,而且它们开花的时间不一样,萝卜花是春末或初夏开放,有淡淡的香气,花瓣上无纹路。
二月兰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优秀品质,并且其种子自播能力强,有它被风吹过的地方,来年生生不息,形成一片新的蓝色梦幻般花海。它不卑不亢,象征希望与复苏,常被赋予“坚韧”“谦逊”的寓意。
来源:生活大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