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后随着DeepSeek的出圈,中国的科技类公司得到重估,A股和港股的科技类公司表现得气势如虹,不少投资者苦于中国的科技股没有给大家好的上车机会而捶胸顿足。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如影随形。
春节后随着DeepSeek的出圈,中国的科技类公司得到重估,A股和港股的科技类公司表现得气势如虹,不少投资者苦于中国的科技股没有给大家好的上车机会而捶胸顿足。
不过在全球复杂多变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下,市场很快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只是面对这次的机会,我们可能也得好好掂量一下。随着近期美国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发酵,全球资本市场迎来巨震,我国资本市场也不可避免受到拖累。科技股作为高风险偏好资产,近期调整幅度明显,年初至今(截至4月8日),恒生科技指数的收益已收窄至2.24%,A股市场人工智能主题相关指数跌幅已达10%,科创综指和创业板综分别下跌5.08%和11.30%……
令人没想到的是,短短几个交易日,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得中国的科技类公司股价回到了DeepSeek出圈前,那么这是机会还是风险?今天我们来展开聊聊。
每次当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时,总会冒出很多观点告诉我们这次市场不一样,为市场的下跌找到更多合理的理由。
然而事实是,过去这些年我们早已经历过非常多的突发事件,如2018年的中美贸易冲突、中国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被“卡脖子”以及新冠疫情,这些事件在发生之初对市场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但最终时间都熨平了波动。
那么我们回到这次美国推出的高额“对等关税”政策,尽管该事件的余波尚未过去,其未来如何演变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可以很明确的是,我国作为具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依然潜力巨大,对美市场出口受阻肯定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不至于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因此逢低买入的逻辑依然成立。
至于说大家会觉得这次不一样,那是很正常的。因为如果大家不是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么市场也不可能砸出“黄金坑”,一旦大家意识到“市场就是个轮回,每次都一样”的时候,这时候市场价格可能也就回到一个常态化的水平了。
最后回到我国的科技股,我认为更是如此。过去几年,我国科技行业一直在进行着强链补链的工作,整体科技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自主可控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我国的科技类公司面临着更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放长眼光来看,我国高科技行业发展的确定性是变得更强而非更弱了,短期市场的巨震虽会显著拖累科技股这类高波动资产的整体表现,但也给未上车科技板块的朋友带来前所未有的布局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逆势播种科技股,正当其时。
说到科技股投资,大家往往很容易将其与赛道投资及追逐市场短期热点等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大家会形成类似这样的固有认知,这是因为科技股往往波动较大,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暴涨暴跌,部分基金产品会通过主动押注某一科技赛道以博取市场关注,大家就会很自然而然的将这类产品打上“赛道投资”或者“追逐市场热点”的标签。
但也会有基金经理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科技股的股价虽然会出现非常大幅度的波动,但在很多专业的科技股投资人看来,股价波动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科技板块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只要对科技行业发展方向有较为前瞻性的把握,可以通过在科技行业掘金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
说到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景顺长城的杨锐文, 作为一位以“杨长文”出圈的科技股基金经理,尽管过去几年因科技股的调整业绩遇上逆风期,但他仍然坚持“两不变”。
第一个不变是持续聚焦于科技股投资,并未因科技股中短期表现不理想而风格漂移。在2019年以来的定期报告中,杨锐文就自身的投资理念经常给持有人分享的一段话是:
【杨锐文】我们依然坚持投资具有伟大前景的新兴产业企业,并伴随他们的成长,而不是趋势增强、寻求市场热点。我们相信未来的胜者一定是不断高强度投入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当前的焦点,但是,我们相信厚积薄发才能换取长期的发展。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充满艰难与痛苦,我们仍会坚持我们自己的选择和风格,我们也会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持仓组合。【杨锐文】
其实在更早之前的2018年及之前,杨锐文在定期报告中就表达了上述类似的观点,即看重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而非短期业绩增速,希望能够伴随企业由小长大的过程。时隔这么多年,科技股历经牛熊,可杨锐文投资理念的底色一直未曾发生变化。
第二个不变就是尽管业绩面临逆风期,但他依然在定期报告孜孜不倦地同投资者进行大篇幅的分享,以希望将自己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持续地传导给持有人。他不仅选择坚守一直以来的科技股投资理念,还能将这一理念及背后的投资逻辑深入地同持有人进行沟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除了自身对于科技股投资理念的坚守外,杨锐文作为景顺长城科技股投资团队的代表人物,在过去三年科技股投资显得尤为艰难的时间里,同景顺长城科技投资军团于2022-2024年年初分别发布了新能车、半导体及AI产业的科技洞察报告,以对外分享团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以及对科技股投资的信心。
事后来看,这三份科技洞察报告中的很多观点在事后都得到了验证,比如针对新能车提出了“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的观点,前瞻性的表达了对国内芯片产业崛起的看好以及预判AI将赋能千行百业等。
我也认真翻阅了这三份报告,启发颇多,如果大家对科技股投资感兴趣,大家不妨认真读读这三份报告并以此为基础查漏补缺,相信这会对我们了解具体的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能够十年如一日深耕科技股投资并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如此多的前瞻性洞察,那么投资业绩自然不会差。
2019年至今,杨锐文管理的代表作景顺长城优选只有2022年录得负收益,其余年份均为正收益,这在过去几年略显动荡的市场中是相当不容易的。(2019-2024自然年度收益率分别为:47.03%、57.84%、20.72%、-30.07%、2.72%、2.91%;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7.68%、21.43%、0.73%、-16.64%、-7.43%、11.88%)
由此可见,投资跟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的道理是一样的,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必有收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除了杨锐文外,景顺长城科技投资团队还通过内部培养及对外延揽等方式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股基金经理。
这些优秀的科技股投资基金经理包括像董晗、张仲维、周寒颖、农冰立、张雪薇及曾英捷等成员,他们各自对应的代表作及业绩具体如下表所示。
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除了杨锐文外,还有其他不少基金经理的业绩亦相当不错,像张雪薇管理的景顺长城研究精选A(000688)、农冰立管理的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010350)、张仲维管理的景顺长城优质成长A(000411)在2024年分别取得了26.36%、41.62%和32.15%的优异投资回报。(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4.32%、14.41%、14.32%)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寒颖管理的景顺长城成长之星A(000418)在过去几年的成长风格逆风期中表现得较为亮眼,2021年至今(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上涨7.17%,而同期沪深300成长全收益指数下跌42.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1%)。得益于此,该基金的管理规模持续增长,由2023年年底的5.49亿增长至去年年底的26.1亿。
除了上述我们特别指出的基金经理外,其他科技基金经理近几年的业绩整体也是非常不错的,算是比较好的把握了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可能很多投资者对于景顺长城的上述科技风格基金经理们不太熟悉,前不久(4月2日)景顺长城举办了2025年科技专场策略会,在这场参会者背景非常多元的科技投资盛会中,上述我们提到的不少基金经理如杨锐文、张仲维、农冰立、张雪薇、孟棋及江山等人都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分享了对科技行业的最新观点,投资人、业界人士及第三方行业观察者为我们带来了不少非常有意思的行业观点,特别值得大家去听听。
前不久点拾投资在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不断扫描产业版图的地质勘探者对上述部分科技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的风格特点做了画像描述。
尽管这些基金经理们的从业经历有所不同,有的为公司内部培养,有的为外部引进,有的有非常丰富的买卖方从业经历,有的来自于中国台湾…但他们汇聚到景顺长城的科技投资团队中,有一个投资共性就是,他们都不是追逐市场热点的赛道式投资,而是建立在科技行业有深入理解基础上的产业链投资。从各位基金经理投向的行业来看,尽管各位基金经理对看好的行业及单一行业配置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基金经理在管理某一产品期间的行业配置比例上均保持着非常好的延续性,很少在行业间进行大幅且快速的轮动。
至于说各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看好方向,之前我看到景顺长城基金对外分享的一张海报,在此特地再次分享给大家。我们结合自身看好的方向选择合适的产品,或者将多位投资方向互补的科技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进行搭配。
从上述各基金经理的具体投资方向可以看出,AI成为了景顺长城科技投资团队的共识,但具体投资方向存在差异,有的基金经理偏向AI产业全链条,有的偏向算力,有的偏向应用及终端。
我想,把上述各位优秀的基金经理进行搭配,应该能够很好的捕捉这一轮AI产业投资浪潮带来的投资机会。
四、写在最后市场正处在艰难时刻,越在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逆势而为。
如果大家此时缺乏足够逆向投资的信心,不妨多去翻翻景顺长城杨锐文的定期报告,也不妨去听听景顺长城刚刚举办的2025年科技专场策略会,相信这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的源泉。
站在此时此刻,配置科技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也许正当时,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景顺长城的科技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中淘淘金。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大马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