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凤酒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其营销基因融合了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现代市场策略,但同时也面临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挑战。
文|杜志国
西凤酒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其营销基因融合了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现代市场策略,但同时也面临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挑战。
西凤酒以"凤香型"白酒鼻祖自居,强调周秦时期的酿酒历史,通过"老四大名酒"身份(1952年评选中与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并列)塑造高端形象。 但近年来并没有能够像其它名酒一样,清晰的提炼出高端产品,从产品发展战略上来说,错失了黄金20年的站位机会。
但西凤也在不停的推出一些营销改革动作,例如关联秦文化丝绸之路等IP,推出七彩西凤酒系列,将产品与历史典故绑定。
由于凤香型的独特性,口味的差异化使品牌呈现强烈的地域壁垒,所以主攻西北市场,尤其是陕西市占率较高,区域忠诚度高。在不断强调"酒海陈藏"工艺(用荆条编织的容器储酒),强化"不可复制"的地域属性,产地稀缺性特征更加突显。
早期通过圈层营销与政商渠道,完成了传统政务场景转换,塑造了"红西凤"偏高端产品,但市场面临着与其它高端产品五粮液、国窖等的对标考验。
同时推进的老名酒复兴策略,通过老酒收藏活动、名酒品鉴会等动作,唤醒60-70后消费者对名酒的记忆。
而开发低度化小瓶西凤小酒等动作,弥合年轻化市场,但声量远不及江小白、光良等新锐品牌。
在IP联名中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青铜纪"酒品,借文物IP提升文化溢价。
同时数字化转型的来临,2023年抖音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200%,但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西凤品牌价值的断层,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高端品认知不足,对四大名酒印象仍停留在低价产品55元/瓶的绿瓶西凤上,千元产品红西凤难以突破区域市场。 在礼品和商务宴请市场,十五年陈酿在西北市场表现亮眼。中高端产品华山论剑30年,在外省市场名气较大,但并没有真正形成独立大IP的产品形象塑造。
在过去依赖开发商运营的过程中,造成了品牌形象混乱,近年虽收缩贴牌,但仍遗留了众多的后遗症。
而渠道方面,过度依赖陕西大本营,外省运营乏力。
在品牌传播上,营销多聚焦历史,缺乏类似茅台冰激凌、泸州老窖香水的破圈话题。而凤香型的事件营销老化,不易吸引年轻群体。
作为老四大名酒,如何实现凤凰涅槃,这是业内外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未来的市场操作中,西凤可以在参照汾酒清香复兴策略中,通过品鉴会、香型对比实验强化差异化,实现开瓶即饮。
同时借势大唐不夜城等流量地标,实现文旅产品体验互动设计,转化游客消费,引起新媒体等新流量互动。
高端化产品战略解决方案,更应该参考中高端汾酒、洋河蓝色经典的产品矩阵胜出策略。
在渠道层面,需要获得全国各地强商网络的支持,解决全国化受阻等障碍,实现从陕西名酒到全国名酒的蜕变。
来源:南周美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