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皮定均牺牲后,张力雄冒暴雨赴福州,杨成武一见顿时松了口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05:56 3

摘要:1976年7月的福州,暴雨把天空撕成碎片。82岁的张力雄穿着湿透的军装,攥着雨伞的手青筋暴起,在福州军区招待所门口跟卫兵较劲:“我是张力雄,来送皮司令最后一程!”卫兵知道这位老将军刚从北京开完会回来,路上遭遇塌方,车子在泥坑里打滑三个小时,此刻布鞋上还沾着福建

1976年7月的福州,暴雨把天空撕成碎片。82岁的张力雄穿着湿透的军装,攥着雨伞的手青筋暴起,在福州军区招待所门口跟卫兵较劲:“我是张力雄,来送皮司令最后一程!”卫兵知道这位老将军刚从北京开完会回来,路上遭遇塌方,车子在泥坑里打滑三个小时,此刻布鞋上还沾着福建山区的红土。

当灵堂的门打开,张力雄看见玻璃棺里的皮定均——那个在太行山跟他背靠背打鬼子、在中原突围时冲在最前面的老战友,如今安静地躺着,鬓角的白发比三年前见面时又多了些。

他突然想起1943年反扫荡时,皮定均背着受伤的自己在山林里跑了一夜,现在却连一句“老皮,你走得太快”都堵在喉咙里,只能对着遗像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眼泪砸在胸前的勋章上。

太行山上的生死之交:从“皮猴子”到“张政委”

1943年秋天,张力雄刚调任太行军区第七分区政委,就听说司令员皮定均有个外号叫“皮猴子”——打仗像猴子一样灵活,爬山上树比侦察兵还快,急了眼能拎着大刀冲在最前面。第一次见面,皮定均穿着打满补丁的灰军装,裤腿卷到膝盖,脚丫子踩着双露趾草鞋,开口就说:“张政委,咱这儿没讲究,打仗时你别拦着我冲锋就行。”

两人第一次合作是在林县伏击日军运输队。张力雄带着民兵在山坡布地雷,皮定均亲自带着突击队摸进敌人据点。凌晨三点,月光把鬼子的钢盔照得发亮,皮定均突然压低声音:“看见那个骑马的小队长没?等我甩手榴弹,你带民兵抄后路。”话音未落,手榴弹在敌群炸开,他端着刺刀就往前冲,张力雄紧跟着带民兵从侧面杀出,硬是把200多鬼子堵在峡谷里。打扫战场时,皮定均发现张力雄的袖口被弹片划破,血顺着胳膊流,立刻撕了块鬼子的军旗给他包扎:“老伙计,你要是挂了,我可没人帮着做思想工作了。”

最险的一次是1944年春,鬼子集中3000人扫荡分区驻地。皮定均带着主力突围,张力雄负责断后,结果在十字岭被敌人咬住。子弹打光了,张力雄带着战士们搬石头砸鬼子,眼看包围圈越来越小,突然听见山后传来枪声——皮定均居然带着一个排杀回来,趴在他耳边喊:“说好了跟我搭档,谁让你单独拼命的?”两人背靠背打退敌人三次冲锋,直到天黑才借着暴雨突围,皮定均的大衣被穿了七个窟窿,还笑着拍张力雄的肩膀:“老搭档,咱们这算是过命的交情了吧?”

中原突围:皮定均打出“皮旅”威名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包围中原解放区,毛主席下了死命令:主力向西突围,留一支部队向东吸引敌人。这个几乎等于“牺牲”的任务,落在了皮定均的第一纵队第一旅肩上。出发前,张力雄已经调任别的分区,专门赶来送他,看见皮定均正在给战士们做动员:“咱们多拖一天,主力就多一分生机!要是我皮定均回不来,给我立块碑,就写‘皮定均在此挡过国民党追兵’!”

6月26日黄昏,皮定均先让小部队假装主力往西冲,自己带着7000人悄悄摸到敌人防线结合部。走到宣化店河边,突然下起暴雨,河水暴涨,对岸的国民党军以为共军不敢冒雨渡河,正躲在帐篷里打麻将。皮定均脱了鞋往水里一踩:“跟紧了,踩着我的脚印走!”战士们手拉手趟过齐腰深的河水,直到摸到敌人哨兵的脖子,对方还以为是自己人:“他娘的,下这么大雨还换岗?”

接下来三天,皮定均像只铁拳,时而猛攻敌军据点,时而突然转向,把20万追兵耍得团团转。最惊险的是在麻城,敌人调集五个整编师封堵山口,皮定均让战士们把背包里的旧衣服、破草鞋扔得到处都是,假装主力往东北撤退,自己却带着部队钻进一条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山沟。等敌人发现上当,皮旅已经穿过大别山,在安徽境内与新四军会合。当毛主席收到“皮旅全建制突围成功”的电报时,大笔一挥:“皮有功,少晋中”——1955年授衔时,皮定均从少将破格提升为中将,成了开国将领里的一段佳话。

抗美援朝:上甘岭的“老虎军长”与后方牵挂

1952年9月,皮定均作为24军军长奔赴朝鲜战场,接手的正是刚打完上甘岭战役的597.9高地。美军凭借炮火优势,每天往阵地上倾泻数万发炮弹,表面阵地全是焦土,战士们只能躲在猫耳洞里。皮定均戴着钢盔到前线视察,看见战士们啃冻土豆、喝坑道里的雨水,当场脱了自己的大衣给伤员盖上:“告诉后勤,就算用肩膀扛,也要把热饭热菜送上来!”

他发明的“抓一把”战术让美军吃尽苦头:白天派小股部队骚扰,晚上组织“夜老虎”小分队摸敌营,今天端掉一个机枪阵地,明天炸掉一座弹药库。有次抓到个美国俘虏,问他最怕什么,俘虏直哆嗦:“你们的‘皮老虎’(美军给皮定均起的外号),晚上总来挖我们的战壕!”到1953年停战,24军防区的阵地向前推进了3.6公里,成了志愿军里少有的“进攻型防御”部队。

远在国内的张力雄,每次收到皮定均的信,都要在地图上标出24军的位置。有一回信里说“坑道里太潮,不少战士得了关节炎”,张力雄立刻联系地方政府,组织妇女赶制棉袜、护膝,用最快的军列送到朝鲜。皮定均收到物资后回信笑他:“老伙计,你这后勤部长当得比政委还称职,等回国咱俩得喝两盅!”

生死相隔:暴雨中的最后告别

1976年7月7日,张力雄正在北京参加军委会议,突然接到福州军区电话:“皮司令在福建前线视察时,因直升机失事牺牲了。”他手里的茶杯“当啷”摔在地上——三天前还收到皮定均的信,说“福建的荔枝熟了,等你来尝”,怎么就突然没了?

追悼会定在7月11日,那几天福建遭遇特大暴雨,通往福州的公路多处塌方。张力雄拒绝了军区安排的直升机,坚持坐吉普车:“当年在太行,再难的路我们都走过,现在能被这点雨挡住?”车子在山路上打滑,他就让警卫员下去推车,自己坐在车里数着里程:“还有50公里,老皮在等我。”

当他浑身湿透地冲进灵堂,看见皮定均的遗像上,那双眼睛还像当年在太行山时一样锐利。灵堂两侧,挂着皮定均生前最爱写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张力雄颤抖着摸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夹着1943年两人在太行的合影——那时他们都不到30岁,眼里装着整个中国。他对着遗像轻声说:“老皮,你先走一步,等我追上你的时候,咱们再聊聊当年打鬼子的事。”

2003年,98岁的张力雄在病床上完成了一件大事:亲手绘制《我走过的红军长征路线略图》。他戴着老花镜,用红笔标出每一处战斗过的地方,说到过草地时战友们互相搀扶的情景,突然指着图上的夹金山:“当年皮定均在红四方面军,我在红一方面军,谁能想到后来会在太行山上并肩作战呢?”

如今,福州的皮定均烈士陵园里,张力雄当年送的花圈早已褪色,但墓碑上的“皮定均同志永垂不朽”几个字依然醒目。每年清明,都有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来献花,他们或许不知道“皮旅”突围有多惊险,也不清楚上甘岭的坑道有多潮湿,但他们会记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两位老将军,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战友”——是战场上的背靠背,是生死关头的不放弃,更是跨越半个世纪的牵挂与传承。

就像张力雄在回忆录里写的:“我们这代人,从长征走到抗战,从解放战场走到朝鲜,身上的伤疤是勋章,心里的信念是火把。而老皮,他是那个举着火把冲在最前面的人,就算火把熄灭了,光也会留在后来人心里。”这束光,穿过历史的硝烟,至今仍在闪烁,提醒我们:真正的友情,在战火中淬炼;真正的英雄,在人民的记忆中永生。

来源:历史的温度一点号

相关推荐